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採收芝麻能提高產量?

三六五平凡之路


芝麻是我國的主要油料之一,而且種植也比較廣泛,當然,芝麻的優質高產一直是農戶們的追求。而在種植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施肥要領和加強田間管理之外,能夠適時收穫及瞭解芝麻成熟的標誌,也能在採收時有效提高芝麻產量,那麼怎樣採收芝麻能提高產量?



要想如何在採收時提高芝麻,首先要了解芝麻成熟的標誌。當芝麻由濃綠色變為黃色或黃綠色時,而且整株葉片除頂部以外,其它幾乎全部脫落。同時芝麻下部果蒴已充分成熟,中部灌漿飽滿,而上部也進入乳熟後期,最好下部有幾個果蒴開始微微張嘴,這時便是芝麻成熟的標誌,也是最佳收割時期,這也是收穫期能夠有效提高產量的關鍵所在。


通俗點講就是芝麻停止開花後20天左右便逐漸成熟,或者在打頂後25天左右便可進行收穫,這時收穫也是最佳時期,能有效提高芝麻品質和產量,所以農村也有“七枯八黃收菜籽,叫哭連天收芝麻”這句老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芝麻進入收穫期時,與菜籽收穫有著相同之七枯八黃收菜籽,叫苦連天收芝麻,多采用人工進行收穫,收割芝麻要選對時間,一般要在早上或傍晚進行收割,因為中午容易使果實炸裂造成浪費,從而對對產量造成損失。而在收割後捆成捆放陽光下晾曬,同時要用油布或塑料布等鋪在芝麻下面,以免果實炸裂,做好這些都能在收穫時有效提高芝麻產量。



至於說採收芝麻如何提高產量,首先要認清芝麻的最佳收割期,適時收割,若芝麻收穫過早還未完全成熟,會出現大量癟粒或籽粒不飽滿現象,這對產量有很大的影響,而收穫太晚則會使果蒴炸裂,造成浪費而減產。所以完全掌握收割期的一些事項,才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提高芝麻的品質和產量。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實用三農資訊,帶領大家瞭解更多三農。謝謝!!


肥仔農經


農民都知道田地上除了能種植花生,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之外,還能種植其他的一些農作物,如紅薯、高粱、大豆……但是在農村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就喜歡在一些田邊地頭種上另一種農作物,就是芝麻。芝麻可是個好東西,芝麻葉可以吃,結出來的芝麻可以用來榨芝麻油,還可以用作其他食物的加工!芝麻顆粒非常小,產量也不如其他作物,小麥水稻畝產基本上都是在千斤以上,但是芝麻畝產只有150斤左右。而且收割時候非常不容易,但是依然有許多農民選擇種植芝麻。

這裡面自然是有原因的。芝麻開花節節高,見過芝麻開花的自然明白,為啥是節節高了。芝麻開花的時候,它的花朵是從植株頂端花穗兒的最下面開始開的,慢慢地開到花穗兒的最上面,直到所有的花朵全部開放。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著生活將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種植芝麻也是播種下了幸福的種植。

種植芝麻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怎麼收穫了。收早了,芝麻還沒有完全長成,炸出來的香油就少了;收晚了就更麻煩,芝麻全炸開了口,芝麻粒全掉到地裡了,收回家的寥寥無幾。收芝麻的時候,需要的是幹活的“老把式”,是否能平安完整的收回家,關鍵就看在成熟的那幾天,碰到陰雨天氣,狀況就更復雜了。辛辛苦苦忙活了幾個月,到頭來顆粒無收也是可能的。

老家在收芝麻的時候,會帶一張舊床單,小心翼翼地把芝麻砍斷後放到床單上,等床單放滿,就開始一棵一棵地敲芝麻,讓成熟的芝麻全部落下來,還有一些沒有敲下來的芝麻是綠色,沒有長開的。把敲過的芝麻捆成一捆,挑回家。等到太陽光照強烈的天氣裡,拿到院子裡一曬,剩下的芝麻也都全開了口,再把這些散落的芝麻收集起來。收集好的芝麻裡混有葉子,樹棍兒什麼的,還可能有一些小石子,這時候就需要人力用篩子一遍又一遍地篩乾淨。直到這時,所有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整理好的芝麻可以拿到村子附近榨油的油坊去榨成香油。雖然,收穫芝麻工作異常繁瑣,但是農民的辛苦終於獲得了回報,換得口中的美味。

