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好的防蝗、滅蝗的辦法?

關東書場


至於蝗災,在唐以前很氾濫,危害極大。一些鄉紳神棍妄稱蝗神大怒,懲罰世人不敬。

因此,民間各地廣建供奉蝗神的淫祠淫廟,那些造謠生事的神棍也乘機大賺一筆。

但是苦了那些無知的老百姓,蝗災一次比一次厲害。

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關中蝗災大盛,百姓身受蝗蟲🦗之苦,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當時,賢相姚崇力排眾議,說服玄宗,大力滅蝗。

當然在古代,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火燒;另一種是吃,蝗蟲🦗這種生物富含蛋白質,還不容易發胖。

如果將蝗蟲作為飼料餵雞、鴨、豬、牛、羊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說到這,我強烈推薦油炸蝗蟲這道菜!油燒到8成熱,將洗淨的蝗蟲🦗,翻炒一分鐘出鍋,放盤中撒上少許胡椒粉和鹽,攪拌一下。如果在夏天配上一瓶冰鎮啤酒,那一定爽歪歪了!

說到這諸位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從唐以後,蝗蟲很少在中國成災了吧!

順便告訴各位,我家樓下的小飯館,一盤椒鹽炸螞蚱已經賣到15塊錢了!






晶晶樂道道歷史


這次爆發的蝗災愈演愈烈,也牽動了國人的心,它們會蔓延到中國,造成災害麼?

咱們古人,還是有一些好的防蝗、滅蝗的辦法,供現代人參考的。


回答之前先簡單說說這次的蝗災吧。

目前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災害,據說已經有了4000億隻蝗蟲這麼多。多到把70萬印度軍隊逼著從克什米爾撤了軍,看來還是蝗蟲大軍更勝一籌啊。你是不是在想,這勢不可擋的蝗蟲群,會不會翻山越嶺,來到中國啊?

沙漠蝗,以前輕易不來咱中國,有過記載的就兩回,一回是在雲南發現的,一回是在西藏發現的。不過也不用擔心,在西藏發現的,是個“散兵遊勇”,是在1974年,西藏的聶拉木縣發現的,就單個兒一個。所以估計啊,是自己一個蟲兒迷路了,溜達過來的。


中國古代的蝗災還挺多的

作為農業為本的古國,咱們中國在歷史上,可沒少讓蝗蟲折騰過。

早在商代的時候,咱們就已經有過相關的記載,在婦好的墓中也曾出土過玉製的蝗蟲。在史書《春秋》裡,就記載了。《春秋· 桓公五年》說,在這一年秋天的時候,由於大旱,在山東鬧了蝗災了。整個一部《春秋》就記載了12次蝗災。

咱們中國,在歷朝比較穩定的時期,當時的官史都比較完備的記錄了各種災害,包括蝗災的發生。

根據記載,元、明、清三朝,就一共發生了186次大的蝗災。而大大小小的蝗災加起來,竟有861次之多。

其中造成最嚴重後果的當屬明朝,從崇禎八年起,北京、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連續多年發生大蝗災,再加上西北的農民起義和東北的後金崛起。明朝在三重打擊之下,焦頭爛額,加速了滅亡。


對於蝗災的成因,不同的古人觀點不同

1, 惡政、貪政造成蝗災

比如孔子、董仲舒、班固、劉歆等人,都認為蝗災的發生是由於惡政、貪政的實施所造成的。而且非人力所能阻止。

早如《詩經》也說: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意思是農耕之神,用神火燒掉蝗蟲吧。

劉歆在也認為貪虐的施政造成了蝗災,而消災的方法只能是:

“其救也,舉有道置於位,命諸侯試明經。”

基本也靠著統治者一身正氣碰碰運氣吧。


2, 儘量科學研究的發現蝗災產生的原因

明朝的文淵閣大學士兼科學家徐光啟通過田野調查,就找到的蝗蟲的來龍去脈:

“聞之老農言,蝗初生如粟米……又數日,即群飛,是名為蝗。又數日,孕子於地矣……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這已經很明確的把蝗蟲的生長過程、孳生地說的很清楚了。


古代如何防蝗、滅蝗?

