未來五年,網紅經濟是否能夠超越實體經濟?

小戲子Soul


先說結論:別說五年,五十年都不可能!


網紅不好當 賺錢更難

作為網紅的頭部超級大V,去年李佳琪和李子柒的團隊都賺得盆滿缽滿。許多人看到了網紅的力量和恐怖的帶貨賺錢能力。在資本市場上的星期六也是暴力大漲翻了幾倍,人們開始相信成為網紅能改變命運。這是非常錯誤不現實的判斷,甚至有些幼稚。


網紅屬於互聯網行業,互聯網行業的遊戲規則是一家獨大贏者通吃。除了像李子柒李佳琪還有薇婭這種頂級流量外還有誰能與之一戰?


許多影星和歌星看到網紅帶貨賺錢,看看自己身量,覺得自己也有一眾粉絲具備帶貨變現的能力,於是開啟了直播之旅,且不說帶貨能力強弱,同時在線人數也是寥寥無幾。


明星的流量邏輯和網紅的流量邏輯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鼓動明星轉行的經紀人不是壞就是傻。


網紅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就是“皮與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簡單來說分成三個部分,生產-流通-銷售。網紅承擔的是最終的銷售端,實體經濟是生產和流通端,如果沒有生產了,網紅還賣啥貨啊?除了賣藝賣笑之外別無選擇。


網紅經濟起初是沒有帶貨邏輯的,都是各自身懷絕技,在直播間裡給大家表演,最早的玩法是一些職業的電競選手直播打遊戲,大家圍觀啥也不幹,除了流量外沒有價值。到後來網店興起,選手們賣零食賺佣金養活自己。商家們看到這個機會後找到選手們,出廣告費代言費,賣貨還能賺提成,這才有了後來的職業網紅的帶貨邏輯。


但請問,如果沒有這些商家網紅們賣什麼?早就喝西北風去了。


不該是替代 應該是互補

舉個例子說,實體經濟的產業鏈中上中下游能提供大量崗位,養活大量勞動力,一個工廠能吸收成千上萬的流動人員,這是網紅經濟不可能比擬的。但網紅自身的優勢是靈活,與用戶距離更近,用戶的需求能馬上得到收集,從而整理反饋。網紅們為了多賣貨多賺錢也會重視用戶的需求,他們需要什麼就賣什麼,所以在直播選品的時候就會有所體現。他們會告訴實體經濟中負責生產的部分,用戶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哪些才是用戶真正的偏好。


這樣比起企業自己去做調研效率高的多,成本也低得多。一個大V直播同時幾百萬人在線,幾個小時就能搞清楚這些人的偏好,不用等諮詢公司整理出報告,更重要的是企業獲得的都是一手信息,沒有經過人為的加工處理,這對企業來說大大的好事。所以網紅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互補,而不是誰替代誰。


元英財經


網紅經濟跟實體經濟不衝突,網紅經濟超過實體流通渠道必然是大勢所趨。

我們看一下網紅獲取收入的幾種方式:

1、平臺保底工資

很多網紅是自帶流量的,這些流量會給平臺帶來用戶,所以平臺會花很多錢去挖一些網紅到自己的旗下。不過這部分都是屬於金字塔尖的這部分人。

2、直播打賞

這個算是各個直播平臺自己開發出來的最早的一種盈利形態,刷一些虛擬商品給主播,以表示自己對他的肯定。這部分收入跟平臺分成,而且大部分小網紅收入並不高。

3、直播帶貨

靠自己的個人IP,來推薦和賣產品,這個屬於最新也最正確的網紅“打開方式”了。以前的網紅如果還是侷限於遊戲和娛樂,那麼現在的網紅就開始是各個領域的垂直網紅了,或者說是KOL更加準確一點。

這種小群體的KOL才是以後最主流的方向,因為這種方式比較有普惠性,大部分網紅都可以受益。

談完了網紅的收入方式後,我們再來看看網紅經濟的優勢,為什麼網紅帶貨就一定比實體店賣貨要更容易呢?

1、流量成本更低

塑造一個KOL需要多少錢,答案是幾乎0成本,但是需要花時間,你需要在自媒體平臺或者社交網絡上面展現自己,讓別人知道的專業性。這個需要很多的時間去打磨,也需要很多精力去調整,但是不花錢,一旦塑造成功了,就能以很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的轉化。

而開店子呢,投入成本多,庫存積壓風險大,沒有任何可以自己控制的流量,如果那條街哪天修路,店子基本上就要癱瘓了。

2、沒有物理邊界的限制

你開個店子賣貨,只能賣那個區域的用戶,就算想銷售到外地,也得做網絡銷售。但是網紅並沒有這麼限制,隨時隨地就可以賣貨,只要自己的流量在,可以把貨賣到全國。

3、網紅促進良性競爭

這個可能會有人吐槽,其實邏輯很簡單,網紅帶貨不需要自己壓貨,不需要自己進貨,嫌麻煩的話,直接在淘寶客這樣的平臺挑選幾個爆款推薦都可以,因為網紅只負責推薦,賺的是佣金。

實體店是靠批發商送貨,經常品牌方會把不好銷售的商品塞給實體店,所以實體店的商品並不是最優方案。

相反,網紅如果只是為了利益,推薦一些不好產品,那這個人設馬上就會塌掉,所以相對網紅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會選擇真正靠譜的產品做推薦。

有這些優勢後,你還認為普通的個人店可以競爭過網紅嗎?


