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搖滾樂發展史(九)——鮑家街43號

注:此文只因作者喜歡搖滾樂,所有理解與觀點皆是主觀意識,如果客觀事實存在錯誤,歡迎指正。

1993年,中央音樂學院,鮑家街43號樂隊成立,主唱,汪峰。

大家知道的汪峰應該都是單飛之後的汪峰,甚至我,聽到的汪峰都是《花火》《怒放的生命》,雖然有那麼點勁頭,但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像是我在爬一座高山,山頂就在眼前,我已經筋疲力竭,雙腿不停的顫抖,邁不上身前的臺階,期待我的前面有人能拽我一把。

後來知道鮑家街,一首《晚安,北京》終於助我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雲端望去,原來你是這樣的汪峰,鮑家街的第一張同名專輯《鮑家街43號》,很難想像那時候汪峰的才氣,雖然接受的是“嚴肅音樂”的教育,但卻以搖滾樂為根基,用更專業的音樂技術和理論功底去創作。

中國搖滾樂發展史(九)——鮑家街43號

屬於汪峰的青春

鮑家街43號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只是單純的因為樂隊的成員都來自這個地址的中央音樂學院,現在還比較被人熟知的還有主音吉他龍隆,2000年樂隊解散後,參與過多位音樂人的單曲和專輯的製作,比如王菲、葉蓓、老狼。最近幾年甚至還參加了好幾檔綜藝節目。至於汪峰單飛後的音樂,我後邊會在單獨寫一篇文章。

中國搖滾樂發展史(九)——鮑家街43號

我甚至覺得這個名字很好

圍繞鮑家街和汪峰的爭論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各大音樂平臺下對歌曲的評論,全是爭吵,搖滾的死忠粉,咬死鮑家街之之後汪峰就不是搖滾,但搖滾的精神是什麼呢?作為一個搖滾樂迷,我不太明白抬高貶低同一個人在不同時代的音樂有什麼意義。並不是只有汪峰改變了,縱觀國外搖滾大咖,大多數經典作品也是出現在七十,八十年代,是搖滾的黃金時代,中國搖滾的輝煌時期是九十年代,現在這很難聽到經典的搖滾作品了,時代改變,我們成長,每個年齡段的有不同的感悟。

說汪峰變了?鮑家街的經典不是他作詞作曲的?媒體的誤導,鍵盤俠的攻擊,導致某些搖滾樂迷失去判斷,難道2000年之後的汪峰沒有一點可取之處,《美麗世界的孤兒》《媽媽》《硬幣》我請你們好好聽聽可以麼?

中國搖滾樂發展史(九)——鮑家街43號

我從不去與人爭論關於任何音樂的看法,每個人聽到同一首歌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認為的搖滾精神是包容,是自由,是自我的權力,是我聽到《李建國》時感受到的詼諧幽默,是《小鳥》中飛來飛去的理想與自由,是《明天》中對這個世界的關注,是夜裡聽到《憂鬱的眼睛》感受到自己每寸皮膚的綻開,黑暗中遨遊。

鮑家街43號是時代的產物,是值得反覆聆聽,反覆感受的樂隊,我不片面的去解構,去解讀,我只聽音樂,不去對我不瞭解的人做任何評判。


PS:文中提到歌曲,皆為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