對於時有發生的蝗災,歷朝歷代並不是坐以待斃。還是有一些辦法進行防治的。

1, 直接硬扛,跟蝗蟲肉搏

比如唐朝的時候,白居易在《捕蝗 刺長吏也》裡寫道:

河南長吏言憂農,課人晝夜捕蝗蟲。是時粟鬥錢三百,蝗蟲之價與粟同。

就是招人滿地裡抓蝗蟲去。

後來,宋朝、元朝乃至明、清,依然有用撲殺的方式跟蝗蟲進行肉搏戰進行滅蝗。


2, 斬草除根,從源頭上治理。

徐光啟,針對蝗災,就曾向皇帝上過《除蝗疏》,對如何治理蝗災,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在他的《農政全書》中也提出了除滅蝗蟲的方法。

他提出了從源頭根治,直接毀掉蝗蟲蟲卵方法。

“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他發現,一些旱地,比如干涸的池塘什麼的,是蝗蟲的繁殖地。要根除蝗蟲,必須由地方政府發動百姓,到這些地方去進行除蟲除卵。把蝗蟲的根兒掐了,防止蝗蟲增多。

後來的古代人們,也有很多是採取這個方法。清朝也記載了,在咸豐六年,也發生了大蝗災,當地縣令也是發動百姓滅卵,以每升三十錢的價格收購蝗蟲卵,一共收了蟲卵六百餘石,使得蝗災大大減少。

徐光啟還發現,荒地很容易滋生蝗蟲,所以建議國家開墾荒地,種上糧食之後,也有助於除去蝗蟲的孳生地。


3,改變種植作物種類和方法

同樣是徐光啟,他因為發現蝗蟲喜幹不喜溼,所以如果把旱田變為水田,就可以有效防止種植地滋生蝗蟲。同時還能恢復生產。清代錢火斤和顧彥也提出了在蝗災區種植蝗蟲不愛吃的農作物,減少損失。現在研究也發現凡是有膽鹼和胡蘿蔔鹼這類物質的糧食,蝗蟲都不愛吃。

在種植方法上,明朝的很多農書都提出了儘量種植生長週期短,可以早種早熟的農作物。比如用大麥代替小麥,這樣就能避開蝗災高發的時期,降低一些損失。


(別的圖看不出哪個是大麥哪個是小麥,這個肯定是,嘿嘿。)


另外,清朝的李源在《捕蝗圖冊》裡說,要除滅蝗蟲卵吧,還一個好辦法,就是推廣秋耕和春耕兩耕的方法。這樣在犁地翻地的同時,也就殺滅了蟲卵了。


4, 生物天敵

在明、清兩朝,也有利用天敵對付蝗災的方法。

明朝、清朝一些農書中,就提出了用鴨子防治蝗蟲的方法

“(蝗蟲)未解飛,鴨能食之,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蝗頃刻盡,亦江南捕蝗一法也。”

求神問卜,聊以安慰

和其他農事有神可拜一樣,面對蝗災,自然也有神祗。

從周代開始,就有“八蜡”祭祀。以祈求上天別給天下百姓安排這些災害。

自從南宋時開始,又開始有了劉猛將軍廟的祭祀,通過對抗金名將劉錡的祭祀,以專門剋制蝗災。

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劉錡為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敕雲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餘。蝗遂殄滅。

自此之後,直到清朝,都是在劉猛將軍廟祈求避免蝗災。


對於蝗災,古人由於條件有限,技術不足,仍以種種方式研究並實踐防治、除滅蝗災的方式。時至今日,蝗災尚在域外,我們既不需要慌,更沒必要怕。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恬然說歷史


