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獨家丨對話“治癒者”王廣發:我可以去捐血漿 但一定要考慮用血安全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據國家衛健委2月17日公佈的數據,截至2月16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793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達到10844例。

超萬名新冠肺炎“治癒者”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或許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名。

“熟知”是因為他的身份——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以來,他是最早進入武漢的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之一,是最早被確認感染的醫務人員之一,還是最早被治癒的病例之一。

1月8日,作為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王廣發隨國家衛健委赴武漢指導工作,此時距華南海鮮市場關閉不到10天。1月16日,他返回北京當天即出現發熱等症狀,此後經核酸檢測呈陽性,進入北京地壇醫院住院治療。1月30日,經三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後,王廣發出院,成為北京市第5名治癒出院的患者。

王廣發1981年進入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5年曾前往日本進修,1998年出任北大一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並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2003年SARS疫情期間,王廣發當年3月初即奮戰在第一線,並擔任北大一院SARS主檢醫師和專家組組長,全面負責醫院的SARS疾病治療和SARS病房的籌建工作。此外,他還擔任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等職。

日前在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這名傳染病“老兵”談到對新冠肺炎的認識時說,“一個新的疾病,掌握它的全貌的確有一個過程。” 而針對當下“康復者捐獻血漿”的號召,王廣發表示,“需要我,我可以去捐血漿,但一定要考慮用血安全”。

封面新聞:您是什麼時候住院的?用了什麼治療方法?

王廣發:我是(1月)21號晚住進去的,(1月)22號就不(發)燒了。治療用了克立芝(洛匹那韋/利托那韋)。

我老是在強調這個事,(克立芝治療)我的個例是有效的,是不是所有病人都有效,或者是整體的有效率是多少,其實並不清楚,所以現在在做臨床研究。其他就沒什麼特別的了,我覺得主要是一些對症治療。

封面新聞:現在回顧,您當時應該是屬於輕症還是重症?

王廣發:我覺得應該是輕症,實際上我也是有肺炎的,但沒有呼吸困難症狀。

封面新聞:當時用克立芝是您自己建議的嗎?

王廣發:是地壇醫院專家來建議給我用的,另外我有繼發的細菌感染,所以用點口服的抗生素。我治療期間沒有打點滴。

封面新聞:您出院時做了三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後才出院,為什麼?

王廣發:因為按常規我應該測一次,中間停一天,第2天再測,兩次陰性就可以了,但北京市有一條規定,必須得北京市CDC(疾控中心)再複核一次。頭兩次都送到朝陽的CDC(疾控中心)了,然後市CDC(疾控中心)又複核了,複核就是陰性。這個事是為了保險。

封面新聞:您現在恢復的怎樣?

王廣發:現在還可以,逐漸恢復。(出院之後)第1個星期是沒勁、乏力,第2個星期就剩睡眠不好了。(2月)13號開始睡眠也好一點,吃飯一直沒有太大問題。

恢復期血漿用於治療 一定要考慮用血安全

封面新聞:您對用治癒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怎麼看?

王廣發:恢復期血漿,我覺得這是過去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一種選擇。對新冠肺炎治療是不是有效,我沒有看到確切報道。對一些重(症)病人,我覺得可以嘗試,但有一些技術環節上可能要注意,比如說,抗體的滴度能到多少?抗體上來了,有沒有保護作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用血安全。採血以後用的血漿,就有可能帶來風險,血液傳播的相關的疾病,有可能在採血的時候正處於窗口期,根本檢測不到。所以,我覺得操作層面上要比較謹慎一些,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一些風險。

封面新聞:您現在已治癒了,您會去捐血漿嗎?

王廣發:需要我,我可以去捐,但需要大家一定要考慮到用血安全。

核酸檢測 要採集多個樣本

封面新聞:當時您確診時採集了多少樣本?檢測了幾次得出陽性結果?

王廣發:當時一次(檢測)就陽性。當時採集的是咽拭子還有痰。當時護士給我採樣,採得我可難受了,都要吐出來,但採得很好,所以我覺得采樣質量其實對陽性的影響可能還是挺大的。

封面新聞: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曾表示,“並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檢測出核酸呈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王廣發:採樣,比如咽拭子、鼻拭子、留痰其實都應該做,甚至現在看來糞便也該留。如果只留一樣,陽性率就低,如果把幾項都留了都做了,可能陽性率會提高。咽拭子和鼻拭子的採集,有一套的操作流程,取的不夠深,刮取的脫落的細胞不夠多的話,可能陽性率就低。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病程影響。比如說,可能潛伏期有排毒的,但可能更多地潛伏期不排毒,或者排毒量很少,或者輕症病人,排毒量可能也很少,這時檢測檢出率就低了。當然,實驗室的技術,還有核酸試劑盒的質量也是影響因素。

新冠肺炎新認識 加重到呼吸衰竭會“加速”

封面新聞:近期有研究認為,新冠肺炎比SARS呼吸衰竭進展更快。您有沒有注意到這方面動態?

王廣發:總的來講,新冠狀病毒肺炎比SARS的病情相對輕,重症病人比例是低的,死亡率也是低的。另外,這個病確實和SARS不太一樣,前期的病例,相對來講病程比較長,SARS一般在第2周病情就比較重了,但這個病比較“逍遙”一點,發燒也不太高,持續時間10天甚至兩週左右,病情開始加重,從加重到出現呼吸衰竭,這個時間段有些病例確實是比較快的。

封面新聞:和您剛剛接觸這個疾病時相比,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以及新冠肺炎診治都發展出了一些新認識、新動向,您怎麼看?

王廣發:我覺得(發生)一個新的疾病到掌握它的全貌,的確是有個過程。比如說,最開始,有人提出來兒童不易感,實際上這沒有考慮到暴露誤差,因為孩子去海鮮市場或外出接觸其他人的機會比較少,剛開始病例數少的時候,可能就看不出來。性別差異估計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所以現在看來人群是普遍易感,從性別上從年齡上沒有明顯差別,這是對疾病面貌的一種認識。

關於糞便裡發現了核酸陽性,進而又培養出來活的新冠狀病毒,其實就提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可能存在糞口傳播,這在理論上來講是應該成立的。所以我們提出,手消毒、手衛生,因為不管什麼因素手上沾染了以後,會容易引起(傳播)。過去沒有太注意糞便的事,像在南方一些地方,馬桶都是在天然的水體裡去清洗,這就有可能會導致傳播。在未來,病人糞便如何處理,應該研究,這些可能會引起對將來的防控措施的一些改變。

疫情走勢 武漢和其他地區要分開看

封面新聞: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到非常關鍵的時刻,在近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後,您覺得未來會如何發展?

王廣發:我覺得可能得分開看。武漢和武漢周邊這些地方,要另眼相看。

全國其他地方,實際上這幾天(新增病例)都在往下走,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當初武漢的管控對其他地方產生了效果,防止傳染源流入到其他城市和地區,也顯示出,至少在其他的城市,可能有一些小的散發的本土病例,但沒有形成像武漢這樣落地生根、廣泛傳播的情況。是不是能持續下去,要考慮一個因素,人口迴流。如果人口迴流達到高峰以後,再看一個潛伏期,還在繼續向下,那說明防控措施到位了,有可能在其他地區疫情就消減掉。大家不能放鬆,還要咬緊牙關,一定要把這段時間挺過去。

武漢現在疫情還是一個焦灼狀態,最關鍵問題是什麼?病人要能收治進去,要能進行有效的隔離,對危重病人進行有效治療,這是重點。我覺得,如果在當地感受到了,該住進院的患者都能收進去了,疑似或確診的患者都被隔離了,可能就開始迎來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