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延遲開學,雖有網課,但是孩子自制力差,怎麼辦?

點燃綠色


疫情當前,延遲開學,雖有網課,但是孩子自制力差,怎麼辦?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這大概是我們最近接到諮詢訴苦最多的問題了。家長的無助,家長的無奈,該怎麼辦呢?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家長的期待過高。

有個媽媽和我描述,孩子又網課,但是媽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只有三年級,對於一個8歲多的孩子,家長希望孩子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不允許喝水,不允許開小差,哪怕是1分鐘都不行,不允許孩子筆記不工整,家長一旦發現就會去指責孩子,甚至大打出手。她常常給孩子一個標籤就是:你怎麼自制力這麼差?

可是我們發現孩子並沒有那麼差,偶爾會動,偶爾會在快下課的時候堅持不住想玩手指或者稍微有點亂的筆記。

看照片我覺得還可以。但是家長卻不這麼看,我認為家長把孩子至於自己的想象當中,忽略了孩子的實際情況。

2.孩子沒有自我管理的經驗,自然無法達到家長所謂的要求的自制力。

孩子的自制力不是天生帶來的,很多時候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得來的,我們的家長只是要求,可是卻從來沒有給孩子自己實踐的經驗。

我們會發現,自從學校推出網課以後,家長就坐在旁邊一直陪同,說是陪同,更多的家長更像是監工,時時刻刻的監督孩子的一舉一動,甚至還在都很懵,自己到底哪裡放錯了。

家長一個勁的指示孩子:坐正,坐直,腳步許動,不準……

總之:各種各樣一系列的標準,壓力非常大,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有別的動作,甚至有的孩子家長時刻監督都無法避免。

“我想你好好學習,可是你為啥一點都不覺呢?”

那網課該怎麼培養還在的自制力呢?

1.家長要學會放低要求,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來做要求。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就是一個孩子,他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把孩子當孩子看,這個時候,我認為那句:“他只是個孩子”,這樣的寬容可以用上,而不是拿來去綁架別人。

根據孩子的年齡,允許孩子又不自律的時候,然後去發現孩子的有點。

2.不做監工,讓孩子明白你做要求的意義和好處

我想,這次很多人春節期間是很自願的宅在家的,出門戴口罩的,因為我們知道不戴口罩意味著什麼,包括很多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的要求出門玩。

那麼為什麼還在網課的要求不嘗試著讓孩子真正理解這些要求會帶給他的好處呢。

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明白了便願意去遵守,也許開始不會做的非常完美。

3.讓孩子學著獨立安排和管理自己的上課,有了這樣的經驗才能學著自制

總是家長幫著安排和管理,為什麼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安排呢。例如準備什麼,學習什麼,要怎麼去做等等。

孩子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去感受這樣的經驗,哪怕是失敗,也會逐漸走向自制。

4.發現孩子上課過程中的有點,及時鼓勵,促進孩子的積極性

學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做的好的地方,鼓勵孩子,適當的給予表揚和鼓勵,甚至可以做一些獎勵,讓孩子明白這個自制的好處和成長的地方,堅持下去,相信孩子的自制力會越來越好的

總之:要想孩子擁有自制力,必須把孩子當孩子看,允許孩子放錯誤,不要把孩子放在你想象的至高標準,不做監工,而是讓孩子明白意義和學會自我管理和監督,發現優點及時表揚,堅持一段時間,我相信孩子是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注意:孩子的自制力一定不是監督出來的,而是孩子學著自我管理中得來的。


教大育小


這個問題,你是家長,你說應該怎麼辦?

孩子的自控力差,這是很大部份孩子的“通病“,你一個家長如果管一個孩子都沒辦法,那麼一個老師管幾十個學生又管得過了嗎?況且家長還有管教的懲罰權。

那麼,延遲開學,在家聽網課,孩子自制力差,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在於家長陪伴,監督,跟蹤 ,檢查,勾通。

陪伴學生

放下你家長的手機,騰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學生上網課。一節課就20多分鐘。休息時與孩子交流,學得怎樣?有無作業等。陪伴學生完成作業。

監督學生

瞭解學生學習時間,完成作業時間,要求學生寫出學習計劃,家長監督提醒孩子按時上網課學習,完成作業,上傳作業。

跟蹤檢查

跟蹤孩子的學習全過程。檢查一天的作業完成效果,瞭解反饋情況。

勾通

家長應與老師密切勾通,不懂的事情,不清楚的情況多請教該班老師。多與班主任交流,瞭解孩子學習情況,完成作業情況等。

綜述:對於自控力差的孩子(學生),特殊時期,只有家長全心投入在孩子身上,陪伴,關愛,督促,守候付出。教育引導,與師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洪爺33344611


首先,家長自己心裡要平和下來,因為著急不僅沒有什麼用,而且還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第二,要利用這個特殊時期帶來的珍貴教育資源,實時對孩子進行課本之外的教育。比如生命教育,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大於一切,為什麼病毒來了我們要封城封小區,就是為了提高生命安全係數,包括暫時不讓孩子們上學校,也是為了確保孩子們的生命健康。這個價值觀非常重要,應該讓孩子們銘記一生,但如果過了這個時期,再去對孩子們說這些事情,效果就要打折扣了,他們很可能就會當耳旁風了。他們如果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於不能夠去學校上課,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大家都沒有去學校上課,機會應該是均等的,也就不用擔心別人會超前多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