《開元佔經》摘錄了董仲舒《對災異》中對於蝗蟲的看法:“佞臣居位,貪叨之徵,邪人在位,則蝗蟲食菜;君用臣才不任職,則蟲食莖;君用佞人在朝,則蟲食節;君用奸賊在位,則蟲食根。”可見古人對於蝗蟲的認知很早就已產生。蝗蟲常發生於夏秋季,與旱災往往結伴而來,根據其啃食莊稼的不同情況,有的書中還將蝗蟲分為了四種:“蝗蟲食苗心曰螟,食苗葉曰蟘,食苗根曰蟊,食苗節曰賊” 。1、從源頭上阻止清代已經認識到,蝗蟲沒有產卵時,天氣寒凍可以殺死蝗蟲,避免來年蝗災,如果再遲一些,蝗蟲已經產卵而天氣始寒,則蝗蟲已經在土中產卵,需要早早的耕耨田地,使得蝗蟲卵被覆土壓住,不能滋生,此為預防之策。蝗蟲初發,則令當地官府儘快上報,儘快撲殺,並前往當地掘取蟲子,避免來年再發。如果隱瞞不報,則要視後果嚴重與否施以刑罰。相應的,捕捉蝗蟲也有獎勵。古代捕蝗一斗曾可獎勵粟一斗。類似的有貼出捕捉蝗蟲告示,以蝗蟲換米,或者開常平倉穀米獎勵捕蝗者的的措施,獎勵不可謂不豐厚。既可以賑濟災民,也可以消滅蝗蟲,可謂一舉多得。捕捉到的蝗蟲或者放入布袋中煮死深埋,或者將蝗蟲倒入挖好的深坑內焚燒,如果只是淺埋不做其它處理,第二天就又會鑽出來。2、外部干擾另一方面,據文獻記載,蝗蟲對於一些植物種類(豌豆、豇豆、大麻)和水生植物(比如菱角芡實)不感興趣,可以補種一些作物,避免饑荒產生,彌補損失。另外,蝗蟲在天上飛行,用槍炮聲驚嚇或者用長杆高掛衣服,避免他們降落在地面,也是一種辦法,不過蝗蟲餓極了總會降落,有些以鄰為壑之嫌。3、當作美食食用蝗蟲肆虐了中原大地,百姓們即將顆粒無收,因此苦不堪言。當朝宰相姚崇聽聞後,他向唐玄宗上奏,建議皇上親自出面主持抗蝗救災。唐玄宗到了田裡後發現,蝗蟲果然是遮天蔽日,唐玄宗隨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一隻蝗蟲,他老人家隨後說出了一句感人至今的話:“爾食朕百姓五穀,如食朕之肺腑。”這句話很好理解,但唐玄宗接下來所做的事情,卻讓人不理解了,他在瞪了這隻蝗蟲三秒鐘後,一口將其吞下,稱其為美味。後面人們就把蝗蟲開始引入我們的餐桌,成為一道美食。






青峰酒史


最近的蝗災事件弄得是人心惶惶。然而蝗災並不是現代的產物,在我國古代就有過許多蝗災的例子。

那麼古人是如何滅蝗災的呢?

一、祈求神靈

先秦時期,受制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人們對神靈特別崇拜,即萬物有靈論。因此,當蝗蟲災害出現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祭祀神靈。

殷商人認為,“河”、“嶽”、“帝”等神靈是掌管蝗災的神靈,他們可以發動蝗災,也可以停止蝗災。因此這些古代先民認為只要祭祀這些神靈,就能消除蝗災,達到免災的目的。

二、人工撲打法

顧名思義,人工撲打法就是人工除蟲,根據工具的不同,又分為以下幾類:

  1. 魚箔法。魚箔法就是利用魚箔等工具,將三面圍住,只留下順風的一面將蝗蟲趕入坑中,集中處理。此方法適用於蝗蟲沒有翅膀或剛長出翅膀。
  2. 網捕法。網捕法就是兩人拿著一張漁網,朝著蝗蟲區域奔跑,並將蝗蟲收入網中集中捕殺的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蝗蟲不能高飛的情況。

這幾種方法雖然簡單快捷,但是比較費時費力,因此不適合大面積捕殺蝗蟲。

三、篝火誘殺法

篝火誘殺法就是利用蝗蟲的趨光性,升起一個火堆,引誘蝗蟲撲向篝火的辦法。此法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秉被蟊賊,以付炎火。”

