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需要為家裡備一臺製氧機嗎?

疫情期間,一些線上諮詢的患者以及群友問我:有必要買一臺製氧機備用麼?怕要用的時候買不到了。

疫情期間,我需要為家裡備一臺製氧機嗎?

的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因為一些原因,不少患者只能在家庭中自我隔離。這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因為肺炎病情嚴重,已經出現了呼吸急促等低氧的表現,一些家庭就自己購買了家用製氧機給患者使用。

那麼,是否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吸氧呢?推而廣之,家中如果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是否需要購買製氧機備用呢?

為什麼需要吸氧?

大家都知道,空氣是由21%的氧氣,78%的氮氣,0.03%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氣體組成的。氧氣是不容易溶解在水(血液)裡的,所以經過氣體交換進入血液的氧氣,主要被結合在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上。

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的比例,臨床上用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來表示,而SaO2最常採用的測量方法是無創的脈搏血氧定量法,就是通過夾手指的血氧儀(指氧儀)來測量。

通常認為,安靜狀態下SaO2應該在95%以上,就是說95%的血紅蛋白都被氧氣結合。如果血液(動脈血)中的血紅蛋白和氧氣的結合率不能達到95%以上,表現為SaO2下降,則會出現“低氧血癥”。

低氧血癥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比如這次的冠狀病毒肺炎,肺炎導致原本應該充滿空氣的肺泡被大量的炎症滲出填滿(所以CT上會表現為“白肺”),這些肺泡就喪失了工作能力,導致沒有足夠的氧氣進入血液,從而出現低氧血癥。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吸氧或呼吸機)額外增加氧氣供應,使還能工作的肺泡吸收更多的氧氣,以保證全身組織器官的氧供。

是否需要在家庭中吸氧?

原則上,任何疾病嚴重到出現低氧血癥的時候,都需要吸氧,但這種情況也提示病情已經非常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疫情嚴重的時期,出現患者需要在家吸氧的狀況,是非常特殊的情況。而現在,醫療秩序正在逐漸恢復,絕大多數患者也都被收住院治療。所以,原則上絕大多數患者都不需要在家庭中準備製氧機或其他吸氧的設備。

但有一種疾病除外。

那就是合併嚴重低氧血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長期家庭氧療能夠明顯提高生存率,並且改善生存質量。然而,即使是COPD患者,如果低氧血癥不太嚴重,長期家庭氧療可能也並沒有太多獲益。關於COPD患者吸氧的問題,不是本文重點,在此就不詳述了。

可能會有讀者問,就算不需要吸氧,自己願意吸一點,總沒什麼壞處吧?

那可真不好說。

儘管在很多疾病狀態下,吸氧都有一定價值,但是過度或者不恰當的輔助供氧,也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危害。

過度吸氧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

首先,當我們採用製氧機,增加氧氣在空氣中的比例時,空氣中的氮氣比例就下降了。空氣中的氮氣雖然不能被人體吸收,但是在呼吸功能中有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氮氣的壓力來支撐肺泡不塌陷。而高氧含量的空氣被吸入肺泡以後,氧氣被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氮氣比例降低,可能就不足以支撐肺泡,導致肺泡閉合,這種情況叫做“吸收性肺不張”。

顯而易見的是,吸入氧濃度越高,吸收性肺不張的程度會越嚴重。所以一些健康者吸氧以後反而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的感覺,常常是由於吸收性肺不張引起的。

其次,吸入的氧氣過多,還會增加氣道內的活性氧中間體(ROI)。

活性氧中間體包含很多化學成分,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氧自由基”,有沒有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一項研究發現,無論患者是否存在肺部基礎疾病,吸入28%氧濃度(大約相當於2L/min氧流量)僅僅1個小時後,呼出氣體中的ROI濃度就會增加。這樣的活性氧中間體,會對氣道粘膜細胞產生破壞,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在一項臨床研究中發現,在高濃度氧治療6小時後,支氣管鏡下就可以看到患者的氣道出現紅斑和水腫。

因此,在多種重症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醫生們都要時刻注意以合適的方式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使其在儘可能低的吸入氧濃度條件下維持正常的血氧水平。如果是不必要的長時間高濃度供氧,會引發一系列肺損傷,可從輕微的氣管支氣管炎至瀰漫性的肺泡損傷。這種瀰漫性的肺泡損傷,甚至會像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一樣嚴重。

第三,高濃度供氧造成的損傷,不僅僅侷限於呼吸系統。

大家都知道,早產兒由於肺部發育不夠成熟,出生後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呼吸支持治療。曾經,醫生們也給予高濃度吸氧,希望能有助於早產寶寶的生長髮育,然而,隨後發現這樣的高濃度給氧,會增加早產兒寶寶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兒童期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現在新生兒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呼吸情況、血氧濃度及時的給寶寶調整吸氧濃度,通常不會長期高濃度給氧。此外,對於早產兒特別是小胎齡的早產兒來說,基本上都進行常規的眼底篩查,以便對於早產兒視網膜病進行早期的識別以及相應治療。

曾經,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吸氧也是常規治療,認為吸氧能夠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態。然而,現在發現動脈氧分壓增加可能引起微小冠狀動脈血管收縮,加重心肌壞死。因此,目前的心肌梗死相關指南也修改了心梗急性期的吸氧建議,如果沒有低氧血癥,不需要吸氧。


當然,大家也不需要過度焦慮,上述過度供氧的損害,常常是發生在高濃度供氧的情況下,家庭製氧設備往往達不到這樣的氧濃度(儘管很多製氧機宣稱自己提供的氧氣含量在80%以上,但我們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時,因為管路並不密閉,同時還會吸入空氣,所以進入肺部的氧濃度就已經下降很多了)。

然而我們要明白的是,任何治療都有一定的適應症,過度的治療同樣可能帶來傷害。就好像紅燒肉好吃,但吃多了會血脂高一樣。

<strong>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需要同醫生討論和諮詢。如有建議,請在公眾號卓正診所Distinct Clinic留言。

疫情期間,我需要為家裡備一臺製氧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