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看的書法會被書法家們說成是俗書?

子衿書法


好看的書法被書法家說成俗書,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話回答。好看的書法寫的是漂亮的毛筆字,而不是真正的書法。書法是藝術,藝術要有內涵,要有創新,要有個性。而好看的書法只是模仿古人,把字寫好看而已,沒有自己的創新,也就沒有更深的內涵。


如海25


一個人的書寫功力,是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書寫訓練才能逐步提升的。書法之雅也是要經過一個漫長過程的求索才能實現的。

首先,從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談談好看的書法往往被書法家說成是俗書這個問題。我從小喜歡書法,堅持練字多年,20來歲時在蘭州上學期間,每天晚上騎自行車到靜寧路小學參加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培訓班,同學們覺得我寫的字很好看,我還給每個室友贈送過作品,這些作品到現在他們還保存著。參加工作後,一直保持了練字的習慣,2000年左右即成為省書協會員。從2001年開始給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投稿,希望能成為一名中書協會員。投了幾次稿都沒有入展,心裡想,大家都認為我的字是比較好看的,但為什麼不能入展呢。我專門到省城去請教一位曾經的書法老師,他也是隴上書法大家。他看了我的習作後說,太俗了。我請教怎麼能脫俗。他說,一是向古人的法帖學習,認真臨帖,不要受時人甜媚書法的影響;二是多讀古代書論,提高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三是博覽群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四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從此,我埋頭臨古,注重“用頭寫字”,並把博覽群書特別是學習古詩文作為自己的必修功課,還在《定西日報》上開辦了“老槐世說”專欄,堅持一辦就是十多年。通過不懈努力,俗氣稍脫,終於於2007年加入了中書協會員。

其次,書法的雅與俗也是相對的。即使是古代的書法大家如柳公權者,米芾評曰“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對雅與俗的認識,與觀賞者的書法水平、綜合素養特別是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係。我原來看不出虞世南、禇遂良等古代書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好在哪裡,慢慢才體悟到其中的妙趣。

我知道,自己的字還帶有不少俗氣,我將不忘初心,堅持努力,探究書法藝術之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的作品,請方家指正。


老槐筆墨


好書法一定要藏奇藏巧,這樣也才有看頭,有噱頭,有內涵,有餘味。而印刷體一樣的正書,雖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規矩矩、四平八穩,但因美得過於直白,便顯得空洞而了無趣味。



我個人始終認為,各種書體的出現雖有先後之分,但兩千年的孕育發酵,各自之間早已成為“血親”,相互影響啟發,有著千絲萬縷扯不斷的關係。宋代之後,正書與妍美不再流行,而“會意”的拙書地位逐漸抬升,一直到明清時期,正書被徹底“館閣”,變成了所謂的俗書。



俗書的俗,就是美得不夠抽象,或者說美得太直白,不能給人更多立體的、多元的、持久的審美體驗。就像是寫詩,直不如隔,隔不如藏。以田英章楷書為例,看他的書法視頻教程,他這一撇還沒寫完,看過練過歐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捺一定會是那樣的。所以不少朋友認為,田英章的楷書就是當今俗書的代表。



為什麼這麼多次蘭亭書賽,寫正楷入圍者寥寥,而大獎獲得者往往是清一色的“拙書”“醜書”,其實是眼光層次、審美角度、評判標準的問題,這也正說明在今日的書法界,仍然是正不如奇、妍不如拙,“俗書”仍舊不入上流。

至於“主流”之中有沒有、有多少是故弄玄虛濫竽充數的,相信歷史終究會沉澱過濾出“真相”。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時常聽到書法的雅俗之論,尤其是“俗”帽滿天飛,動不動就給某人的書法扣上“俗”字,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究竟何為雅?

何為俗?