蝗蟲入火以後,翅膀被燒斷,無法飛行,因此適合大面積捕殺。此外,這種方法在沒有月光的時候使用效果更佳。

四、除蟲卵法

相比於會飛的蝗蟲,事先消滅蝗蟲的幼蟲是個不錯的方法。這種方法早在《宋史》之中就有記載。每到冬天農閒之時,將濃鹼水、陳醋混合液倒入地上有無數小孔,形如蜂巢,及士微高起處,就能起到消滅蝗蟲幼蟲的效果。

五、天敵滅蝗法

利用大自然的規律消滅蝗蟲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捕蝗圖冊》中就記載了家鴨滅蝗的方法,此外,雛鳥,青蛙等都可以用來消滅蝗蟲。

結束語

古代農業乃立國之本,蝗災作為損害農業最大的災害,自然被當時所重視。而我們的先人早已想出了許多的辦法來治理這種危害,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難以揣測的。


小云軒談史


說說我所知道的吧。

水災、旱災和蝗災是古代最常見的三大自然災害,也是古人都會面對的災害,在蝗災方面個人主要還是用火燒和人工捕殺的方法,並沒有更好辦法防治大面積的的蝗災。

在《五代史》中曾有記載在晉天福七年,由於嚴重蝗災導致很多地方的農田莊稼都被吃得乾乾淨淨,官府下令百姓捕捉蝗蟲,捉到一斗的蝗蟲可以換一斗的糧食。也有通過祭祀的方式引招來八哥,可是八哥數量和蝗蟲的數量是完全不對等的,可想而知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祭祀只是乞求上天能夠治了蝗災,等到“蝗一夕抱草而死”這樣的因為自然環境而死的方法,也有使用可見古人在防治蝗災方面並沒有很好的方法。

真正有好的防治蝗災的方法還是到了現代才有,馬世俊先生提出的“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戰略,通過修築堤壩、控制水位、耕墾湖灘荒地、改造了蝗蟲發生地的方法;以及化學藥物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才有效的防治了蝗災。


不羈de汪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蝗蟲種類。蝗蟲,俗稱“螞蚱”,主要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個種類,中國的蝗蟲主要有西藏飛蝗、東亞飛蝗和亞洲飛蝗三種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古時候科技藥物不成熟的時候古人是如何滅蝗方法。

1 人工撲打法

人工撲打法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力直接跟蝗蟲對抗,根據書籍《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具體的操作是村民們聚集在一起,然後把大概八尺長白色的布用竹竿撐起順著風向三面包抄,將將蝗蟲圍在一堆後,用工具撲打。這種肉搏的方法從春秋戰國年間就開始盛行。由於村民可以很快聚集在一起,並且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工具容易獲得,所以成為了古代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式,也是中華歷史上最悠久最傳統的滅蝗方法。

2 壕塹掩埋法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把蝗蟲挖個坑埋起來,於是就誕生了新的滅蝗方法“壕塹掩埋法”。這種方法需要在蝗蟲到達田地之前先挖一個大坑,然後把蝗蟲引誘到坑裡以後,馬上填埋起來

3 篝火誘殺法

其實這個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想要實施,但是操作不成熟,所以沒有普及起來。終於在唐朝時,我們的祖輩終於設計出了成熟的“篝火誘殺法”。在書籍《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裡記載,“火燒蝗蟲”時一定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蝗蟲會被光亮吸引,所以要在篝火周圍設置密集的路燈火把。唐朝年間曾用此方法消滅過大批蝗蟲,並且直到農業科技比較發達的宋朝,依舊會使用火燒的方法防治蝗蟲。

4 墾荒除蝗法

通俗意思就是佔領蝗蟲的巢穴,也就是“墾荒除蝗法”。這種方法是將蝗蟲滋生的“菏澤”之地全部開發為農田,種植過程中不斷消滅蟲卵,同時在開荒地中種植綠豆,豌豆等植物,因為蝗蟲不吃這些植物,所以還可以用來做備用的口糧。這種方法被記錄進了在世界農業享有盛名的《農政全書》中,給世界各國防蟲治災都來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接下來講講古人怎麼預防蝗蟲,所謂預防大於治療嗎

