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會變少嗎?感覺嚇跑的人比熱血的人更多?

萌萌噠的甜甜醬


是嗎。熱血的人真的多嗎。倒地的老人你敢不敢扶?醫鬧被砍的醫生你敢不敢幫?


布羞蝙蝠


兒子高考時曾經特別想學醫,但是因為分數不是特別高,讀最好的醫學院走不了,一般的又不願意去,最後陰差陽錯學了工科。

後來他給我們談起為什麼想學醫,我才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小時候一直身體比較弱,最讓人擔憂的是曾經因為闌尾炎住了兩回醫院。第一次是六年級,在我們縣城醫院,打彩超沒有任何問題,孩子肚子又痛,醫生叫做手術。我們權衡後沒有做手術,連夜轉院到南充,診斷為闌尾化膿,根本不能手術,只能用保守療法,輸液,用中藥加蒜泥敷。

第二次闌尾炎復發是初三,幾個孩子跑去南充考試,亂吃了東西,試沒考完就進了醫院,直接割掉了闌尾。

這兩次經歷讓孩子看到某些醫生專業素質真的不高,於是他希望能當一名醫生,對醫療事業盡一點綿薄之力。

雖然他沒有選擇醫學院,但是對於醫生,我們卻心懷崇敬,畢竟大部分醫生素質高,醫德高尚。

結束語:經過疫情後,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熱血青年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特別是那些在這次疫情中得到醫生救護的病患, 他們會希望讓孩子長大後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來回報社會。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只能說我的運氣不好吧?真沒有碰上幾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或者的的病本來就比較簡單,我岳父因為食道癌走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咽喉出現和岳父說的差不多的症狀,心理特別害怕,就到我們這兒還算有點檔次の醫院,做了喉鏡檢查,順啥咽喉囊腫,需要住院做手術治療,好吧,只要沒說是食道癌,因為我還能吃下飯,做手術也全是小事,因此回來請好假以後吧,就準備住院手術!

後來還是想了想,我再到一家大型醫院再做一次喉鏡檢查呢,這次檢查,醫生說沒啥,開店藥就好了,好吧,先不作手術了,吃藥,中藥(因為是所中醫院),可是吃了一段時間沒效果,我又懷疑是不是真改做手術啊?所有又去了旁邊我們省全是數一數二的醫院檢查,沒問題,只需要吃藥,西藥偏多,同一個醫院差不多去了了4次,任然沒效果,難道我的是疑難雜症?



(你們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

後來就逛上了頭條,查找了一些我的症狀的中醫或者說一些用戶的明間方子,也就這個時候對中醫有所瞭解,自己開了一個方子,應該是:厚朴姜夏湯吧(原名記不起了),中醫名叫梅核氣,反正試一試的態度,居然神奇般好了,這期間我也自己熬製了芡實、薏仁、赤小豆等稀粥吃,到底是誰的作用雖然我也不清楚,沒事了就好!

(新時代的英雄)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看了名字,我們當地市級認定的中醫大師,大師就是不一樣,70多歲,摸脈只用了三秒鐘(我後來一直在想,看著手上老繭很厚,三年能感覺到脈嘛),開藥三副700多元,熬製以後就像綠豆湯一樣,沒一絲感覺,或許療程不夠,可是藥太貴,不敢去了,我窮人一個!

還記得一次感冒,很嚴重,到一所醫院去,檢查下來還要打點滴,我幾乎沒有打點滴的習慣,500多元,嚇得我直接走了,藥店先買藥吃了再說,力克舒,居然幾元錢搞定了!

這或許只是我自己遇到的,但是我不懷疑有醫術、有醫德的醫生,有時候可以和你聊上半個小以上關於病的問題,所以如果我要是再次參加高考,我一定會選擇當醫生的,因為我真的想靠醫術為病人解除痛苦,或者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也能像白衣天使一樣上前線!


楊鍋來了


上初中的時候姥姥去世了,於是到了寒暑假,媽媽就會讓我去個姥爺作伴。之所以老是我去,是因為姥爺的習慣別人受不了。

姥爺的作息時間優先於常人,怎麼個優先法呢。不管冬夏春秋,姥爺早上三四點就起床了,然後就忙乎的開始做早飯,吃早飯,午飯時間大概是上午10點,晚飯是下午4點。

吃的早,自然睡的早,冬天下午5點半,夏天不超過7點,姥爺就開始睡覺了。

晚輩們沒有一個受得了,就我適應了。

姥爺是個鄉間赤腳醫生,給人看病的口碑很好。姥爺手裡有很多古中藥方,尤其是對一些疑難雜症,更是一絕。

如果我沒有讀高中,上大學的話,那我肯定跟姥爺學醫去了。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言歸正轉,聊聊正題。

此次疫情影響重大,這個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親身經歷了。

相信經過此次疫情,上到國家政府、科研專家,下到普通百姓、老弱婦孺,對醫學、疾病、消毒、防護,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升級

志願填報,廣大學子多數都忽視了生化醫學類專業。

近些年來,廣大高考學子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優先選擇經管類、計算機類專業,因為這樣的專業比較有“前景”。