真理不會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凡是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人民大眾普遍認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一定是真理。

書法是雅還是俗,雖然沒有統一標準,甚至理解角度也因人而異。但凡符合文字約定俗成之規律,傳承書法法則,經歷住時間的考驗,被歷史和社會公認為經典的作品,就是雅的標準,這不是某個人、某個團體能否定了的。

方塊字形態,無論何種書體,點畫筆法符合法則,加以純熟的筆墨修煉,寫出神韻意趣,就是雅。

蘭亭序的每一個點畫神態,都如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個字,都如同人的身體,充滿活力。這就是形神具佳,也是普遍認為的雅。

有些書法家卻認為,蘭亭序的字很俗,而且,時下有一種觀點認為,凡是大眾說 寫得好的書法,都是俗字。

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諸多因素。當今我國書法界,並不是個個都是真正的書法家,不懂雅俗之分的大有人在;缺乏對傳統書法的理解的人很多;書法家之列濫竽充數者不少;為了一己私利,標新立異,眼裡只有自己書法的“雅”,而看別人的書法都是“俗”的現象見怪不怪。

書法的“禪意”、“拙味”、“趣味”,不是故作姿態而成,弘一法師的書法是有“禪意”“佛性”。但字裡行間充滿方塊字的法度,卻不失活力和自然的天性。任何藝術失去了法度,又不見“活力”和“天性”,僅靠做作,皆是塑料花,是“俗”。

當然,一味的模仿古人字跡,毫無生氣,不但沒有傳承古人法帖精神,而且失去書法自然天性,這根本不具備好書法的條件,沒有給人美的享受,這是“俗”的表現;有些書家,臨帖不得要領,不入帖,更談不上出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不明確,書法成了“自由體”,是典型的“俗”;有些書家,傳統沒吃透,力求創新,生硬的書風,是“俗”;有些書家,筆力修煉不夠,依賴技術、技巧,圖形式,缺內質,書風怪異,是“俗”。

凡此種種,才是書法的真正“俗”。











如石書藝


有很多朋友問,寫字跟書法是一回事兒麼?為什麼很多人的字寫的很漂亮,卻不能稱之為書法呢?

田英章書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書法?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這裡對書法的定義是一件藝術作品,其載體便是漢字。

許多搞現代派或者後現代派的朋友,其所依託的是線條和形式,其呈現載體並不是漢字,所以這類作品不能稱之為書法!

再有,有些人字雖然寫的很漂亮,但其並不能體現書法的藝術之美,這類作品也不能稱之為書法!

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具有書法的藝術之美呢?

從大的方面來講,書法的藝術之美包含“虛”與“實”兩個方面。

  • “實”指的是書法的形質,也就是筆墨、結構、章法等方面。
  • “虛”其實指的是書法的情緒表達。

鄭板橋書法

書法的“實”

書法的“實”是書法外在的具體表現,從大的方面講,包含了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等方面。

具體可以表現為,用筆的快慢、線條的起伏與向背,寫字時候筆畫的方圓,字體的勢態與用意。在結構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字的斜與正、疏與密、違與和、大與小、燥與潤等等這些方面的對比,這些條件就構成了這件作品外在的藝術表達。

在整體的章法上,書法的“實”可以表現為行列之間的錯落、以及賓主關係,包含了氣息的連貫與否,字與字之間的避讓與參差。

米芾書法

書法的“虛”

書法的“虛”是內在的藝術形式,一件作品可以由作者通過線條、結構、章法佈局等方面來體現作者書寫時候的情感狀態。

比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字裡行間的放蕩和蕭散,完全可以通過一件作品的筆法、結體、氣韻來表現。

《蘭亭序》

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這件作品,通篇氣勢開張,部分字跡甚至還有塗抹的痕跡,在行氣的連貫上、在筆墨的運用上,將作者書寫時候的悲憤之氣表現的淋漓盡致!

蘇東坡在被貶黃州的時候,恰逢寒食節,孤悽傷感,在一種悲涼的境遇中寫下了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這件曠古絕今的書法作品。篇作品縈繞著一種抑鬱之氣,這種情緒的體現,完全靠的就是書法家的筆法、字法、章法來體現,這件作品用筆以藏鋒為主,部分字跡結體誇張,在章法的勢態中盡顯抑鬱之氣!

通過兩個大的方面的虛實表達,完成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

一件真正優秀的書法作品,若是以漂亮、好看而論,則不足以評價其優劣,只有從藝術的更深層次去挖掘,才能真正領略書法的藝術之美!


書法功課


什麼叫俗書?

