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花千芳認為大部分中國人學英語沒有用!作為中國人,你認為學英語有用嗎?

海藍資訊


建議高中以後大學考研的,需要學習外國科研知識的,跟外人交流的學,初中以下的列為興趣班,浪費腦力的東西,但有能力會幾國語言還是不錯的


澀夢無為


從現狀來看,我們90後很多都是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初中正式開始學習和考試直到大學畢業,而到了真正就業的時候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需要使用英語也能正常工作,這就造成了一種“英語無用”的感覺。


但是,我依然認為英語應該從小抓起,掌握一項語言就打開了一扇對外溝通的門,未來全球化會更明顯,未來的人們更需要這把鑰匙。


我自己從小就對英語非常喜歡,英語成績一直都很好,但真的這個能力好像就是專門培養來考試的,實際要運用的時候還是很有限。這點在我去香港讀研究生的時候感觸很深。


當時在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裡,自己光是要理解老師說什麼就很費勁了,要配合PPT去猜測老師講的大概意思,這種情況下要跟老師來個現場互動太難了。基本上都是國外的學生互動更強,或者是真的把英語學得很好的大陸生會舉手提問。


在實際生活裡,考試成績多高都不管用,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自然地說出來。當你做不到的時候,自信心是不可能有的。而且,不管你原本在自己的母語環境裡是多麼交際一枝花,在外國人的面前,你就是個不愛說話的內向的人。


所以我覺得英語還要繼續學,而且從小學,因為小朋友學英語主要訓練的就是開口說,而不是直接上來就是背單詞學語法去考試。


想想,還是很羨慕現在的小朋友的。


對了,80後90後雖然在工作中不一定會用到英語,但是我想輔導小朋友學英語,應該不會太陌生,這也算是一種“有用”吧。


佳麗Lavinia


學習英語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研究英語,就像研究漢字一樣,這一點其實離我們很遠,一般是那些語言學家要做的,這裡我們就不說了。第二種是學會使用英語,就比如我們都要上語文課學習漢字一樣。而我們下面要講的就是這第二種了。

摘下耳機,我看著圖書館的窗外,外面陽光很好,風景很美,我想出去走走,可是今天的任務還沒完成。我陷入了沉思,我不止一次的反問自己,這樣對嗎?為了一件自己十分討厭的事情,強迫自己去學習它,瞭解它,甚至去喜歡它。

我很肯定的回答,我沒有錯。不管我曾經失敗過多少次,放棄過多少次,這一刻我不會再放棄了。

為了英語我痛苦了十餘載。小學,我不懂事,因為討厭英語,所以便不學習。於是,我的英語基礎一直都很差。後來註定了我要還這個債。

我看不起英語,覺得實在沒有,我甚至經常看到有記者提出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學生語文水平變低,而英語水平卻不斷提高之類的話題。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沒錯,這是我的強項,我可以走遍全天下了。

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驚天騙局,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我要走出中國,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意識到,英語是國際語言,很多發達國家都講英語,想要出國不會語言簡直寸步難行,談何走遍全天下?你當中國就是全天下了?

甚至後來到了大學找工作的時候,我發現幾乎所有好的公司對英語都有著硬性規定。當然這是後話了。

於是,我便開始了英語學習之旅,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各種單詞書籍,由於興趣不再這裡,加上當時年少自制力差,因此一次又一次的定下宏偉計劃,又一次一次的放棄。

進進退退,到了高三由於高考,我的英語也達到了頂峰,正當這一切開始變好的時候,我大學選了一個工科專業,裡面的人英語都差,我彷彿找到了平衡,於是,英語再一次被我放下。

後來大學要考四六級,我又開始了英語學習之旅,可那時候已經很久沒有碰英語了,重新開始堅持對我打擊不小,第一次四級考試差了一些分沒有過,我沒有灰心,四級有多次考試資格,第一次的失利沒有讓我太難過。因為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那是我考的最高的一次。。。。

如今,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我沒有忘記我的夢想,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這一次,我不會放棄了。

