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2月7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將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

英文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


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一個月前的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自此以來,“新冠病毒”就被簡稱為”2019-nCoV“或“nCoV”。

但其中字母“n”代表的“novel(新型)”並不能代表該病毒的實質性區別,沒有長期保留價值,這次世衛組織在最新的疾病命名中將其拿掉,應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通過視頻中譚德賽總幹事的發佈,我們大致可以瞭解到此次命名的基本準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商定的準則,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命名,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而且這個命名也要易讀,並與該疾病有關。

而此前的2月7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將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

不論是COVID,還是NCP,確定簡稱可以給一線人員帶來工作便利,方便科學研究、媒體報道和政策制定,同時也避免因表述不當引發的可能的歧視。


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比如有網友表示:”應該早點定命名,武漢肺炎都習慣了!“甚至有個別外媒將此次的病毒以“Wuhan Virus”或者“China Virus”代稱。這不免讓人聯想到政治的種族主義攻擊和對中國的惡意抹黑。


世衛組織對病毒和疾病的命名也考慮到了這點。2015年,世衛組織發佈了命名新型人類傳染病的指導原則:


為了將疾病名稱對貿易、出行、旅遊和動物保護的不必要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導致對任何文化、社會、國家、地區、職業或種族的冒犯,指導原則要求新病毒的名稱中不能包含:


1)地理位置,包括:城市、國家、地區、大陸(Geographic locations: Cities, countries, regions, continents)


2)人名(People's names)


3)物種/動物或食物種類(Species/class of animal or food)


4)文化、族群、產業或職業(Cultural, population, industry or occupationalreferences)


5)過度煽動恐慌的字眼(Terms that incite undue fear)


可見這次世衛組織對病毒對命名也是做了充分和全面的考量,不涉禁區,簡單且易讀,而且為今後任何冠狀病毒疫情的命名提供了標準格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