第一個形容女人👩如花的,是天才。

第二個形容女人👩如花的,是優才。

第三個形容女人👩如花的,是庸才。

第四個形容女人👩如花的,是蠢材。

所謂俗書,就是跟著別人走,失去自我、與大量人群一致、沒有面孔識別度的書法體。儘管很美,也有功底。

這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路,於是這條路就變成俗書。這條路,是書法必經之路,學習書法技術技法之路,但如果不從路上走出來,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就淪落為“俗書”。

脫離“俗書”,與拙重大等外在形式沒啥關係。

樓主的提問有些誤導了。

脫離俗書,與“認識你自己”的內在有關。

分兩個層面,

一是形式脫俗,或者叫工藝化脫俗。醜書是一種,不過路子走歪了,未明心見性。啟功先生的字其實就是把柳體的重心上移,筆畫形成粗細對比,化匠工為自然。就形成自己風格。與“重拙大”這外在之形沒啥關係。

二是人格脫俗,或者叫自我人格的形成。

弘一先生為道日損,直達本性,就是一種探索。




urna風之度0


在演藝界有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女明星長得並不漂亮,卻火爆得不要不要的。

比如“娘娘”孫儷,方方的臉龐,在娛樂圈實在算不上美女。再比如“大嘴”姚晨,咧嘴一笑,嘴就佔了臉的一半了。可是特有的自信與氣質,卻讓她們越品越有味道,誰又認為她們不是美女呢?

相反,一些所謂的“網紅”美女,一字眉,芭比眼,錐子臉、蘋果肌,再加上精緻妝發,美是美了,可千人一面,再加上基本上都是人工的,渾身透著一股不協調、不自然。



書法與此類似,有的人的字看起來確實很工整、很美觀、很大方,但透出來的是一種機械化、程式化,就像從一條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如機器印刷出來的美術字。

書法的審美與大眾審美既有聯繫,更有區別,書法是一門專門,在筆法、字法、章法上都有自己的規則,不經過專門的學習是不可能有這種審美能力的。


正如清代的“館閣體”,不可謂不漂亮,學習起來也有難度,可它藝術性並不強,就是一種俗書。

所以說,五官漂亮的不一定是美女,寫得好看的字不一定是書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最近有朋友問我,一些書法家,他們所寫的字,其實是非常端莊秀美的,但是好多人說這種書法並不是真正美的藝術,他們只是媚俗書法的表現,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當人們認為一種藝術風格是美的時候,它能夠被大眾所接受,這就說明大眾的審美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和這個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觀點是一致的。

而如果一個比較有發言權威的藝術家認為這種藝術並不能真正的代表書法藝術所應該具有的風姿神韻,那麼就說明在大眾和這個藝術家之間的藝術審美觀點和水準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而在當今的美術批評的語境之下,所謂的比較媚俗的書風,其實就是較符合傳統書法的一方面,而所謂比較不媚俗的,或者說新潮的書風,則更傾向於以西方為代表的藝術審美。

在一些藝術批評者看來,好看的藝術作品並不能真正的說就是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好看並不等於藝術。好看的字也並不等於是書法,他只能說是書寫較為秀美端莊的字跡罷了。

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有偏頗之處,他們的問題就在於這些欣賞者往往是以藝術應該不斷向前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忽視了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傳統的繼承和創新的問題。

一個好的藝術家,他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應該具有雅俗共賞的審美特質,或者說,它既有大眾所能夠接受的一面,也有藝術創作上比較高水平的一面,這雖然看起來是比較難的,實際上只要藝術家們能夠做到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有自我的藝術創新和藝術自覺,就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當然,我們並不排除一些書法家所寫的字,是較為死板和呆滯的,比如說明清兩代,有一些書法家所寫的館閣體書法,這種字體是比較呆板的。

我們承認一些館閣體書法家,他們寫的字雖然是館閣書法,但卻具有非常雅健的藝術風格,能夠在整齊之中突出靈動。這是比較好的館閣書法。但是一般甚至低水平的館閣藝術還是比較呆板的,並不能說只要是館閣體,他的書法功夫和藝術功底就是好的。

很多館閣體,單個字自拿出來看,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而之所以能夠產生一種比較秀美的感覺,完全是因為章法組合所組成的氣韻,在形式上給予人的一種視覺衝擊,在藝術上並不具有創新性。