其實芝麻除了能榨成香油,還能做成一道美食。芝麻葉面條,許多高檔餐館奉為特色菜品。原料就是成熟芝麻的葉子,做飯之前,先用溫水把芝麻葉浸泡半個鐘頭,然後用油炒一下芝麻葉,之後兌開水,下麵條,製作雖然簡單,但是有了芝麻葉的搭配,就不是一碗普通的麵條。那醇香的味道,只有嘗過的才瞭解。

正因為芝麻的以上種種好處,所以,縱然種芝麻再辛苦,產量如何低,在農村仍然有許多農民堅持種植芝麻。這也許,就是,農民對於土地的堅持與堅守。








鄉村煙火


怎樣採收芝麻能提高產量?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芝麻在農村種植比較廣泛,是農村中常見的作物之一。隨著芝麻的價值越來越被人發現,其經濟價值也日漸高漲。村民們利用坡地;旱田;田邊實角都會種植一些。但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搞起了規模種植。說了這麼多,怎麼樣採收芝麻能提高產量呢?村民小江總結有以下幾條。


一:抓住芝麻的採收期。

這對於採收芝麻時提高產量至關重要。芝蔴的採收期也就是其成熟期。

芝蔴其生長期整株應由綠色轉變為深而濃綠色。其逐漸成熟的標誌是,其整株由濃綠色轉變為黃綠或黃色。佔有2/3及以上的葉片枯黃自然脫落。其芝蔴粒殼成黃褐色或深棕色(如其株成白色,或粒殼成黑色,剛整株芝蔴已熟透,甚至籽粒已榨開脫落)。其接近根基部甚至有為數不多的粒殼開裂。用手輕搖其株則可聽見籽粒碰殼的響聲。此時段應是芝蔴採收的最佳時期。


二:抓住採收的時段。

其實採收芝蔴和菜籽是一樣的。要抓住早晨或傍晚的有利時段,對其進行採收(早晚氣溫相對中午時要低一些,溼度要稍大一些。以防收穫時其籽粒“榨殼”,而落地難收)。採收時應以幕布鋪於地面,把收穫的整株芝蔴置於幕布上,以防熟透榨開的芝蔴粒脫落於田地而難以收回。

總結。在採收芝蔴時要抓住採收期,及採收時段。一防採收過早而其粒籽不飽滿而減產;二防其過了採收期而“榨殼”造成減收。三防採收時段把握不好其“榨殼”造成到手的收成不翼而飛。只要把握好這幾點,在芝蔴採收時應該有理想的收成的。


村民小江


芝麻絕大多數品種是無限花序,花期較長,植株不同部位的蒴果形成和成熟期很不一致,當基部蒴果已經成熟,甚至開裂時,上部蒴果往往尚處於籽粒灌漿期。

收穫時期過早,植株上部蒴果種子灌漿不充分,籽粒不能完全充實,未成熟的籽粒所佔的比例高,籽粒的品質差。

收穫過遲,植株下部蒴果田間炸裂落粒損失大,產量低,遇雨還會出現籽粒在蒴果中發芽,損失更嚴重,造成豐產不豐收。所以,掌握成熟時的特點,確定芝麻成熟時的標誌和適合的收穫方法,減少籽粒損失,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最大限度地獲得高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芝麻成熟的標誌:植株由濃綠變為黃色或黃綠色,即芝麻終花20天左右,或打頂後25天左右,大部分葉片枯黃,脫落2/3以上,蒴果呈黃褐色,植株下部2-3個蒴果即將裂開,中、上部蒴果微黃青綠基本成熟,用手搖晃下部,蒴果有響聲,籽粒呈現固有色澤,此時應及時收穫。

2、芝麻收穫的時間:趁早、晚收穫,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照射,減少下部裂蒴掉子或病死株裂蒴造成損失。

3、芝麻收穫的方法:在尚未應用機械化收穫之前,一般以鐮刀輕割較好。收穫部分提前裂蒴植株時,必須攜帶布單或其它相應物品,以便隨割隨收裂蒴的籽粒,以減少落籽損失。鐮刀收割一般在近地面3—7釐米處斜向上割斷,收穫後捆成直徑15-20cm的小捆及時晾曬,切記大垛悶,避免因悶大垛造成芝麻品質下降,甚至造成黴變,保證芝麻豐產豐收。