漢隱帝乾祐年間,鑑於鵒鳥能吞食蝗蟲,曾敕令禁捕,以加強或創造有利於作物生長髮育、不利於蟲害繁殖的環境條件。古代用於防治害蟲的藥物種類範圍頗廣: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動物性的有蜃灰、蠶矢、魚腥水等;礦物性的有食鹽、硫黃、石灰、砒霜等。而且古人還認識到保護青蛙在害蟲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並採取了嚴禁捕蛙等措施。

雖然在古時候藥物科技都落後的時代,但是憑藉古人的智慧也有效的預防和消滅了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面對啃噬莊稼的蝗蟲,最簡單的法子便是撲打。這種法子也是見於文獻記載的。比如在《呂氏春秋》中便有“蝗螟,農夫得而殺之”的記載,只是書中沒有講述具體的捕殺方法。但考慮到春秋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大體應該是靠人力撲打了。

西漢時,官府在應對蝗災時,還想出了一個法子:命人捕捉蝗蟲,然後根據捕捉到的數量來給予獎勵。這算是古代發動人力對抗蝗災的一種新舉措了。到東漢時,王充提到了一種大規模捕殺蝗蟲的方法——“掘溝阻隔,驅蝗入溝,聚而殲之”。這是建立在對蝗蟲生活習性有所瞭解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的撲殺方法。

在山西運城稷益廟中的《捕蝗圖》中,還頗有些古代捕殺蝗蟲的影子。但是,這種單純靠人力撲殺蝗蟲的辦法,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僅應對小規模蝗災尚可,一旦蝗蟲氾濫,人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捕殺殆盡。除了撲打之外,古人還善於用火殺。個體的蝗蟲是很脆弱的,比起野獸更怕火。

因此,古人在於蝗蟲對抗時,還有一招“火燒法”,或是用煙火驅趕,或是成片焚燒,只要是能驅殺蝗蟲,即便是毀壞掉部分莊稼也在所不惜。畢竟,任憑蝗蟲肆虐,人們會連野菜都沒得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古代沒有高效殺蟲劑與農藥,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藥理知識,並將其運用於驅殺蝗蟲上。古人用於對抗蝗蟲的“藥物”很多,諸如艾草、蒼耳、巴豆、桐油、魚腥水、石灰、白礬、硫磺、砒霜、雄黃等等。當然,在具體的使用方法上,就更加多樣而複雜了。

有些是浸泡或煮沸後噴灑,有些是點燃來進行煙燻,還有些是置於田間草叢,來誘殺蝗蟲。除了上述應對蝗災的方法外,古人還想到了一種十分機智的手段——利用鴨子捕殺蝗蟲。這個方法見於明代陳經綸所著的《治蝗筆記》一書。按書中所講,陳經綸經過細心觀察,發現鷺鳥善於捕食魚子和蝗蟲,應該是消除蝗災的有力助手。不過,人工捕捉、馴化鷺鳥困難太大,並不現實。

最終,陳經綸又發現鴨子與鷺鳥的生活習性相近,且能夠人工繁殖和運送,所以便試著用鴨子來對抗蝗災,結果發現效果很好。陳經綸的法子,後來又被後人沿用。有一位叫陳九振的人,就曾在蕪湖使用鴨子捕殺蝗蟲,最終戰勝了蝗災。陳九振成功後,又將這個法子繼續推廣,最後傳到了許多州縣。


阿納貝爾卡多


蝗蟲的災害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在我們國家的 歷史上,解放以前曾經發生過940多次的蝗災,平均每3年一次。最早在殷商時期的 甲骨文當中,就有蝗字,並且有關於蝗蟲治理的記載。古代發生蝗蟲以後,就採取人 工的方式進行撲打。

在宋代已經出現治蝗的書籍和治蝗的法規。蝗蟲的發生是一個世 界性的問題,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都發生過蝗蟲的災害,從1985年到2003年是 蝗蟲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一個時期,在美國、非洲、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十幾個 國家,都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蝗蟲災害。 蝗蟲的災害是毀滅性的。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兇飢有三,曰水、曰 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有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 裡間,草木竭盡,其害尤甚”。 全世界的蝗蟲,大概有一萬多種,成災的有350種。我們國家有826種,成災的 有50種。其中近年當中,有19種嚴重成災。

