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說,經濟危機的時候,西方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分給窮人。這是真的嗎?

靈通玉石


這確實是真的,每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想要有大的發展,就需要資金的融入,雪球才會越滾越大,經濟才會越來越發達,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米國在歷史上就經歷過經濟危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米國工業生產下降了56.6%,其中生鐵產量減少了79.4%,鋼產量減少了75.8%,汽車產量減少了74.4%,整個加工工業工人人數減少42.7%,支付工資總額降低57.7%,全失業人數達1200多萬人。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這就表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物品或商品越來越不值錢時,商人沒有了利潤,加上各種保鮮,運輸費用,成本加高,商人沒有錢賺,資本家沒有錢賺的時候,商人或資本家把物品賣給窮人也賠錢,大部分的人就沒有了積極性,買了也賠錢,不如不賣,或乾脆倒掉,有些人會說,那仍了,不如給需要的人啊,那這樣別人不動就可以得到食物或水,就會加速物品的降值,更且不划算,就會導致危機的大爆發,其實這些事情,不是沒有原因的,細細品味就可以得出其中的原因。



藍晴淺


其實我上學的時候,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故事。但是我之前始終無法理解這些資本家的行為,總認為這些資本家真是人性最醜陋的展現。但是,最近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忽然通過出租房子的事件,想明白了這裡邊的人性。可能不見得是醜惡,也可能是無奈。

首先看看為什麼資本家寧願倒掉牛奶呢?

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應該知道,牛奶之所以賣不出去,大多跟供求關係有關。牛奶生產太多了,超出了需求,當然就賣不出去。不過,經濟危機期間,今天買一瓶牛奶的錢,明天可能就得花10倍。

如果把牛奶分給窮人,那麼資本家不僅需要承擔原本賣不出去的虧損,還要承擔分發牛奶產生的成本和時間。而且,如果把這些牛奶分發給窮人,那麼人們發現有免費的牛奶可領,誰還會願意掏錢買牛奶。要知道,經濟危機之下,大家可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啊。當大家都在等著領免費牛奶的時候,原本的需求會進一步下降,這對於牛奶廠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會有更多的牛奶廠倒閉。

所以,資本家選擇了最簡單,最省成本,也是最現實的做法,就是直接倒掉。這看起來罪惡的做法,卻是在困境下自救之法,救的不僅是資本家,還有其僱傭的工人。

再說現在疫情期間租房的事。我有一套房子租給了別人,這段時間他沒有發工資,我同意他下個月再把租金補上。但是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也是拷問我自己的問題。如果疫情持續好幾個月,他一直沒發工資,難道我就一直延期收房租嗎?如果不這樣,難道我把他趕出去嗎?趕出去後,這段時間肯定也沒人出來看房子,這房子也不太可能租出去,就只有空著。那麼我是應該把房子免費給他租著使用,還是寧願讓房子空著呢?如果我選擇後者,我是不是也成了“傾倒牛奶的資本家”?但是如果我選擇前者,那麼房子使用過程中的房子和傢俱家電的折舊和維護費用等其實就是我的成本,相當於我不僅沒有出租房子的收入,我還得承擔折舊成本,相當於是負收入。我不是富翁,我也有自己的經濟壓力,疫情期間我的收入也會受影響。如果是你,你願意做一個“慈善家”,還是做“傾倒牛奶的資本家”呢!


老萌有個存錢罐


作為一個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我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這當然是真的。

我給你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你每天都在火車站附近接送乘客,但是由於晚間打車比較貴,你能拉到的客人很少,幾乎每晚都有大半的時間是空閒的。

相對的,因為晚間出租車價格較高,所以很多人打不起車,他們都在排隊等候公交車,甚至有的人因為貧窮只能走路回家。

請問,你願不願意利用你拉不到乘客的空閒時間去免費接送坐不起出租車的乘客?

我想,你是不願意的。

為什麼不願意呢?

