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減持計劃來襲,今年擬減持市值已近1600億元,對A股會有什麼衝擊?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截止到目前,A股市場減持的金額已經達到了1600億元,2019年應該是A股市場的一個減持大年,很多上市公司都會在這個年份宣佈減持計劃,那麼鉅額的減持計劃,對於A股會形成什麼衝擊呢?個人認為,鉅額的減持計劃會對A股市場的走勢形成影響,會成為2019年A股股指反覆折返跑的一個重要因素。

很多人對於2019年的A股市場行情充滿期待,認為這裡是一個牛市的起點,但我個人認為,雖然自2015年的5178點以來,A股市場已經整整調整了4年的時間,已經達到了一個牛熊轉換的時間週期臨界,但我個人認為2019年依然不具備牛市行情的基礎,更多的是大盤股指的反覆折返築底,但這種反覆折返築底與2018年全年的下跌有很大的區別,賺錢效應也會提高很多,但現在就期望牛市行情不現實。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2019年股指的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大盤股指會在一個寬幅區域內反覆折返,而在這個波動的期間,鉅額的減持計劃可能會是影響股指短線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股民對減持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大股東的清倉式減持,會極大的影響市場的交易信心和情緒,從而造成個股的大幅股價波動。

綜上,鉅額的減持計劃雖然不足以對於A股市場整體趨勢造成根本性的影響,但會在結構上形成反覆的利空因素,影響A股的短期趨勢,這一點一定要在短線交易上加以考量。


小散李大鵬


這僅僅是開始,如果希望A股走牛市,股東減持是避免不了的事情,畢竟股市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企業融資的,雖然今年的減持到目前已經創了去年新高,但這也代表市場行情在轉好,股東開始紛紛套現了, 只要股市能持續上走,這些減持並不會結束。


在牛市,減持潮會打擊市場做多的信心,但是面對活躍的流動性和股民對市場的看漲信心,其實這些事件都會慢慢被忽略,就好比IPO常態化發行,在熊市是千夫所指,人人唾棄,可是一旦到了牛市,大部分人卻不在乎一週是三家還是兩家,股市也不會因為IPO的常態化而改變上漲。


那A股當下的衝擊在哪?

首先,股東減持是很多股民比較厭惡的,畢竟大家都希望牛市,不希望一輪漲勢結束,只有大盤漲,股票漲,股民才能賺錢,又不是可以做空,否則你股東敢減持分分鐘做空你的股票,在這種市場中,股東減持影響了持股者的信心,會對股票上漲不利,而減持的力度越大,市場必然會承壓,但是也要看市場的整體情況,比如,現在每天保持七千億的資金體量,這種一季度減持了1600億顯然有影響,但是影響不會很大,如果大盤持續上攻,一萬億每天的成交額變成常態,那就算減持翻倍,仍然不會對市場有較大的影響,所以,牛市中這是常態。


其次,衝擊A股上漲的是監管對股市的態度,畢竟還是政策市,需要一步一步的瞭解政策方向,當下的股市散戶結構為主,就會聽風是雨,居安思危,一旦漲的多了,人人都是繃著神經看著信息,導致市場急漲急跌。

最後,利空消息如果有,利好消息也要多,才能抵沖掉這些影響,如果只有利空沒有利好,那當然要不樂觀看待市場方向,如果利好也有,利空雖至,但是市場的信心不會一下被擊垮,就不會造成較大的危害,所以,這種減持是不好,但還在市場的容忍範圍。



感謝點贊並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產業資本,往往具有一定的先知先覺嗅覺。作為嗅覺靈敏的資本,其集中增持潮與集中減持潮,對市場運行趨勢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影響。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回暖,股市自低點反彈以來已經出現了逾30%的空間。隨之而至的,則是產業資本的密集減持,產業資本甚至採取清倉式減持、集中式減持乃至組合式減持等方式完成減持,減持套現需求明顯升溫。

不過,對於產業資本減持,未必完全屬於減持套現。實際上,仍會存在不少的減持原因。例如,企業缺錢,經營環境不佳藉助資本市場減持回收資本,提升資金利用率。又如,企業減持提升風險防禦能力,這也是總結之前股權質押平倉風波的經驗教訓,產業資本的風險防禦意識明顯提升。