小漁的創業信條


未來五年網紅經濟是能超過實體經濟,答案是肯定的。

1.在未來5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必然趨勢。5G的落地,6G的快速發展,讓網絡的發展將進入高速發展通道,網絡速度會越來越越快。人們的所有消費行為和習慣將改變。工作、教育、購物、看病、消費、娛樂、社交等行為全部在網上完成,所有這些的配送和運輸皆由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完成,人們足不出戶就解決掉了所有的事情。

2.未來3~5年的發展,很明顯就是互聯網的時代。物聯網的到來,使人類將進入全新的模式。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互融。

3、趨勢幹掉模式,流量是未來之王,網紅經濟粉經濟的時代真正到來。全民直播的時代開啟,播商、播客、播業會遍地開花逢勃發展,這是全民皆網紅的時代,將達到人機物的互融。網紅經濟會讓生意變得如此簡單,讓鏈接變的更加直接。就只需一部手機,或將來不需要手機而隨處可見的無形互聯網就隨時直播隨時對話,將粉絲直接轉換為精準的客戶。

4.隨著時代的變革,趨勢的延續,實體經濟發展的空間會變的越來越狹小,所以互聯網的發展倒逼實體經濟改變和轉型,如果不轉就是死路一條。實體經濟將順應互聯網的發展,打通線下和線上相輔相成的的全新模式。實體經濟會以互聯網為核心,以互聯網的需求去發展,實體經濟會為互聯網來服務,也就是說離開互聯網而單獨存在的實體經濟根本不會存在。

所以未來5年網紅經濟會超過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實體經濟必須依託互聯網而存在,實體經濟會以網紅經濟為導向去完成它的建設,網紅經濟將主導實體經濟的發展。


財金大仙


未來5年,網紅經濟是否能夠超越實體經濟?

一定會的。

千萬不要忽視新興事物的發展,不要抱有幻想,社會的腳步是跟著年輕人的步伐走的,思想如果越惰性,越容易被淘汰。千萬記住,社會只會進步不會倒退。

我們來分析一下,近幾年零售的發展過程。

實體經濟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市場經濟開始呈直線上升,國營供銷社、國營商場、實體連鎖、大型綜合性商場,不斷更迭,就像跑步一樣,傳統陳舊的東西,被時代慢慢拋棄。細數下來,這個時間並不長,這還是在沒有互聯網,信息並不通暢的前提下。

想想看,最初有多少人牴觸大型綜合商場的開設,有多少人,不敢投資擴大規模,因循守舊,最終導致的國營商場職工下崗。

傳統電子商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越來越通暢,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淘寶、京東、天貓、唯品會、返利網等等電商平臺興起,這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傳統的實體經濟受到了重創。

很多人吐槽電商這不好,那不好,但網購的人群依然在不斷增長,家門口的快遞點堆積的貨物也越來越多。因為它確實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想想看,最初有多少聲音反對電商,電商平臺最初是遭遇了多少唾罵。但是最終呢,事情依然會往好的方面去發展。時代的腳步,誰也攔不住。電商平臺確實超越了實體店。

新零售(網紅經濟)

其實新零售是個很模稜兩可的概念,京東的無界零售也是新零售,蘇寧的場景零售也是新零售。現階段發展的所有模式都是新零售,包括網紅經濟。因為沒有比“新”這個字更“新”的了。

所以我們來看一下,新零售做了哪些。

前幾年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只是包含線上線下融合。但是具體融合,具體怎麼樣,實際上,那時只是概念性的東西。

新零售的興起是基於移動互聯網時代。

此後,鬥魚等各種網紅直播平臺興起,隨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大火。

這時,各類拼團網站,社交經濟,比如,拼多多、貝店、有贊、環球捕手、京喜、蘇寧拼購等等社交電商平臺紛紛走進人們視線,可怕的是,這些新事物,帶走了非常多的流量。

與此同時,網紅直播帶貨殺進商業圈。越來越多的李佳琪、李子柒的帶貨網紅出現了。

已經被時代拋棄的實體經濟,還能復活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我們再從另一方面來說:

