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即是姜族,是炎帝后代,比漢族還正統的炎黃子孫嗎?

二幫


羌族是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

不僅如此,羌族還有特殊的聚集地。我國政府在茂汶、汶川、松潘、黑水、理縣、北川、甘孜、阿壩等地,都設有羌族自治縣、自治州或者藏族羌族自治州。

這就意味著——羌族在很多方面都與漢族不同,兩者不可輕易混為一談。

這種不同也體現在祖源上。

漢人的史書都將羌與炎帝聯繫在一起。例如,范曄《後漢書·西羌傳》就稱:“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

但是,這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華夏民族對西羌的一種想象而已。最早的羌。其實就是秦漢時期華夏的邊緣地帶。隨著華夏的範圍擴大,邊緣也在不斷變動著。

等到東漢—魏晉時期,自蜀實現華夏化以來,羌的活動範圍越發西進,最終抵達了青藏高原的東部。

唐朝時期,青藏高原出現了吐蕃、佛教等不同的變動,導致青藏高原的東部地區成為漢、藏文明的交界處。

這也就意味著,當談到羌族的祖先起源的問題時,既有漢族史官,也存在藏族史觀。在藏族看來,夾雜在漢、藏文明之間的人群是多抗人朵康人。

近代以來,隨著民族觀念的普及,在文明交界生活的羌人或朵康人開始被視作一個單獨的少數民族,並最終識別為羌族。

這種複雜的歷史,也就使得羌族存在多種祖先認同,絕對不只有炎黃一種。


HuiNanHistory


“羌族即是姜族”這種提法就不對,邏輯上說不過去。準確的表述是“姜姓之部落源於古羌族群”。也就是說,炎帝之姜姓,是從古羌族群分化出來的。

據現有材料,古氐羌族群是東亞大地最古老的族群之一。其分化出了藏、戎、夷、狄、華夏、緬、彝等幾十個漢藏語系的民族。很多漢藏語系的民族都比華夏族古老,這是事實。現在的羌族是古羌經過分化,與其他民族整合而產生的與古羌有密切聯繫的現代民族。

這不是誰正宗不正宗的問題,民族血統論是很幼稚的,總有讓自己的祖宗也當別人的祖宗的衝動更是可笑的,把自己的祖宗源於其他古老族群的痕跡抹去的做法尤其無知。中華民族,華夏之後也,亦夷狄蠻戎之後也,這沒有什麼丟人的,更能顯示出我中華民族能海納百川的大氣!


大猜想家旁皇


怎麼說呢,問題中有兩個地方存在一點問題,第一個,在古文字中羌通姜,這是沒錯的,但是姜只是羌的分支。同樣的,羌族不是炎帝的後代,準確來說,炎帝部落,也只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按照今天的語言學和遺傳學研究來看,古華夏族,其實是氐羌集團向東遷徙的一個分支,華夏民族與古羌人在語言上的分離發生在距今6000年前,而遺傳學上的分離,則發生在距今5000年前。

而這,恰好與炎帝部落集團東遷,並於黃帝部落集團發生戰爭,最終融合成華夏部落聯盟的時間是相互吻合的。



古羌人歷史悠久,今天的漢族與羌族,都是古羌人的分支,所以說是“漢羌同源”。當然了,古羌人對中國各民族的影響遠不如此,古羌人分支眾多,如青衣羌,白馬羌,藏族,党項族等,也都是古羌人的分支。

所以,古羌人又被稱為是“中國民族演變的活化石”,可見古羌人的影響力。


至於最開始的華夏族,其實是氐羌集團的一個分支,也就是炎帝部落這樣的分支。他們在到達東部黃河流域後,佔據了肥沃的土地,因此文明發展的十分迅速。

於是,反過頭來,便看不起住在西部老家,還過著遊牧生活的親戚了,這倒是可以理解,其實今天的社會也就是這樣。
總之呢,今天的漢族與羌族,其實在血緣上都是很親的。


Mr這史香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羌”,原是古代人們對居住在祖國西部遊牧部落的一個泛稱。

炎黃年代久遠,少有文物佐證,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我其實是伏羲氏第三千二百七十九代後人,請給我銀行卡轉賬……哦,跑偏了~~~~你信嗎?


心無花


你生倆孩子 倆孩子後代形成倆民族 那個才是你正統的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