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法院防疫尖兵日記:李途的“非宅”生活

永吉法院 湯振華

2020的新年,“宅”成了一種優秀屬性,人們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在家躺著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的生活。但永吉法院偏偏有這麼一群不聽話的人,越是不讓動,他們越是逆風而行,非得入戶串門,上街溜達,不分黑白地在別人家小區門口瞎轉悠。他們的日常生活就這麼滋潤,這麼有恃無恐嗎?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從防疫尖兵李途的日常生活講起。

1月29日,聽聞縣裡要在院裡抽調幹警參加社區防疫工作的消息,宅在家的李途待不住了,他主動請纓來到防疫一線。1月30日,他來到河東社區熟悉工作任務,經過一上午的學習,他了解了第一階段工作內容:協助社區實現網格化管理,對轄區居民進行地毯式排查。他在學習之餘,發現了一個細節:同事們都穿的很臃腫,女生的腿顯得比他都粗,這就讓他納悶了,這又不會天天在外面,怎麼都穿這麼厚?

永吉法院防疫尖兵日記:李途的“非宅”生活

1月30日下午,接到的工作任務是:上街發放、張貼宣傳單。看著天氣預報顯示當前溫度零下21度,這可讓李途傻了眼:不是別人穿多了,是自己穿少了!走上街頭,看見人他就主動遞上宣傳單,並苦口婆心地叮嚀:“沒事別出來溜達了,出來就得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家裡有外來人及時到社區登記。”看見沒戴口罩的大爺大媽他就主動送口罩,有的防範意識強,接過傳單揣口袋裡;有的衝他揮揮手,示意拒絕接傳單。隨後,他又到所分配片區張貼傳單:這天冷的,紙膠帶都粘不住!他只得用力再用力地一張張貼。終於“熬”過了一個下午,順利完成任務,可是回到家裡,他的手腳已然不聽使喚,在被窩裡捂了好久才緩過來。

1月31日,李途放棄了單薄的外褲,把自己的“家底兒”都穿上了:一身滑雪裝備。然而,今天換任務了:由於昨天宣傳任務大家都圓滿完成,今天進入下階段任務,入戶排查外來人員,併為居民發放信息明白卡。李途跟趙國君兩人一組,入戶“串門”走起。老舊居民樓沒有電梯,最高都是七層,他倆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樓頂一身汗,走出一個單元門到室外汗就消了,這汗一出一消的循環往復,一上午的工作結束了,他的工作成果除了排查統計好的一張張表格,還有那浸透了後襟的汗水。由於這項工作覆蓋面廣,涉及對象多,整整排查到2月4日才結束。

2月5日,李途化身社區“守門人”。穿上厚重的軍大衣,帶著帽子挺拔地站在平安二區後門門口,對居民進行出入登記。雖然有軍大衣的“庇護”,那瑟瑟的寒風還是把臉吹的通紅,但是看著那“黨員先鋒隊”的旗幟隨風而起,油然而生的是滿滿的責任感、使命感。伴著朝陽而起,伴著日暮而歸,他沒有絲毫怨言,相反,他樂此不疲:來往居民豎起的大拇指是他繼續堅守的動力。

永吉法院防疫尖兵日記:李途的“非宅”生活

2月8日,他是重點隔離戶的“知心人”。這一天,他和“戰友們”沒有休息,相反他們心裡惦念的是一個個包保隔離戶能不能過好節。於是,他們買上元宵、水果和牛奶等來到包保戶家中,為他們送溫暖。他對隔離戶說道:“你最近別出門,有事給我打電話,我是你的專屬外賣員,啥都會竭盡所能代買。”隔離戶感動地哭了:“有你們真好,謝謝你。”

2月9日,他是包保隔離戶的“守夜人”。當前的工作任務是:24小時值守包保隔離戶。為了照顧單位的女同志,他主動要求值夜班。暫伴月將影,披星戴月歸。一個人對著明月,望著包保戶家的那扇窗,他心想著:只要他們安全健康,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永吉法院防疫尖兵日記:李途的“非宅”生活

今天是2月15日,值守的工作還在繼續,只要多一個外來人員,他們就多了一個“十四天”需要守候。李途是永吉法院防疫隊伍的一個代表,更是千千萬萬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縮影。正是千千萬萬個“李途”築成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銅牆鐵壁,正是他們的不眠不休守護一方人民能夠安安全全地宅在家裡。“非宅”不是他們的願望,唯盼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早日成為這個城市最健康的“底色”。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等天晴、待人歸,讓我們稍事等待,擁抱春天,擁抱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