在我國形成最大威脅的是亞洲飛蝗。 草原蝗蟲爆發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是全球氣候的變化,乾旱加劇;

二是由 於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沙化、退化日趨嚴重;

三是由於化學農藥使用的不當,使草 原上天敵的種類、數量都急劇減少;四是鄰國的蝗蟲遷入到我們國家的境內進行危 害;

另外,就是我們防治的能力、手段、方法的侷限。

蝗蟲的治理有化學和生物、生態結合的方法。用化學的方法可以直接消滅高密度 蝗蟲,挽回經濟損失。生態治理有兩條,一條是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生 態的小氣候,來控制蝗蟲。另外一點,就是通過食物鏈機制來控制蝗蟲。通過生態治 理,使草原恢復原有的、風吹草低這樣一個生態環境,達到治理蝗蟲的目的。

防治蝗蟲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這些防治要達到的目標都是消滅蝗蟲,避免蝗蟲對莊稼的為害。

在防治蝗蟲時我們強調要預防為主,因地因時制宜,採取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所謂的預防為主,就是要儘量在蝗蟲大發生之前,或在蝗蟲發生程度較低,蝗蟲還沒有給莊稼造成損失時,及時採取行動,將蝗蟲殺死。否則,在蝗蟲發生程度嚴重時採取行動,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錢,而且也會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損失。

治理蝗災方法 :

第一: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有些種類的蝗蟲,如東亞飛蝗,它喜歡在乾燥裸露的地塊產卵,我們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數量,使植物覆蓋度達到70%以上,這樣的地塊就不適於蝗蟲產卵了,也就可以減輕蝗蟲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2)採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3)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很多種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蟲,如澤蛙、金線蛙、林蛙、黑斑蛙還有黑眶蛤蟆、中華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澤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頭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頭蝗蝻。在自然界鳥吃蟲是普遍的常識。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鳥吃蝗蟲記載,如在唐代就記載有數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於受害。我國記載吃蝗蟲的鳥有18種,包括海鷗、伯勞、灰喜鵲、喜鵲、草鷺、椋鳥等。我曾經在天津大港水庫東亞飛蝗發生基地,觀察到有大批海鷗飛到發生程度高的地塊捕食蝗蟲的情形。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在蝗蟲的發生地可以常見到它們捕食蝗蟲的情況。而蝗蟲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蟲的寄生性天敵昆蟲。

在自然界中他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災的爆發,除非由於某些原因,蝗蟲的天敵沒有能力控制下蝗蟲則大爆發。因此保護和利用好當地的蝗蟲天敵,對於控制蝗蟲有重要作用。

種植可以招引天敵的植物,如中華雛蜂虻和芫青的幼蟲捕食蝗蟲的卵,成蟲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蟲發生地種植開花植物,為天敵成蟲提供補充食物,提高天敵的數量,控制蝗蟲;

第三:農藥防治:

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

蝗蟲微孢子蟲是蝗蟲專性的、只有單個細胞的原生動物。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可以引起蝗蟲得微孢子蟲病。經過一段時間後,蝗蟲因得病而行動遲緩、不能飛行,產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蟲一旦得了微孢子蟲病,它就成為了傳染源,到處傳播微孢子蟲,而且得了病的蝗蟲它產下的卵也帶有微孢子蟲。這種病可以通過食物汙染、蝗蟲相互咬食,在蝗蟲群中傳播,形成長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樣。因此一次防治後,該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⒈農業防治

(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2)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

(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佈局,減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2)大面積施用微孢子蟲。





薛大頭每日電影分享


此次在東非爆發的蝗災的確是非常嚴重,如今災情已經到達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可以說國人也是非常的擔憂此次的災情。我也總結了歷史上一些防蝗、滅蝗的方法,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參照。

