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牛!新華社《內參選編》刊發:四川渠縣創新考評機制為脫貧攻堅築“底氣”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新華社成都訊記者在川東北渠縣採訪瞭解到,為防止基層疲於應付脫貧攻堅檢查的情況,渠縣採取分季度、按片區召開現場會的“九比九看”新考評機制,堅持村村必看、現場測評打分和“逗硬”的問責追責,不僅堵住了弄虛作假的漏洞,更使貧困村發展能夠取長補短。

“九比九看”考評機制激發幹部責任心

渠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是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地區具,也是四川省第三人口大縣,交通閉塞、人多地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4萬多人。

據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縣委書記苟小莉介紹,當地將60個鄉鎮的所有貧困村分成四個片區,每個季度開一次片區現場會,各級鄉鎮主要負責人、貧困村第一書記參評“趕考”,縣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幫扶部門、社會人士代表當評委。現場會上,評委可以隨機抽查貧困村建檔立卡資料、體驗產業發展程度、走村入戶詢間促農增收實效等情況,並通過發放涵蓋“九個比、九個看、十八項內容”的測評表,現場無記名打分。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第一季度“趕考”的卷硐鎮黨委書記王洪強說:“‘九比九看’,一身冷汗。每季度三四天的‘擂臺賽’,‘選手’有沒有真實力一看便知。評比排名最後的,所在村縣級幫扶部門領導、鄉鎮黨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都必須在縣大會上做檢討,並提出整改措施和時間。”

卷硐鎮陡梯村貧困戶蘇從彬說:“村裡變化大大了,路修通了,小汽車可以開到家門口。以前沒人種的土地也流轉出去搞產業,連生態都變好了,不像以前,樹都砍了去燒柴。“

“黨建+產業+夜校”模式育幹部促發展

記者瞭解到,渠縣貧困村打“擂臺賽”的消息剛出,不少幹部群眾立刻表示出擔憂:貧困村村情不同,幫扶部門和幹部能力不同,先天差距很難在短期內縮小。全縣有60個鄉鎮、130個貧困村、逾14萬貧困人ロ,要求不落下每一個困難群眾,難度大大。

為此,渠縣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以農民夜校為輔助,實施全覆蓋的脫貧攻堅戰略。

堅持黨建先行,培養脫貧“帶頭人”。渠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德成介紹,渠縣規定貧困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把健全三會一課、黨費收繳和黨員發展等基層黨的制度建設放在首位,著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村級後備幹部,堅持致富帶頭人與黨員雙向培養機制等,培養起了一大批有魄力、能幹事、敢擔當的年輕幹部,帶領各村的產業快速發展。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村村發展產業,增收創收“真脫貧”。貧困村積極培育產業,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倒如,拱市鄉高灘村的“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小額信貸入股保底分紅”模式,龍鳳鄉觀閣村“幫扶単位+支部+專業戶+貧困戶”模式,射洪鄉桂壩村“龍頭企業+小業主+貧困戶”模式等。苟小莉說:“渠縣絕不搞低水平幫扶,因為送油、米、衣服只解一時之困。要‘倒逼’幹部發動群眾尤其是貧困戶的參與,尋找和培育產業來帶動脫貧奔小康。”

據統計,截至2018年10月,渠縣建檔立卡貧困村減少到73個,13.66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2.1%降低至0.6%。

脫貧攻堅仍需完善幹部激勵機制

受訪的專家和幹部表示,當前脫貧攻堅問責和追責機制日趨完善,但對幹部的激勵機制仍需加強。

一是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苟小莉說,黨委政府要敢於表揚和重用幹實事、真幹事、幹好事的基層幹部,樹立起良好用人導向。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後備人才培養。成都市委黨校教授劉益飛認為。現在農村空心村比較普遍,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要重視培養後備人才。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硬性規定,創新培養機制,加強體制內外人才交流,以吸引優秀年輕人才投身基層工作。

三是加強和完善基層幹部生活保障。一些受訪扶貧幹部表示,脫貧攻堅期間,“白+黑”“5+2”是工作常態,年假基本沒有休過。建議明確幹部加班補貼和休假制度。渠縣在全縣所有鄉鎮興辦廉政食堂,既穩住了“走讀”幹部的胃、留住他們的心,也減少了每年的“三公”經費支出。專家建議,在鄉鎮一級大力興辦廉政食堂,提高基層幹部生活條件。(記者李力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大写的牛!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四川渠县创新考评机制为脱贫攻坚筑“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