漂泊的鍋蓋


家裡每年都會種植幾分地芝麻,自用榨油吃。小時候,當地種植芝麻,算是秋收的經濟作物之一。種芝麻、剔芝麻苗、摘芝麻葉、收割芝麻成捆,幾個一起豎起來,晾乾。秋高氣爽的晴天,每天傍晚打芝麻,收完回家以後。趁晴天還要曬乾芝麻,保存。打芝麻的時候,地上鋪開一個布單子,如同床單大小;然後一個胳膊夾著芝麻捆,一隻手拿一個短粗的木棒,敲打芝麻捆,乾裂的芝麻就會散落到布單子上……這種操作方式,我們當地稱作打芝麻。總共要敲打十次八次以後,芝麻都收拾乾淨了。把芝麻捆拉回家,當柴火燒火用。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三農的高度】,一起探討更多關於鄉村的事兒!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採收芝麻產量高呢?這裡必須要掌握好芝麻的成熟度,把握好芝麻的最佳收割時間。


當芝麻泛黃以後,八成半至九成的成熟度,採摘最佳。如果種植芝麻面積較大,採收時間要兩三天的情況,八成半熟採收芝麻。芝麻葉泛黃,芝麻還沒有裂口。可以採摘幾個芝麻,剝開看裡面的皮有韌性,芝麻粒飽滿,就可以收割芝麻。如果像我家種幾分地芝麻,一天就收割完了,可以等芝麻,剛開始要裂口的時候收割。這需要勤於觀察芝麻的成熟度,掌握好時機。


芝麻過早收割,芝麻粒不夠飽滿,不豐產;等芝麻完全成熟以後,芝麻會裂開,雖然芝麻粒飽滿度更好,但是收割芝麻的時候,芝麻粒會散落一地,等於減產了。所以收割芝麻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它完全成熟之前收割,掌握好時間。收割完以後,在芝麻地裡晾曬芝麻捆就好了,然後就是打芝麻。收完芝麻以後,一定要攤開涼著,以防止捂熱變質。趁好天曬乾,才能長久的保存在乾燥之地。掌握住芝麻的採收最佳時機,是非常有效提高收割芝麻的產量。


三農的高度


好巧,前幾天我家才剛剛收過芝麻,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心疼撒一地。芝麻是收完了,但地上丟的芝麻密密麻麻的。真讓人有了「寧丟西瓜,不捨芝麻」的感慨。

在農村芝麻的採收真是個難題,一是因為芝麻長得跟趕馬的鞭子一樣,芝麻的果莢就緊緊的側生在芝麻莖杆的節部,稍有風吹草動整枝的晃動,果莢青綠的時候問題不大,因為這時果莢還沒有裂開,如果熟透了,人們去採收稍微一碰,莖杆一斜芝麻嘩嘩的落滿地,再剝開果莢一看一半的芝麻已經消失,著實讓人心疼。


還有果莢的結構也是芝麻採收時容易錯收的原因,成熟芝麻的果莢是開心型裂開的,不像一般的果實種子是全包圍在子房裡的,比如辣椒、曼陀羅甚至核桃等,即使熟透種子或果肉也會被包圍在裡頭。像核桃熟了把堅硬的果殼砸開果肉才會取出,所以芝麻即使高產,因為採收不當也會減產。

採收時間不當也是芝麻高產不增產的原因,像8月底如果天氣日照強,空氣乾燥芝麻的果莢會因日光暴曬而全部裂開,此時採收勢必會造成芝麻錯收。如果採收的時間是下午,果莢的乾燥程度會比上午或者早晨要高,相對來說下午採收會比早晨或者上午採收浪費更多的芝麻。

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芝麻籽小,跟小型的螞蟻差不多,即使掉落在地上不好再二次收集。數量大,體積小,土壤孔隙多也是芝麻成熟後減產的原因。

針對以上的原因,我們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結合村裡比較好的做法,有以下建議。

掌握好採收的時機,選擇晚熟的品種,讓成熟期錯過高溫乾燥日照強的時候,儘量在收穫時保證果莢不過分開裂,選擇在早晨採收。

採收時做好準備,地鋪的塑料膜,運輸工具也要鋪上防漏的膜或布,用於收割的鐮刀或剪刀要儘量鋒利,減少芝麻莖杆在手裡操作的時間,運輸的工具儘量平坦寬敞,芝麻莖杆裝堆的不宜太高等等。