第一種方法:人工撲打法

人工撲打法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力直接跟蝗蟲對抗,根據書籍《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具體的操作是村民們聚集在一起,然後把大概八尺長白色的布用竹竿撐起順著風向三面包抄,將將蝗蟲圍在一堆後,用工具撲打。這種肉搏的方法從春秋戰國年間就開始盛行。由於村民可以很快聚集在一起,並且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工具容易獲得,所以成為了古代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式,也是中華歷史上最悠久最傳統的滅蝗方法。

第二種方法:壕塹掩埋法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把蝗蟲挖個坑埋起來,因為人工撲打法實施雖然簡單,但人工直接撲打不僅非常累而且效果不是很佳。漢朝時期,我們的就想出了和蝗蟲硬碰硬,還可不可以給它們設個陷阱埋起來呢?於是就誕生了新的滅蝗方法“壕塹掩埋法”。這種方法需要在蝗蟲到達田地之前先挖一個大坑,然後把蝗蟲引誘到坑裡以後,馬上填埋起來。不過這種方法雖然殺傷力還可以,但要求有點高。不僅要提前挖個大坑,埋土時還一定要又快又厚,不然蝗蟲可能會爬出來。

第三種辦法:篝火誘殺法

其實這個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想要實施,但是操作不成熟,所以沒有普及起來。終於在唐朝時,我們的祖輩終於設計出了成熟的“篝火誘殺法”。在書籍《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裡記載,“火燒蝗蟲”時一定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蝗蟲會被光亮吸引,所以要在篝火周圍設置密集的路燈火把。唐朝年間曾用此方法消滅過大批蝗蟲,並且直到農業科技比較發達的宋朝,依舊會使用火燒的方法防治蝗蟲。

第四種方法:墾荒除蝗法

這種方法其實是從一種名叫“據蟲除卵法”演變而來,開始大家為了防治蝗蟲於是大面積搜尋蝗蟲的繁衍地,趁蝗蟲沒有發育起來之前將幼卵全部燒死。但是這種方法效果不好第二年蝗蟲依舊會很多,而且尋找蟲卵的過程也比較辛苦。所以祖輩們就想到了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佔領蝗蟲的巢穴,也就是“墾荒除蝗法”。這種方法是將蝗蟲滋生的“菏澤”之地全部開發為農田,種植過程中不斷消滅蟲卵,同時在開荒地中種植綠豆,豌豆等植物,因為蝗蟲不吃這些植物,所以還可以用來做備用的口糧。這種方法被記錄進了在世界農業享有盛名的《農政全書》中,給世界各國防蟲治災都來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小邢說歷史


抗擊蝗蟲史,不得不提唐開元宰相姚崇,面對山東地區的大蝗災,破除了迷信,用驅趕、抓捕焚燒,挖坑填埋的方式與蝗蟲對抗,效果頗為顯著。

《舊唐書·卷四十六》裡記載

“若水乃行焚瘞之法,獲蝗一十四萬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勝紀”

就是倪若水用焚化並埋葬的方法,殺獲蝗蟲十四萬石,仍到河裡去的蝗蟲數不可計數。

元朝的時候,人們在繼承前代治理蝗災的基礎上,思考出預防蝗災的方法:初秋時,將藏在田地裡的蝗蟲卵用鋤頭刨出來,利用日光將其曬死,此法達到有效預防;

元史《食貨志》亦云:“毎年十月,令州縣正官一員巡視境內,有蟲蝗遺子之地,多方設法除之。”

到了明朝時期,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對中國古代蝗災研究的取得傑出成就,其《除蝗疏》系統總結了明以來的蝗災治理經驗。

“蝗災甚重,除之則易,必合眾力共除之,然後易此其大指矣。”

“臣嘗治田天津,適遇此災,田間小民不論蝗蝻,悉將烹食。城市之內用相饋遺,亦有熟而幹之,鬻於市者。則數文錢可易一斗,噉食之餘家戶囷積,以為冬儲。”

因此通過以上資料歸納總結出古代防蝗、滅蝗的好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集中人力驅趕、焚燒,挖坑填埋蝗蟲

2、政府獎勵滅蝗,以蝗代糧

3、預防為主,將蝗蟲殺於蟲卵時期。

4、改善生態、治理蝗蟲氾濫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