縱觀一下,不管是阿里巴巴、淘寶、京東,還是支付寶,近幾年,國內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複製的美國。網紅經濟依然如此。

美國的網紅經濟是在2004、2005年在Facebook這些平臺,2007年,視頻垂直領域Youtube。再到之後的MCN,到現在也就是在不斷髮展。

中國才剛剛興起,五年之後,也許,網紅經濟發展的會更兇猛。





13號觀察員


先說結論:網紅經濟永遠都不可能超越實體經濟,只會成為實體的一個工具。

我們來探尋一下,商業的本質是什麼?流量、產品、成交。

我們實體店開店,開在當道位置是為什麼?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店裡展示的是什麼?產品。用戶進店我們要幹嘛?成交。

網紅直播不也一樣嗎?通過短視頻獲取流量,在直播間裡展示產品,然後通過下單鏈接進行成交。

但是想過一點問題沒有?實體店店主自己也可以做直播,也可以去玩網紅這一套,但是網紅這一套,你拿什麼實體店去承載?

所以網紅經濟,是可以作為實體店的一個補充,也可以嫁接在實體店上,並不存在於誰去超越誰?誰去顛覆誰?

這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把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單拆出來,扔到哪裡都是耍流氓,唯有根據自己的基因。去嫁接適合自己的工具,才是最終的生存之道。

我是 ,四年社群老炮


寶大史聊社群


這是一個偽命題,網紅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存在誰超越誰的問題,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發展,互相依存的關係。

什麼是網紅經濟?就是像李佳琦、薇婭、李子柒等網紅的全年銷售額總和。

什麼是實體經濟?就是全民生產總值,就是人們所說的GDP。

網紅經濟不過是部分商品的銷售額而已,不用說石油、菸草等產值,就連一個大的行業零頭都不到,一個賣口紅和化妝品等民需產品,怎麼能和實體經濟相比?

大家可以放心,小舢板怎麼能和航母相比?


王德印囈語財經


網紅經濟是這幾年的熱點話題。李佳琦、李子柒這些人不僅擁有極高的知名度,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那麼,網紅經濟是否能在未來五年超越實體經濟呢?我的答案是不能。

首先我們來看看實體經濟是什麼。

實體經濟的概念

實體經濟是指自身可以產生價值的經濟,包括農業、製造業和商業服務業等等。

最初,實體經濟是一個和金融行業相對的概念。金融業本身不直接產生價值,但通過將金融資源在實體經濟中進行有效的配置,從而幫助實體經濟更好的發展。所以,有一種說法是,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

後來,又出現了

虛擬經濟的說法。像帶有投資屬性的房地產經濟,在廣義上就屬於虛擬經濟。甚至博彩業、收藏業等等也可以被納入虛擬經濟的範疇。

理解了實體經濟的概念,再來看看網紅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網紅經濟的本質

網紅經濟是名人大V在各大互聯網平臺上獲取流量,並通過流量變現,從而獲取收入的一種新興經濟形式。

目前,網紅經濟變現的途徑主要是兩個方面,廣告變現電商帶貨

廣告變現就是以視頻或者直播等內容形式幫特定商品進行宣傳,從而獲得平臺的廣告費分成。其實這個東西跟傳統的廣告業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載體和信息流通的方式變了。以前是通過電視和報紙,現在部分轉移到了網絡。

電商帶貨其實和傳統的銷售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賺取的是成功銷售商品的提成。李佳琦之前就是化妝品銷售出身,只不過現在把陣地從商場櫃檯轉移到了線上。

所以,可以簡單的把網紅經濟理解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廣告業和銷售業的新形式。

此外,網紅還有一種收入來源是打賞。這個跟電影等娛樂行業類似,通過內容生產直接變現

網紅經濟為什麼不能超越實體經濟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網紅經濟是依存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甚至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商家打廣告,網紅如何獲取廣告分成。如果沒有商家生產商品,網紅們又如何帶貨。如果網紅經濟要創造比實體經濟更大的價值,理論上商家給網紅的分成就要比自己的營業收入還高,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廣告分成和銷售佣金都屬於渠道費用,僅靠這些是無法超越實體經濟的。

再說一下打賞。我國娛樂行業總規模佔GDP的比重不超過5%,製造業仍然是經濟最大的支柱。所以說靠打賞超實體經濟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總結

網紅經濟是一種近年來迅猛發展的新經濟形式,未來也可能會增加更多的變現途徑。但網紅經濟和實體經濟不能割裂來看。網紅經濟超越實體經濟也是不可能的。


<strong>


七寶飯財經


如果這個問題說的是目前火熱的網紅帶貨模式是否能超越傳統商家的賣貨模式,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帶貨模式只會是傳統銷售模式的補充,而不可能成為銷售模式的主體。