採收時也有技巧,剪刀割的時候儘量靠近下部第一顆果莢,這樣減少了莖杆的長度,有利於操作,減少芝麻籽的流失;莖杆保持生長時的方向,不要翻轉,一翻轉就相當於莢果“瓶口”朝下,芝麻都會掉下來;莖杆裝車之前在車前鋪一層塑料膜,把容易掉落的第一部分籽人為敲落提前收集;在芝麻果莢呈現黃綠色,還沒裂開時提前收割,打捆拉回,在水泥或平整乾淨地面曬乾採收等等。



以上就是芝麻採收環節怎樣保產減少浪費的措施,如果您在實踐中有什麼好的辦法,歡迎評論提供,我們西瓜芝麻一塊抓。

我是『情耕農』,一個在農村種家常菜,嘮家常話,提供三農素材的大叔?還是小夥?點贊加關注,期待被你慢慢挖掘!

情耕農


芝麻是我國的主要油料之一,而且種植也比較廣泛,當然,芝麻的優質高產一直是農戶們的追求。而在種植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施肥要領和加強田間管理之外,能夠適時收穫及瞭解芝麻成熟的標誌,也能在採收時有效提高芝麻產量,那麼怎樣採收芝麻能提高產量?

要想如何在採收時提高芝麻,首先要了解芝麻成熟的標誌。當芝麻由濃綠色變為黃色或黃綠色時,而且整株葉片除頂部以外,其它幾乎全部脫落。同時芝麻下部果蒴已充分成熟,中部灌漿飽滿,而上部也進入乳熟後期,最好下部有幾個果蒴開始微微張嘴,這時便是芝麻成熟的標誌,也是最佳收割時期,這也是收穫期能夠有效提高產量的關鍵所在。

通俗點講就是芝麻停止開花後20天左右便逐漸成熟,或者在打頂後25天左右便可進行收穫,這時收穫也是最佳時期,能有效提高芝麻品質和產量,所以農村也有“七枯八黃收菜籽,叫哭連天收芝麻”這句老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芝麻進入收穫期時,與菜籽收穫有著相同之七枯八黃收菜籽,叫苦連天收芝麻,多采用人工進行收穫,收割芝麻要選對時間,一般要在早上或傍晚進行收割,因為中午容易使果實炸裂造成浪費,從而對對產量造成損失。而在收割後捆成捆放陽光下晾曬,同時要用油布或塑料布等鋪在芝麻下面,以免果實炸裂,做好這些都能在收穫時有效提高芝麻產量。

至於說採收芝麻如何提高產量,首先要認清芝麻的最佳收割期,適時收割,若芝麻收穫過早還未完全成熟,會出現大量癟粒或籽粒不飽滿現象,這對產量有很大的影響,而收穫太晚則會使果蒴炸裂,造成浪費而減產。所以完全掌握收割期的一些事項,才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提高芝麻的品質和產量。


彩虹的微笑1114



芝麻收穫的時間:

早、晚收割最好,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照射,減少下部裂蒴掉子或病死株裂蒴造成損失。春芝麻一般在8月中下旬成熟,夏播芝麻在9月上旬可以收穫,秋芝麻則於9月下旬成熟。同一產區芝麻成熟收穫時間還與施肥量、種植密度、品種特徵特性等有關。

收穫時期過早,植株上部蒴果種子灌漿不充分,籽粒不能完全充實,未成熟的籽粒所佔的比例高,籽粒的品質差。

收穫過遲,植株下部蒴果田間炸裂落粒損失大,產量低,遇雨還會出現籽粒在蒴果中發芽,損失更嚴重,造成豐產不豐收。所以,掌握成熟時的特點,確定芝麻成熟時的標誌和適合的收穫方法,減少籽粒損失,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最大限度地獲得高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夫小二


芝麻的採收比較關鍵,如果採收的太晚,芝麻的蒴果就已經裂開了,那麼芝麻就會全部掉在地上,到時等你採收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所剩無幾了,同時也不能太早採收,那時芝麻還沒成熟,所以最適合採收的時間是等到芝麻大部分的二葉子都變成黃色、脫落,最底端的蒴果微微裂開就可以採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