而評價一幅藝術作品是否是俗書還是雅書,具體的來說,是應該看一個藝術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個人氣質,以及精神涵養,如果他是一個較具有高水平的藝術家,那麼它所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審美就是比較高的,在其平淡的風格之中找到恰當手段來表現他的個人心境。

但是一般的藝術家他們要麼在平淡之中沒有奇崛,而是將死板的書風作為一種普遍的共性加以表現,呈現出較為板滯的一面 或者過分的追求奇絕的效果,引人注目的視覺衝擊力,這方面的代表有一些被稱為美術字的書法,他們死板至極。也有一些被稱為醜書的書法,它們分別走向了平淡和奇絕這兩個藝術中的極端。而一個真正好的藝術家應該是處於這兩個之中的,他們應該處在平淡和奇絕之中。如何把握這個度,就成為考驗一個藝術家能力的表現。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松風閣書法日講


都說楷書最好看,但有個別書法家說楷書太呆板,只有草書和行書最有靈性。鑑於此,有的人就對楷書另眼看待了。有的所謂的書法家們到底會不會寫楷書,是沒人知道的。



明明大眾看著好,有的人卻不說好,不知道他們的審美是不是疲勞了,還是腦子出了問題……

在某些人看來,醜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法。還有人說,臨摹字帖都是小孩子們做的事,成年人臨帖不被別人笑掉大牙的,所以說,想臨帖的人就不再臨帖了。俺認為,學書法,不臨帖怎麼能行呢!




書法寫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認準的路,就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要聽別人說三道四。這就是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從不掖著藏著。最後,俺再說句心裡話,不就是學書法學寫字嘛,哪來那麼多清規戒律啊!有的人把學書法說得神秘兮兮的,其實不是那回事!學書法,只要認真深入臨帖就可以了,臨到一定程度時,再弄點個性進去,不就可以了嘛。學書法,只有不願意臨帖的人才會尋找捷徑,尋覓速成之道。俺認為。。。

好了,俺說了不少了,也不知道是否符合題主的口味。


亦涵9966


為什麼遒勁妍美的書法不被看好?

時代賦予了書法書寫形式的多樣化,而今從學院派到協會會員皆有一個時尚就是退出帖學的園轉遒美的書寫形式,而是隨著對古意追求的樸拙筆意,都一股腦的學其拙嫩風貌,似乎幽幽的古意濃厚,其實古樸的含義就是初始的稚拙不成熟,恰恰成了當今的香餑餑。

與清代的追求碑學有著不同的含義,清代背離帖學因為以前都是妍美的楷書。而出現了北派碑學的有一次興起。固然對中國書法史增添了新內容,篆隸魏碑南北朝的石碑的出土歸納,形成了新的書學理論。


而現在已經更甚於清代,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有近人之書展引領,導致了速成碑體拙醜。不分青紅皂白,當成樸拙氣象。實際是一種對樸拙氣質的誤解。

對於碑帖之書學都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夠有書墨的豐腴。並非一味的拙醜就是古意。

于右任碑帖皆臻,才有的書墨的風度翩翩,率氣真摯風神,自然的融合成豐滿的筆墨形式。

清代的趙之謙何紹基具有的諸體皆能,碑帖皆精。才有的行書參入碑體。或魏碑或隸書或散氏盤或爨寶子,或篆籀。王羲之筆意的篆籀章草筆意而得今體行書。歐陽詢的篆隸筆意的楷則,都說明了必有碑帖之綜合的了掌,才有稚拙返樸的古意境界。

由此可見大凡是觀念認準了拙醜,不尋根探源,則有無視碑帖的妙合之書理。丟棄甲乙,旁通丙丁。顧此失彼,成為邯鄲學步。排斥或瞧不起帖學的遒麗。

真的書境,是為諸體的合一。才有人數俱老,返樸入源。



當然針對真正的拙樸之境界的書家,給予點贊,但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的書者,隨波逐流者,應回頭思考,捫心自問書路是否有問題?

在此點贊帖學的遒麗。也不排斥碑體古意的書墨。更不會瞧不起樸拙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