表面上看網紅帶貨作為一種全新的模式,對新一代消費者來說會有一種嚐鮮的衝動。

這裡為什麼說是表面上看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因為實際上這種形式的銷售模式跟二十年前的電視購物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對於新一代消費者來說,可能因為當時年齡還小對電視購物的記憶不深,感覺上是全新的模式,它跟過去的不同點是現在網絡年代消費者可以直接跟網紅互動。這樣一種體驗、氛圍、環境的烘托可以刺激消費者有買網紅推薦產品的衝動。很大程度上屬於感性消費。當然對於那些頭部網紅來說從廠家拿到的價格可能很低,甚至於廠家並不賺錢就是為了做廣告,這種情況下對於消費者還是實惠的。

帶貨模式的效率跟專業化的消費模式比是非常低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網紅一次直播就賣出了多少量的貨品,那怎麼說效率還低呢?這裡講的是這個模式,不是說某一個人。首先直播是在一個特定時間發生的事,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限定,我這個時間段沒時間就無法參與。其此作為一種理性消費習慣,我們都是貨比三家,但是再直播過程中我們做到這個是非常不方便的。最後是網紅賣貨時也只能在同時講一個貨品,從商家的角度來說不是一次性的把各品類貨品擺在那裡讓不同需求的客戶選擇。綜合以上幾點網紅帶貨模式無論從消費者角度還是商家角度都是效率很低的。

網紅帶貨的興起實際是商家在傳統電商平臺擺脫流量困境而進行的突圍。

由於電商本身的侷限性或者說弱點,傳統電商平臺流量逐漸集中,也越來越昂貴,其他商家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摸索新的銷售策略,不是說因為網紅帶貨模式先進,實際是不得已而為之,只能是傳統電商銷售模式的補充,產生廣告效應的目的可能大。所以網紅帶貨不可能成為主體。


蘆花莊園的老李


新商業模式的核心走向是什麼呢?為什麼傳統經濟實體越來越難做了?其實有三個核心,我們來交流研究一下!第一個核心,就是流量,獲客成本!第二個核心就是購買習慣!第三個核心就是共享經濟體,比如供應鏈和我們現在談S2B2C!

那我們看到了這三個核心之後,我們再來思考一下,網紅和實體這兩個商業形態,網紅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解決了流量的問題,網紅通過引流,把流量變現,但是絕大多數的網紅都是個品牌,這種個人品牌,其實是不鞏固的,就像流星一樣,他們成為了商業形式當中的引流工具!其實實體店也可以轉型互聯網也可以通過場景經濟來打造基於線下的品牌IP,雖然現在的互聯網消費群體,有購買線上產品的習慣,但也永遠離不開線下深度的社交和深度的體驗服務,比如高端的產品,奢侈品,眼鏡店,這些需要強化深度體驗和服務的實體。比如強關係的線下社交實體!社交化商業,你必定你得做線下的社交吧,那這個場所你得有吧!

所以呢,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互聯網的實體店不斷的吸收和收編網紅,利用網紅的自然的,大量的流量,也有一些成功的頭部網紅,會成功的投資線下實體!最簡單的一個邏輯啊,新零售的核心之一,就是線上線下協同融合呀,互聯網永遠無法替代實體店的價值,只不過未來的實體店在形式上和存在的意義上有了很大的顛覆

我是孫洪鶴, 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專欄的短視頻,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也希望大家能夠像朋友一樣交流



孫洪鶴


網紅經濟是依靠龐大粉絲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從而進行定向營銷,將流量和粉絲轉化為收入的商業模式。比如,依靠龐大粉絲“愛心奉獻”開設的淘寶店就是典型的網紅經濟。網紅經濟不是一個實質性和獨立性的商業模式,只是依附在互聯網和文化娛樂產業之下。說到底,網紅經濟不過是互聯網經濟的一個分支。



我國的網紅經濟規模有多大?現在並沒有確切統計數據,肯定不會很大,從吸納就業人員的數量就可以知道。有1000億元的規模嗎?我對比表示深度懷疑。

實體經濟主要是指農業和製造業,生產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在我國,農業和製造業毫無疑問是國民經濟支柱,它關乎十幾億人的吃、穿、用。它的重要性是網紅經濟可比的嗎?沒有網紅經濟,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實體經濟發展不好,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工作都會收到影響。



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30萬億元。這個規模是什麼概念?佔國民經濟的1/3,再加上農業10%的比重,它們達到了全國經濟規模的40%以上。如此龐大的規模是網紅經濟可以相比的嗎?


所以,請不要把網紅經濟和實體經濟放在一起對比,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是對實體經濟的蔑視和侮辱。網紅經濟對99.9999%的中國人沒有任何影響,有沒有一個樣。但是沒有實體經濟,不要說整個實體經濟,就是沒有家電產業,你的生活會怎麼樣,想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