作為一個正在找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結合了我初中,高中,大學以及身邊朋友的經歷。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老天,讓那些說不用學習英語的人受到懲罰吧。

所以,如果您是一個有孩子的父母,我給您一個忠告,請督促他學好英語,至少不能太差。


小記憶課堂


作家花千骨的觀點是正確的,話語也是有骨氣的。學習英語,在中國到處遍地開花,是典型的崇洋媚外,奴才之相。

走上世界,語言交流溝通,學習別人先進的東西,也用不了把英語看得那麼重要罷?學英語,要有職業選項,興趣、愛好、因地制宜來培養專業的人才群,外交領事,駐外大使館,專家級學術研究的。

英語這東西,在中國又何必那麼執著呢?幼兒園開始講,小學、初中、高中升學,考大學,社會上考公務員都把英語來唱戲了,各類英語培訓班,這個級、那個級,眼花僚亂,遍地開花。試問教育界專家,官僚們:在英國,美國、在西方其它國家,升學,考大學,要把中文作主課目考嗎?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優秀,現在十四億人口央央大國,傳統文化的中文都教不好,學不好,值得教育界深思?不要一昧給英語朦騙了自己的雙眼。


風雨雷霆67705


首先表明觀點,我認為學英語有用,但並不是每個國人學英語都有用。

在當下,英語的用處的確不小,無論是網絡編程還是手機軟件,無論是工作溝通,還是撰寫專業論文,很多事情都離不開英語。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考證、考學,工作之後便拋之腦後,漸漸就還給老師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學習英語沒啥大用處,甚至認為這是不自信的表現。說實話,這種觀點有些短視,畢竟,當下最發達的國家使用的都是英語,我們想要取長補短就得掌握這門語言,作為溝通交流之用。

不過,如果把學習英語看得太重,又有點過猶不及了。現在有雙語幼兒園、雙語小學,從小到大,各種各樣的英文補習班應有盡有,沒辦法,高考英語都佔150分呢,倘若想要畢業了進外企,英語六級才是門檻,出國就得託福雅思,彷彿一切有前途有前景的工作都和英語沾邊,或者說,英語是一塊敲門磚。

與此同時,人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財力死磕英語,最終各個培訓機構是賺得盆滿缽滿,至於到底有多大用處,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客觀地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和人之間的資質也不同。有些語言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別人學不會英語,總認為那是懶。其實,對於個別人來講,學習英語真的難如登天,就像有人語文很好卻學不會數學一樣,還有人各科都不錯,只是學習英語很吃力。由於高考逃不過英語,所以必須得咬牙堅持學習,往往在學習英語上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導致原本可以更優秀的數學、語文也裹足不前。最終,因為取長補短,導致沒能揚長避短。

從我個人觀察來看,很多孩子過早地接觸英文字母同時又學習了漢語拼音,結果導致互相混淆,哪一樣都學的不紮實。甚至很多孩子打心底裡把學習英語當成了負擔,從而在學習效率上大打折扣。

回到問題,花千芳的觀點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英語對於大部分國人用處不大,但要說英語是廢物技能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總而言之,學習英語還是有用處的,但對於大部分生活在中文語境裡的國人來講,用處還是很有限的。我們沒有必要貶低學習英語的作用,更沒有必要把學習英語抬得太高,看得太重。

個人認為,學習英語也應該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事情。


JK老師的快樂記憶課堂


在這一點上,我要支持王思聰。這位花千芳不知來歷如何,僅憑他和王思聰的對話,可看出此人不但認識水平低下,而且格調不高。王思聰說得對,機器翻譯不出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科技離不開英語。饒毅教授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盲目的自滿於中華文化的先進,中華文化詩詞歌賦可以,但是從來就缺少科技的基因。四大發明是李約瑟提出的概念,被我們拿在嘴邊驕傲了許多年。那麼除了這個,我們還能舉出一個現代科技的元素是中國人發明的嗎?我們還能舉出一個宗師級別的人物嗎?牛頓開創了力學,和萊布尼茨一起發明了微積分,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效應,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髮明瞭電燈,貝爾發明了電報電話………。這才是宗師級別的人物,開啟了現代科技時代。至於應用方面,從馬桶到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到各種電器,各種交通工具,計算機,移動電話,航天,原子彈,各種武器,醫學等等等等……,中國都是在利用西方的成果。誠然,中國人民勤勞勇敢,解放後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蹟,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此可以睥睨西方,不代表中華文明可以傲視西方文明,我們只有不斷吸取西方的先進文化,堅持中西結合,才能保持發展的持續性和先進性。因此,英語學習不但不能放棄,還要繼續從深度和廣度進行加強。


