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上学习”暂当主角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⑩

【摘要】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停课不停学”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停课不停学”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

当“线上学习”暂当主角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⑩

资料图

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返校学习,“线上学习”风靡而起的同时,随之出现“老师当网红,学生忙打卡,家长有苦衷”现象。

“停课不停学”,网上学习,是件好事,为何三方有微词?

网上不许上新课,不许流于打卡形式。老师们吐槽,虽然解锁了网上授课的新技能,可是学生在屏幕那端的学习状态无法明了掌握。

学生们有苦衷,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或捧着手机,视力下降不说,好像还失去了课间十分钟。

家长们的朋友圈活跃起来,把老师屏蔽后,呼吁能早点开学就好。

2

面对疫情危害,面对安全忧虑,万众一心祈健康。但是,面对“线上学习”暂时“被提拔为”教学方式的主角时,仿佛三方都没有准备好。

老师提前几天准备教学素材,可是心态依然没有准备好。习惯于平时课堂实景教学,这时候面对冰冷的屏幕,教授出去的内容,没有立马收到学生神情、肢体、语言的全面反馈,找不到感觉不说,这个环节的教学算不算完成?

学生一开始欢呼可以过过“电脑瘾”,但第一天就发现也没准备好。平时都是老师耳提面命,都和小伙伴合作交流,这时候独自面对知识吸收、电竞诱惑,真的充满矛盾和痛苦!虽说可以来回翻看教学视频,但是少了课堂的温度。

家长开始也高兴,可不少家长复工后无暇全程陪伴孩子学习。打开电脑,把孩子独自丢在家中,有几个家长完全放心?即使有条件陪着,家长既感到自己的话语毫无力度,又增加了家庭矛盾。

三方之外,其实还有一方也没有准备好。网上在线教学机构频频打出“免费”广告,看似准备充分,实际上也捉襟见肘。有的拿出库存,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推出新课,但与学生实际脱节;有的开发新技术,但“免费”背后让人不敢触及。

3

就在看似谁也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线上学习”已成为主角,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学习形式。那么,能不能通过不断改进,让教与学达到有效平衡呢?

首先,要清晰定义目前的“线上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让坚守家中的时间因学习而充实美好。基于这样的初衷,学校就没有必要急于推进新课学习,避免学生在无序中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正如《通知》强调,可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学生及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自己定制,或温故而知新,或解锁新技能,或拓展知识面,或培养“小专家”。

4

其次,老师对学生在家学习的指导更应该落实在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上。这段特殊时间给了对学生放手的机会和挑战,那就应该迎难而上,直面困难去解决。在网上,师生交流不应局限在学习内容多少和作业完成质量,而应思考“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终究,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那现在为什么还用传统的课堂思维硬性禁锢“线上学习”呢?

5

再次,学校应承担起管理责任。这种管理,绝不是简单发布行政命令,要求老师自由发挥当“网红”、八仙过海显神通。这里所说的“管理”,即回归平时教学管理的模式。既要学科备课组共同研讨授课内容及方式,还要监管老师监督具体落实的程度。不仅如此,学校遵循传统之时,还要积极创新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利用网络反馈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对于学校管理者,这也将是以后必须延续的课题,千万不要把学校教学优势拱手让人。

6

最后,还特别要关注到学生在参与“线上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网络教学资源良莠不齐,学生有时难以区分。鼓励学生扎进网络去学习,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而不是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落实《通知》要求,要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长都有这样的责任,学校可以在教学设计上多一些意识的传递和方法的指导,家长可以在陪同中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7

其实,《通知》已指明方向和方式,而我们的理解和做法不能有所偏废。在“线上学习”暂居主角时,要开始努力转变传统固化的教育思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力以赴。

文字:赵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