首先,你無法分辨出,哪些人是真正坐不起出租車的人,你免費接送的人中,可能會有原本應該對乘坐出租車這個行為進行付費的人,所以你無形之中擾亂了這個行業的正常經營。

其次,就算你不是全免費,而是對打車費用進行折扣,那麼真正受益的,也並不全是窮人,因為有許多窮人本就打不起車,你降價與否與他們無關,並不對你的收益有任何幫助。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奢侈品賣不出去寧可銷燬也不會打折銷售的原因。

最後,你好心好意的幫助行為,可能會佔用你原本可以去創造效益的時間,比如你正免費拉著一位乘客,這時你突然看到路邊有一個真正的乘客在招手,你不能把車上的乘客扔下然後接上新的乘客。

所以,就如同你不願意免費拉乘客一樣,資本家也不願意把相對過剩的產品免費分給窮人,這不是道德品質問題,而是在現實中,這個理想化的行為根本無法實現。


薄利好食


你說得好幼稚!這種情況不僅資本主義國家,就是我們的牛奶企業也有的,但說這話都是斷章取義。之所以寧可倒掉也不給窮人,是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如果把牛奶給了老百姓,購買力就會下降,最終就是整個產業鏈受牽連,受傷的是整個產業鏈上的資本家和產業工人。所以,只能犧牲源頭小部分人的利益來維護大部分人的利益。另外,分給窮人怎麼分?牛奶保質期短,殺菌、包裝、設備設施、倉儲、物流、人工、管理等費用誰𠄘擔?還有別的風險,這些費用甚至比牛奶本身費用還高。比如,我把價值100萬元的牛奶直接倒掉的話,只虧100萬元,若分給老百姓,我還要倒貼以上的費用,虧200萬都不夠,你說該怎麼處置?

其實,不光是牛奶,很多類似的事件在我們身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如大量的葡萄、柑橘、蘋果、以及各種水果農作物都有過無人採摘,爛在了地裡,種植戶欲哭無淚,血本無歸,而實際上,很多老百姓卻需要這些東西,能說他是寧可爛掉也不不分給老百姓麼?這其實都是市場客觀規律在起調節作用,在某一時間段,供大於求,其它費用又增高,種植戶得請人來收這些作物,但把這些作物賣了後連付這些人的工錢都不夠,當然只能讓這些東西爛在地裡,牛奶其實也與此同理,這是市場經濟發展中必定會出現的現象。

以前的教科書為什麼會這麼說,是由於政治和歷史的侷限性導致的。那時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完全對立的矛盾關係,而現在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共存關係。


五月紅棉


中學教科書中提到“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主要是在1929年到1932年大蕭條時期。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人民連正常生活都無法保障,整個社會對於牛奶的需求大大下降,牛奶收購價大幅度下降,提供次級奶品的“獨立”奶農無法受到價格保護,牛奶收購價低到無法維持奶農基本生活的水平,許多奶農就連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同時面臨無法償還貸款即將失去奶場的危機。在1933年,紐約州一牛奶協會組織奶農罷工,他們為了抗議奶價太低還傾倒了6000加侖牛奶。

緊接著,1933年羅斯福上臺,《農業調整法案》等一系列農產品價格支持計劃隨即出臺,試圖提高牛奶價格與奶農的收入。《農業調整法案》規定牛奶和奶製品是基本商品,準備收購過剩的奶酪和黃油。 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聯邦政府共撥款4300萬美元收購了6000萬磅黃油,想要提高黃油價格,結果過剩比起之前更加嚴重。基於同樣的理由,聯邦政府 按照奶牛的頭數給補貼,奶農只在乎奶牛補貼,而不是為了賣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為奇。

那麼,從經濟學角度,如何看待奶農寧可倒掉牛奶,也不願意低價出售或者直接送人呢?

低價出售:牛奶並非生產出來馬上就能賣掉,還需要一定的加工、包裝、運輸等工序才能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需要成本的。

免費送人:運輸,勞動力都是要花錢的。

因此,無論送人還是低價出售,都是在增加成本,而奶農根本負擔不起這些成本,為了避免這種持續虧損,就必須將牛奶浪費掉。“倒牛奶”是迫不得已也是必然之舉,這就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


泡麵品人生


不需要看西方資本家這個歷史,其實只要看看現在。我國春節,基本上都有花市,花農種花到市場上賣,一般會很貴,但是精明的消費者,往往會不在那個時候賣,他們等到除夕深夜快到初一凌晨時,花市結束,花農不會把未賣完的花帶回去,很可能會賤賣,就撿這個便宜,但是農民們也不是傻的,這種事多了,他們往往到時把花摔爛,也不會賤賣給那些人。這個道理其實跟資本家不肯把牛奶分給窮人是相通的,產品畢竟有成本,付出了勞動和支出,銷售跟成本相稱還可以接受,但絕不可能會虧本賣,送人更不可能,這次這麼做了,買家就會專門等這種時機,他們不會開這種先例,必須讓對方死了這種心態,不然以後不用做生意了。