而生化醫學類專業,很少被放在優先位置。

但是經歷此次疫情,我們會發現,生死關頭,還得靠如鍾南山、李蘭娟、張宏文等醫療專家,還得考廣大的捨生忘死的醫護人員。沒有他們,我們連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得保障。

有句話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那是因為學醫的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

現在醫學本科畢業,很難找到工作,因為即使是縣裡面的醫院,在招醫生的時候,最低學歷也要碩士起。而三甲醫學院則更是沒有博士學歷進不去。

弟弟有個關係很好的高中同學,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選擇了學醫,畢業後,家裡沒什麼關係,最後轉行學編程去了。

學醫的人基本要去考研。

學醫的人,因為本科畢業後工作不太好找,絕大多數都會選擇考研,因為是現實所逼呀。

但是醫學類考研有很強的壁壘性,主要有兩點:

  • 學醫的考研只能繼續考醫學類。我們知道其他的多數專業,考研是可以跨專業考的。比如我本科學計算機,我考研要考經管類的,沒問題。但是絕對不可報學醫類的。
  • 學醫考研內部也不允許跨專業。學口腔的不能去考臨床,學造影的不能靠護理。

同樣學其他專業的學生要考醫學類的研究生,那也是不可以的。


最後,我想說,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崇高理想要有,但也要考慮以後的就業問題。


曉曉筆記


希望學醫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的會這樣嗎?我認為不一定。

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型冠狀肺炎,不得不說醫務人員的功勞最大,是他們衝在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做著鬥爭。

但是你我是否想過,在這兩年中又有多少人在關注這些醫務人員呢,最近的一次可能就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了吧。如果沒有非典和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連李蘭娟、鍾南山也沒多少人知道。但是那些網紅、明星的新聞、八卦又有多少人去關注呢。只能說,我們對他們的關注太少,瞭解太少。而且在我們的認識中網紅、明星掙錢容易,如果有簡單的掙錢方式,又有幾個人願意去辛苦的掙錢呢。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不要在捱餓的時候,才想到袁隆平;不要在遇到疾病的時候,才想到鍾南山;不要在酒足飯飽的時候,反而想到網紅、明星。

所以說,報考學醫的學生多與少,與疫情的關係不大,更多的是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程度。


然規教育說


當醫生風險大,工作累,如果國家沒有與之匹配的勞動報酬,估計很多考生會忘而卻步的。

在這次疫情之中,廣大醫護者的確表現令人欽佩的勇氣和無畏的精神,他救死扶傷,表現來的人道主義精神更令人動容:他們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欽佩歸欽佩,可是真的讓這些考生將來成為他們之中一分子,冷靜下來,他們可能還有一些顧慮的:

1.從學生到醫生有漫長的路要走,有繁重的學業要完成。

大學裡學習最累的就是醫科學生,首先時間長,一般都要學習8年時間。別的院系都能考前突擊,唯有醫科生沒有考試重點。

網上有一個笑話,一個醫科生考前去找老師畫重點,老師翻了他一下白眼:“請你告訴我,病人生病會按照你畫的重點生病嗎!”

2.醫患關係雖然有所緩解,但是惡意傷醫事件還會偶見於報端,這些考生在報考醫學院之前一定會顧慮這些負面新聞帶來的考量。

3.醫生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就業並非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三甲以上醫院對醫生學歷要求非常高,很多醫學生剛畢業因為沒有通過資格考試,只能做輔醫,輔醫的工資是很低的。

綜上所述,這種突出疫情對於考生選擇不會帶來什麼影響,這個時代雖然信奉英雄,鼓吹英雄主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英雄,並且很大程度上,許多年輕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青衫李探花


這是我給一個朋友文章的評論:“任何時候,都有逆風而行的人!或許,這些就是大智若愚的智者。”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把我們的“白衣天使”、“白衣仙女”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推到了“抗疫”第一線的戰場上!讓全國人民真正看到了誰才是真正的勇士,看到了誰才是解救我們出“新冠魔窟”的英雄!


是的,這次是血與火的考驗,但這次也是白衣天使們充分展示人性光輝的時刻!

和平安寧時期,曾經有多少人對這些醫護人員有這樣、那樣的說法,認為他們“只看錢、不看病”;曾經又有多少人為了一點點的不愉快,而對他們大打出手,甚至危及他們的生命!

可正是他們,在國家有難、人民有難的時候,逆風而行、逆行而上、捨生忘死、不顧一切地衝上“戰疫”第一線!甚至還有像李文亮這樣犧牲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英雄!

也正是他們,讓我們這次疫情的患病民眾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讓我們健康的民眾流下了感動的熱淚!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2020年最可愛的人!

