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立界限的關鍵:你要成為孩子的界限


給孩子立界限的關鍵:你要成為孩子的界限

不必永遠發脾氣

1. 維持在反抗階段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或留住朋友。從未超越被動反抗界線的孩子,會發展處一種受害者情結。也因為這樣,他們永遠無法在生活中有所改進,因為對他而言,“從外在而來的問題真的無法解決”。

2. 被動反抗界線的人會和那些經常惹怒他的朋友打架,主動回應界線的人會決定你需不需要那一類的朋友。

3. 請不要強調抱怨,要促使孩子做個解決問題的人。以愛和現實為基礎的主動回應界線,幫助他為自己的生活、個性和道德做主。幫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而是要與好的痛苦結盟。掙扎會琢磨孩子的品格,等候獎賞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表現,試煉和痛苦教導我們功課,建立我們克服困難所需要的品格。

懂得感恩更快樂

1. 希伯來文把“斷奶”字面的意思翻譯為“受到豐豐足足的對待”,孩子在為生活“斷奶”前要先豐豐足足的領受。你要給他們,滿足他們愛和親密關係的需求,也要給他們機會成長,並且給他們所需要的裝備去承擔生活的責任。

2. 不要剝奪你孩子的限制,否則他們會一輩子揹負著自認為“我是上帝”的重擔,那是個保證會失敗的角色。愛和限制是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特質,能夠忍受被恨惡和被看做“壞的”父母,是做父母的第二個重要特質。

3. 嫉妒與感恩這兩種心態,與一個人真正得到的東西沒有太大的關係,而與他的品格有更大的關係。你把東西給具有受之無愧、嫉妒心態的人,對他們和對你都沒有什麼益處,他們只是覺得你總算還了欠他們的債;你把東西給懂得感恩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真是幸福,也覺得你真是好人。

4. 父母要幫助孩子處理受之無愧和嫉妒的心態,讓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邁進。父母應該好好判斷哪個願望是出自嫉妒,哪個願望是出自內心真正的渴望,

你要削弱孩子出於嫉妒的那一個願望,幫助他得到那個出自內心的願望。

積極主動是最好禮物

1. 你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幫助他建立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積極的意思,就是主動邁出第一步孩子需要了解,他的問題要能夠得到解決,要求要能夠得到回應,都不是從別人開始,而是從他自己開始的。

人生在世需要採取主動,才能夠生存和成功。孩子出世後的第一聲啼哭,是沒有別人能代替他做的,你先聽到這一聲啼哭之後,才能夠回應他的需要。終其一生,他還是必須主動肩負起責任來解決困境。

2. 孩子的被動是培養界限的主要障礙。被動的孩子在生活中處於停滯狀態,老在等著別人或等著某件事。孩子被動的時候,就不再學習做自己的管家,而是學習讓別人來控制他、替他行事。

被動的孩子無法使用“從錯中學”這種能教導他界限的過程,

他從未真正踏上壘板,從未失敗,也沒有成長。他們多半真的是很乖的孩子,但是你在他們身邊時,很難說得出他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通常很難交到朋友、找到興趣或熱愛什麼事物,很容易受到侵略性較強的朋友影響或左右,他們跟著人家走,不會創造自己的人生。

3. 壞的決定總比不決定好。你寧可他主動而犯錯,也不要他被動。告訴他,“你如果去嘗試而搞得一團糟,我會盡力幫助你,你如果不去嘗試,我還是愛你,但你要自求多福”。在孩子試著備餐卻打翻每樣東西的時候,要讚美、鼓勵他。但當他逃避做事,那個晚上就不要給他點心吃。

4. 你不要幫助孩子逃避問題,也不要把他從學習的架構中拯救出來。家裡不是孩子躲避生活的場所,而是他學習技巧和學會做事的地方。父母要為孩子的偷懶付出代價。有些父母可能沒有留意到這一點,他們對孩子的成熟度和自我的應變能力要求得太少。父母提供孩子舒適的生活,對他們預備面對真實的世界並沒有助益。

誠實乃為上策

1. 在人際關係裡面,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直截了當的溝通,以及把關係裡面發生的任何事開誠佈公說出來。

你自己要先活出坦誠的法則。在你生氣或跟他們起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其次要讓界限清楚易懂。孩子在一個沒有清楚定下規矩和期望的家庭裡面,很難培養出有條有理的個性。

再次是要消除懼怕,讓他們放心溝通。主導原則是,你要告訴孩子,我們之間的關係大過這些衝突、感覺或經驗,這些衝突過去之後,我們仍然保持聯結和感情。

2. 不要增強孩子“沉默的表達”,鼓勵他們口頭上的直接溝通。教導孩子,在他和別人起衝突的時候要怎麼說。或甚至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教導他,讓他知道必要的時候該如何講出自己的界限。

寫在最後

需要重申的是,在給孩子立界限的實踐裡,你個人先要在界限裡成長。孩子等著你做榜樣,來教導他們做個有追求、誠實、主動的人。其次,要貫徹始終,如果你自己不親自成為孩子的界限,整個計劃就會全盤瓦解,一切端視你是否說到做到。你要不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要不依然只是問題的延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