產業資本密集減持,在熊市以及震盪市場環境下,參考性更為明顯。但是,在牛市環境下,產業資本密集減持潮,或許參考性與有效性會有所下降,而牛市拐點可能會參考更多的因素,減持潮只是產業資本的一種意願,並非具有絕對參考性。

由此可見,對於近年來的產業資本減持潮,其對市場的影響,仍需要看待具體的市場環境性質。一旦確認為牛市行情,產業資本密集減持潮的負面衝擊或許會有所降低。


郭施亮


就減1600億元,衝擊不大嘛,今年有多少新開戶的小散進入股市,這個坑比較容易填起來。這個坑才明晟公司今年要進入A股的一半配置嘛。還有許多老股民今年都加倉了。如果股市繼續好下去,北上資金再流入一千多億也是非常現實的。房市下跌,今年會有許多房市資金流入股市,這個資金會非常大。今年許多天成交量都過萬億了,這還不是今年成交量高峰期,估計高峰期到後萬億成交量將成常態化。拭目以待這個數衝擊肯定不大。衝擊肯定有的,只能是讓牛市放慢腳步而已,由快牛變慢牛。以後不敢配圖。版權所有,笑。



海源汽配


今年擬減持金額市值近1600元,對A股會有什麼衝擊?

關於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來解讀:

一、增持和減持都是市場行為,並不足於改變趨勢

股市有漲就有跌,自然股民有買就有賣。不管是小股東,大股東,還是高管,都有買股的權利,也有賣股的權利,這才是一個自由的市場,所以我認為,減持並不可怕,很多人一聽到減持就害怕,覺得股市要大跌,其實這是一個荒謬的看法。


2005年的牛市,股權分置改革改革,國有股減持,為什麼會出現了大牛市。本質上還是因為供求關係,市場有充分的流動性,有足夠的資金,那麼股市就會上漲,在上漲的趨勢中,利空並不能改變趨勢,減持同樣也不能改變趨勢。那麼今年擬減持市值1600億,而日成交額達到10000億,這樣算下來,減持市值不足一個小時的成交量。

而在2015年熊市下跌的過程中,上證指數從5178點跌到2440點,創業板指從4037點下跌至1184點,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上市公司也增持,媒體經常報道,今年內擬增值市值近XXX億,很多股民異常興奮,想著跟在大股東後面,大股東吃肉,自己也能喝湯。但實際上呢,股市繼續下跌和,很多在中途增值的股東後來都鉅虧,很多進行員工持股計劃的,後來虧損超過50%清倉員工持股,連自家員工都坑。

以其去解讀利好利空,不如尊重市場順勢而為

我覺得,股民不要太天真,看到增持就覺得是利好,要大漲。看到減持就覺得是利空,要大跌。股市如果有這麼簡單容易,那就不會有人虧錢了。作為既沒有資金優勢,也沒有信息優勢的中小股民,順勢而為才是王道,沒有必要去過度猜測和臆想,而要跟隨趨勢,尊重市場,只要市場有錢,交易活躍,有賺錢效應,那麼就可以參與。而如果市場失去賺錢效應,沒有成交量,喊再多豪邁的口號也不能當真。

最後說一點:減持一定要符合相關法規,合理合法減持。對於那種蹭熱點,玩概念,然後依靠大資金猛拉一波,短期爆炒,接著馬上公佈減持計劃的公司,一定要避而言之,切記!


財經宋建文


減持了的資金用來什麼,再投資到更好的企業嗎,如果真是這樣,資產重新配製,更利於結構調整,用到更好的公司,此是幸事。


用戶51992582206


這巨量的減持,好像看到的是散戶大出血呀,這麼重的內傷,可能要休息一年吧,


瞬間與永恆12


1600億鉅額減持聽起來挺嚇人的,但是現在的市場流通市值已經非常巨大了。按比例來說並不比過去大。就像現在有些人說日成交量突破萬億了,稱之為歷史巨量,其實於流通市值總量之比例並不一定最大。股市裡必須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待問題。


用戶7753387597965


衝擊是有的,加上科創板上市也會分流資金。


手機用戶57048957501


A股,就是精英們的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