所謂經濟危機,是產量過剩,賣不出去,消費者消費不起,那是一種成本本身已經居高不下的狀態,不是降價可以解決的,降到與成本持平窮人也一樣買不起,才會發生經濟危機(想想我們的房價),已經血本無歸,送人也是白送,寧可不送,把產品毀了。房子賣不掉,自己出錢拆了也不會賤賣給你。


TonyDeng


這是真的,在資本的世界裡確實如此。估計99%的人認為及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也確實如此,很正常的現象。比方很多價格如果達不到預期擰可爛在手上也不會賣給你。

能持這些觀點的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就是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作為小集體或者個人資本,確實考慮的是自己利益,不能說你就是壞人,但你卻不是高尚的人,你沒意見吧?為什麼說資本是冰冷的資本家是為富不仁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運作資本你要保護自己利益不受損害,那你就得拿出最惡毒最血腥的手段來活,這就是你的真實寫照,你表面慈善背後的兇惡。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是講求集體利益的,即使在體制內你都會遊離於外,考慮的是個人所得。什麼是集體?就是大多數人的,假如國企在這個經濟危機中是不會把牛奶倒掉的,即使它並不盈利。

所以人們非常矛盾,你在體制內工作考慮的是個人利益,那麼你在體制外開公司、辦企業、開工廠等又期望你的員工有主人翁精神、奉獻精神為你忠誠,那不是自相矛盾嗎?因為現實比較殘酷,99%的人是注重個人利益的,沒有利益的捆綁你得不到所謂的忠誠。

所以我活得比較隨心,即使我並不富有,我回答問題也是我信仰的一部分,人有點目標就心智開闊,少了那些蠅營狗苟及算計,隨遇而安,人生雖有遺憾但卻無悔!以求得命運之善此善終。


筆鋒冷


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應該把精力花在如何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而不是花在討論倒掉牛奶是對是錯。

1、倒掉牛奶的理由不明確。當運費高過牛奶的產銷差價,實際上造成了賣掉賠十塊,倒掉賠五塊,你讓奶農如何?又或供大於求太多,牛奶生產出後滯銷,保質期過了,是賣變質奶還是倒掉?沒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勞動成果隨意浪費掉,既不符合經濟利益,也不符合人類情感。

2、不要製造某種環境或條件來考驗人性。假如經濟運行正常,是不是就不會有這種損己行為發生了?那是不是這個問題產生的前提就不存在了?問題自然消亡。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和理想經濟運行。但我們即使做不到理想那樣完美,但要把目標定為理想狀態然後為之而努力。好的經濟制度把無賴變成君子,壞的經濟制度把君子變成無賴。

與其討論倒掉牛奶是對是錯,不如討論該怎麼做,才能使得奶農不用將牛奶倒入河中。


用戶8392534956553


過去教科書上說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送給窮人。其實這是個政治宣傳。過去我們國家宣傳總是從政治上站在窮人角度進行宣傳,由於那時我們國家沒有市場經濟,即使有牛奶也是公家的,沒有老闆的。站在窮人的角度看,賣不完的牛奶免費給窮人當然是好事。但站在老闆的角度,賣不完的牛奶如果倒掉,他損失的是倒掉的那部分牛奶,但把沒賣完的牛奶送給窮人,那他以後的生意就不用做了,只能等到破產!因為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是逐利的,這次兔費送給窮人,下次富人也在等你送,沒有人買牛奶。所以站在投資者角度看,這很正常。沒有做過生意的人也許現在理解不了。


手機用戶50442390051


現實中沒有看到過牛奶倒掉,但是超市裡很多牛奶是馬上就要過期的,打折,便宜,買的人多,很快就賣完了,也就不存在倒掉的現象,這也算是一個折中,既不把牛奶倒掉,也不給你白吃,倒是有一些牛奶口感很差,感覺就是香精兌糖水再加點生粉明膠,然後包裝的很華麗盡顯高檔,吸引眼球,引起人的購買慾,更有的牛奶還添加了OBO,也許還叫做什麼BOB的,反正也不明白是什麼東西,會不會吃了生癌,就是廣告做的大,肯定買的人多,銷路好了,為什麼要把牛奶倒掉,沒道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