凡思客


不是花千方認為中國人學英語沒用,是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學生完全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學習外語。外語這個科目最好是改成選修課。願意學的人可以學,而且可以很好的學。不願意學的人可以不學,騰出時間去學習其它科目。至於具體怎麼安排,那是另外一回事。

沒有人會傻到否定外語重要性的程度。外語當然很重要。很多人不過是強調外語完全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學。或者說,外語在最初階段可以每個學生都學,學習大約三年後改成選修課。這樣安排也許更加合理。

至於高考,很多人也是建議把外語由必考科目改成選考科目。

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我全力支持這個建議。


傑克Jack199


不學英語不行,現在一般生活都離不開英語,如果不信?你用的電器開關i/o開關。你得知道In與out。而不是0與1的關係。

咱們進入工業化就沒法離開英語這根柺杖,到了計算機時代更離不開英語,漢字只能以外涉形式存在於計算機,計算機用的是英語,不僅是高級語言,整個體系都是英語。

如果再不好好研究漢語,讓機器(計算機,機器人)認識漢語,那漢語的未來更加渺茫。

使用漢語,而不用英語的初衷是好的。關鍵還是要好好研究漢語,不要讓漢語落後。

老祖宗留下的漢語文,特別是漢字沒走向拼音文字,而是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維空間結構文字,高度類似人腦結構,是一種非常易於計算的文字,怎麼樣利用這一優勢,讓漢語文(不是滅亡)而是領跑世界,應該是每個使用漢語文的中國人的責任。


紅9九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認為學英語非常有用。

先說說我自己,身為全職媽媽,平時儘可能地投入時間精進英語,至少確保自己的英語水平,不會因為從學校畢業而退步。我的兩個孩子,從來沒有進入過任何英語培訓班,但他們的英語基礎非常好,這都是因為我平時堅持學英語,給孩子們進行了正確的英語啟蒙,關於英語聽力和閱讀方面的培養,我都可以親歷親為。


再來談談語言本身,不管是哪個國家,語言的主要作用都是用來交流和傳遞信息,從而有利於人們共享知識、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各國的公民要通過語言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那麼就很有必要使用一種大家都認可的語言作為交流媒介;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廣的語言是英語,由此可見,掌握了使用英語,不必依賴翻譯,我們的可溝通範圍,立即就從本國變成了全世界,就是為自己爭取獲取信息的自由。


此外,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科技文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英語,可以這麼說,一旦你需要查閱權威的科技文獻,基本上只能找英文資料。試想一下,如果不懂英文,想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將會是多麼艱難? 有人會說,現在不是有翻譯軟件嗎?好,先不說那翻譯軟件是否靠譜,靠翻譯軟件會花費的時間,肯定是那些能直接看懂英文的人的幾倍多。這麼曲折的過程,還不如行動起來把英文學好,一勞永逸。學好英文,我們可以直接閱讀一手的文獻資料,而不必在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讀到的卻可能是錯誤百出的譯文。


由此可見,學習英語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這項能力關係到我們的方方面面:學習、生活、旅遊、育兒、閱讀、接觸新的思想觀念......; 學好了英語這門使用最廣的語言,可以說我們會擁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香香的託比


你說學英語沒用?你也不怕那些英語培訓機構的人噴死你,一群研究生天天所謂搞“科研項目研讀文獻”的噴死你,但是事實就是沒用,所謂研究生也不是搞科研,就是為了找工作,就算看懂了英語看懂了文獻又能怎麼樣?我就是屬於英語答卷不錯,讓我與人交流,那是吭哧癟肚,照樣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