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發展網訊 在莊行鎮馬路村的村幹部中有一位90後的小夥子金鑫,在中國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四中隊服兵役期間,多次榮獲優秀士兵等嘉獎,並於2014年11月正式成為共產黨員,退伍回到家鄉擔任馬路村民兵連長兼治保主任。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擔任了村防疫巡查組副組長。小夥子用他的幾個身份,擔起了沉甸甸的幾份責任。

身份一:防疫巡查組副組長

在防疫中,巡查是重中之重,是危險係數最高的,作為防疫巡查組副組長,金鑫帶領小組組員走進宅前屋後,第一時間發現回村新增人員,瞭解行跡,登記造冊,時不時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像個偵探順著“蛛絲馬跡”把有意“藏匿”的來奉人員找出來。有時候,在寒雨中,趁著夜色,守在屋邊,苦等屋內燈光亮起;有時候,拿著火車票,用查詢軟件,盤問來奉人員的行程。在他細緻地巡查下,馬路村的新增人員數據清晰、準確、無遺漏。

身份二:治保主任

年紀輕輕就要管理一支平均年齡50歲的4人團隊,沒有點真本事,沒有點刻苦勁,還真不行。作為治保主任,從任命的伊始,金鑫就是個“要吃飯”的人。面對眼下的防疫戰,他心裡有一份清晰的“作戰方案”。“方案”中一方面狠抓聯防隊員,按照網格片的分工部署,每人領取“責任田”,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另一方面抓好外來人口管理,依託原數據庫資料,再加上本次排摸的數據,形成了一套項目細緻、數據詳實的彙總表,並提出利用“區塊鏈”技術保持數據的時新、安全,為今後各項工作打好基礎。

身份三:民兵連長

基層的防疫壓力大,需要不斷有有生力量充實進來,金鑫在防疫工作例會上聽到村裡的難處,立馬開動腦筋,發動民兵充實防疫力量。剛開始動員的時候,遇到過不少阻力,不少民兵的家長一聽說要去防疫第一線,都心生怯意。金鑫以身說法,用科學的知識寬慰這些家長,用民兵的職責和初心說服這些家長。一個個民兵都站了出來,站在了第一線。金鑫帶領他們拉起橫幅、張貼海報,拿著“雙語”小喇叭在村口小道間播報;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颳風還是下雨。這股力量成為防疫中戰的“奇兵”。(王 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