有英雄當然就會有懦夫,“抗疫”戰爭的嚴酷與殘酷,當然會有一些人被嚇到趴下;但卻會有更多的勇士挺身而出!因為懦夫什麼時候都是少數。而我更相信,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感動時代


你的說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來,接下來學醫的人數只增不減,理由如下:

1、在經歷此次疫情之後,國家勢必會進一步加大醫學人才的培養力度,學醫的人將會有更大更多的平臺來發揮自己的才能。


2、醫學人才的待遇將會越來越高,目前已經有多個地方都提出對本次參加一線防疫醫護人員給予優待,我想這不僅僅是現在的激勵政策,而是一種長久的認同。

3、醫護人才的社會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經歷這次勇敢的逆行之後,全社會對醫護人員都給予了高度的讚譽,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更因為他們的精神。

4、醫學人才缺口很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現在大學生最大的難題在於就業,如果某個職業有著大量的就業機會,我想學生還是非常願意報考的。

5、醫護人員的權益和安全將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很多人莫名的擔憂醫護行業的一些劣勢,我們必須要向前看,國家衛健委已經多次表態必須要確保醫護人員的各項權益,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不認為接下來學醫的人數會減少,我樂觀的認為報考的人數反而會增多。在關鍵時刻,我們需要醫護人員有勇敢的精神,但如果把醫護看成一種普通職業的話,我們還是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而不能所有的行為都用熱血來支配,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更多有趣的話題,請給我個關注哦


美蛙英語


上高中時,我對於很多專業感興趣,唯獨沒有填報醫學類的專業。今天想來,那時的想法幼稚得有些可笑:害怕當了醫生以後,給病人開錯藥怎麼辦,那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我負不起責任。

直到前天看了上海“網紅”醫生張文宏的一個講座,我的想法得以改變。他說到他所在的傳染病學和防疫學,舉了大量的例子,說明人類和細菌病毒在共存,現在人類已做好準備,來面對很多疾病。

他判斷清晰準確,能從病人的描述和症狀以及皮膚上,確定是哪一種病毒而對症開藥治療。

看了這個講座後,我突然覺得做一名醫生真好,至少可以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瞭解我們自身,治病救人,多麼偉大。今天的我,對醫學有一種嚮往,對學醫的人有了一種敬仰。



今年的新冠肺炎,讓全國人民都在家待著,也讓很多有高三學生的家庭很擔心,擔心他們在家時間待得太久而複習效果不好。

還有人想,這次疫情,讓人們見證了做醫生的責任和擔當。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是做一個置自己的生死不顧而勇往直前的醫生,還是做一個明哲保身的普通醫務人員?

這次疫情中有1716位醫護人員被感染,有6位去世。有一些醫護人員的親人感染沒有床位,自己在工作崗位不能離開,眼睜睜見自己的親人離去而悲痛不已。

但是,疫情終究會過去,大家的生活一定會很快步入正軌。我們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的熱血高三學生,將來的高三學生,報考醫學專業。



年輕的一代,除了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他們自我意識也很強。這次疫情後,社會的價值導向也許會有很大轉變,人們對醫生,科學工作者,有更深的認識,也會有更多的尊重。

所以,我認為,只要宣傳工作到位,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將來報考醫學專業,從事醫務行業,成為最美的白衣天使。



人類只要對自然界,對自我的認識足夠多,足夠深刻,認真去面對,用專業去對抗害怕,那將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英語老師Minnie


我不認為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人數會變少,更不認為疫情會讓打擊報考醫學考生的積極性。有這樣的判斷,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疫情是暫時的,而職業是終生的,相比較而言,重大疫情是小概率事件。

最近在網上有人形容2020年的高考生,說這一茬孩子生於非典,考於肺炎,真夠難為他們的了。要知道非典發生於2003年,而這次肺炎疫情是相隔17年之後發生。雖然疫情很重,但是舉全國之力抗擊非典和肺炎,幾個月時間便可以宣告勝利。如此說來,疫情是暫時的,而醫學專業卻是終生的,相比較而言,重大疫情對於職業人生來說,只是小概率事件。

二、中國人在大災大難面前,勇往直前是我們的國格,越難越能激發我們的勇氣。

從來不畏懼於艱難險阻,如果你去翻閱中國的歷史,你會發現每一次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從來都沒有選擇消極逃避,而是迎難而上,正是因為中國人在特殊時期更能報團取暖,更能團結一致。這次肺炎疫情也不例外,尤其是很多醫護人員都紛紛請戰,要求到第一線去,要求到疫情最重的地區去。這樣的職業精神正在激勵與感染新一代年輕人,他們以學醫為自豪,以從醫為驕傲。

三、在任何時代下,當逃兵的職業人只是極少數,這次肺炎戰疫醫護人員少有逃兵。

一個人從事任何一項職業,都應具備職業道德與操守,都應追求精湛的專業技術,都應擁有職業勇氣。從非典到這次肺炎疫情,那些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讓我們看到了高尚的職業品質,他們都以捨身忘死的精神在搶救患者,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正是這些英雄激勵著新一代年輕人,因為他們都有英雄情結,因此,不會被嚇跑,而是更堅定選擇醫學的信心。

結束語:如果你瞭解中國人的性格,不應該把自己置於一個卑微者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因為你的心態註定會讓你成為膽小怕事者,註定你不可能擔起社會責任,又怎能有勇氣去參與搶難救災,亦或是治病救人呢?因此,我可以斷定,通過這次肺炎疫情,報考醫學專業的考生絕不會少,只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