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疫情當前,

既要切實做好防控,

又要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

儘早恢復正常生產,

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今日(2月17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疫情存續期間各區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新聞通氣會。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潘志軍圍繞我區復工復產和防疫防控“兩手抓”的工作情況作了介紹,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瞭解,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疫情在白雲區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接下來我區將繼續統籌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抓防控促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全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在白雲區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眾所周知,白雲區是廣州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區域。“在疫情防控期間,白雲區是廣州市防控難度最大的區,實際管轄人口最多。可以說,白雲管住了,廣州也管住了。”潘志軍坦言,作為來穗人口密集的區域,我區嚴格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來戰“疫”。

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白雲區確診的74例確診病例已全部在定點醫院救治,治癒病例29例,治癒率達30%以上

;而累計發現的45例疑似病例中,有33例確診,目前疑似病例基本清零。而區內來自疫區的居家隔離人員約1.1萬人,其中近9000人解除隔離,確診病例1例;在確診病例中,有50例為屬地病例,按照白雲管轄人口500萬計算,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

對於白雲區74例居廣州市各區之首的問題,潘志軍指出,事實上本地的感染只有50例。“白雲區的情況比較特殊,第八人民醫院在白雲區,很多外地的病人就直接去就診了。另外機場也在白雲區,外地旅客回不去,在白雲區停留,這兩部分加起來有24例。減去24例,真正白雲區本地的病例是50例”。

“從目前情況來看,疫情在白雲區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潘志軍表示,我區全面推進“人防+技防”,築牢信息化立體防“疫”牆。白雲區在通過人盯人、戶對戶、電話詢問、上門複查等形式全面“洗樓”,以及集中最強力量全力做好防治救治的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全力提升防控有效性和精準性。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社區來穗返程人員報到處

據瞭解,在以往白雲公安分局開發的外來人口管理“平安白雲APP”的基礎上,白雲區通過縱深延展,聯動衛健、來穗等多個部門共同發力,拓寬了管理和服務的深度和寬度,率先在全市推出“防疫通行證”。社區居民在“平安白雲”小程序填報個人健康信息後,經申請可生成個人“防疫通行證”。該通行證可有效連通數據庫進行信息驗證比對,完成人員身份核查,如涉及疫情防控風險可即時推送預警,實現動態監管。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平安白雲”小程序

隨著近兩年白雲區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化,白雲在疫情防控中“技防”含金量逐步提升。據瞭解,白雲區通過華為、阿里、中軟國際、軟通動力等企業的智慧支撐,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新臺階。

過半“四上”企業已復工復產

在抓好防控的基礎上,企業如何抓緊復工復產成為頭等大事。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除了規定的非民生所需的人群聚集場所審慎放開之外,區內其他行業的企業都可全部開工復產。”潘志軍介紹,我區簡化復工復產手續,將復工復產的權利交給企業主,只需要企業承諾負起安全的主體責任並告知屬地鎮街或相關部門,即可復工生產。截至2月16日,全區已有5922家企業復工,其中“四上”企業2175家,四上企業復工率60.22%

如何推動企業在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工作兩手抓?主動靠前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是關鍵。我區採取為企業開具證明、聯繫物流、跨地協調等措施,保障生產企業所需應急物資及原材料及時供應;同時,發動相近行業企業及具備相應技能基礎的本地村民、技校學生等參與生產,全力幫助企業開工復產、擴大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區推出復工復產“八條”政策措施,從加大金融支持、獎勵表現突出企業、協助企業落實復工復產條件、減輕企業負擔等四個方面為區內企業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政策支持。其中,在鼓勵復工復產貢獻突出的工業企業方面,相比其他區年產值最低10億元的門檻,我區將門檻降至1億元,能享受到的工業企業覆蓋範圍更大、惠及面更廣,同時力度也大,預計財政支出近3000萬元。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而在減免物業租金方面,白雲區除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性物業減租外,針對轄內集體企業和村社集體物業多、體量大的特點,積極推動對承租集體經營性物業的企業進行租金減免,並鼓勵社會各界也通過協商適當減免租金。相比其他區而言,白雲減免範圍最廣、力度最大,減免對象基本覆蓋包括個體工商戶到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初步估算減免物業租金達到10億元。

抓防控、促生產,白雲有底氣!

疫情防控

共同努力

文 | 劉喜冰

圖 | 白雲融媒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