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靓汤」“倒春寒”来袭,健脾化湿祛寒养肝,一个也不能少

春季,属木,与肝相应

故曰“春养肝”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

饮食宜清淡、多样化、合理搭配

有助于防“春困”

同时,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建议多吃甘、温食物

本周即将迎来雨水节气

降雨也会逐渐增强

健脾化湿在日常饮食中少不了

健脾化湿:猴头菇党参炖鸡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抗癌

推荐人群:普通人群以及脾胃气虚人群日常保健

材料:猴头菇1个、党参20g、黄芪10g、鸡肉250g、瘦肉50g、生姜3片。(3-4人量)

烹调方法:

猴头菇需用温水浸泡半小时,挤水后再换清水再浸泡,如此反复几次把苦水去除。党参、黄芪稍洗净浸泡,鸡肉、瘦肉飞水处理,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ml左右,大火滚沸后改用中小火煲约1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汤品点评:

猴头菇体圆而厚,表面有一层茸毛刺,腹部光滑为肉质块状。猴头菇性平,味甘,可以补脾胃、助消化、益肾精,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对于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神经衰弱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含有的多糖多肽、酚类及其衍生物等物质对于消化道溃疡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黄芪、党参可补气健脾,对于气血不足、气虚疲劳、乏力、脾胃气虚等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若对黄芪易上火,可以改成五指毛桃。本汤能健脾胃、助消化、抗癌(尤其消化道肿瘤),适合脾胃气虚、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容易疲劳、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保健食用。

温中祛寒:砂仁肉豆蔻排骨汤

主要功效:温中散寒,化湿开胃。

推荐理由:雨水汤水

材料:砂仁8粒、肉豆蔻2个、云苓20g、排骨300g、生姜适量(3-4人量)。

烹调方法:

药材冲洗。排骨洗净、斩件、飞水。汤煲内加水2000ml,加入排骨、生姜、云苓,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半小时,加入砂仁、肉豆蔻,再煲15-20分钟。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雨水是继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至惊蛰的十五天时间,分为三候,初候河水解冻,二候大雁从南往北迁徙,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也提示着空气湿度升高,降雨天气可能增加;虽然雨水已是立春后十五天,但仍不能大意,因时有“倒春寒”。故雨水时分,适合祛寒除湿。

砂仁,常用化湿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以前的汤水曾有介绍过,砂仁用于寒湿困脾者,而且砂仁能改善消化,促进食欲。肉豆蔻,一种香料,常研末与其它香料同用,有很好的去腥效果,同样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涩肠止泻的作用。砂仁和肉豆蔻均为芳香药材,芳香化湿醒脾,性温温中散寒,两者同用加强温中暖胃散寒化湿的作用,但因为芳香类药材,为避免失去挥发性物质而功效下降,不建议久煎。这两味药材均温燥,素体热者不宜。

升发阳气:绿豆芽生蚝汤

主要功效:升发阳气、清热护肝

推荐人群:一般人群、冬季体内积热人群

材料:绿豆芽300g、新鲜生蚝8只、生姜及胡椒适量(2-3人量)

烹调方法:

绿豆芽洗净备用,生蚝去壳后放入清水中轻轻清洗干净,将生蚝放入清水中,大火烧开后捞起备用。锅中放入生姜丝和大葱翻炒出香味后加入清水1000ml,大火烧开后将绿豆芽和生蚝一起放入锅中,继续烹煮5分钟,加入盐和胡椒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适合吃些升发的食,有助于顺应春生之气而升发体内阳气,宜少酸多甘,甘味入脾,能保护脾胃不受过旺的肝气损伤。

绿豆芽性味甘凉,味道清淡爽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帮助身体从冬藏转向春生的同时,也正好能清一清前面冬天积累下来的内热。冬春季是吃生蚝的好时机,此时的生蚝肉质最为肥美,生蚝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锌的含量非常突出,对儿童或成人的心血管、智力及生殖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

升发还有别的选择:黄豆芽滚鱼丸

主要功效:升发阳气

推荐理由:阳气升发不足,觉疲劳困倦之人

材料:黄豆芽 100g,手打鱼丸 200g,香葱 1棵,盐和胡椒少许(2人量)

烹调方法:

把所有材料洗净,汤锅中加入清水1200ml,大火煮开后放入鱼丸,稍滚片刻放入豆芽。滚至豆芽和鱼丸熟透,加入香葱粒。最后用盐和胡椒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同样是升发之物,这里选择了黄豆芽,寓意萌发、萌芽,自有一种向上升发的力量,用来滚汤,味道鲜美。配合不添加其他东西的手打鱼丸,鱼肉的鲜与豆芽的爽混合,清爽而鲜美。加上一点葱花作为颜色的点缀,就像春天新发的嫩芽。因春天很多时候回倒春寒,而且豆芽稍偏寒凉,所以用胡椒粉来调味就是最适合不过了。


▼▼更多精华文章▼▼

做女人,最紧要开心!不然很容易得这个病→_→

赶走“疫郁”,吃这些让人心情好一点→_→

复工后最安全的午餐方式,时令健康口味自选→_→

乍暖还寒时宜食用这种肉进补,七大做法送给你→_→

天天住家饭吃厌了?加点“秘方”家常菜就大不同→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