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的《一葷一素》,源於不容易的每頓飯

《歌手·當打之年》第二期裡,形勢對毛不易來說更加不利了。
這個舞臺自有其規則,每個參賽者都有自己的把握。相比上一期熾熱、性感的《我愛》,袁婭維這一次選擇了編曲並不複雜,全程用人聲展現節奏、旋律和力度的《不虧不欠》,她對於力量感的收放自如,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一個女性對於一段結局令人遺憾的情感的超脫:“就灑脫一點,別浪費時間”。


華晨宇演唱了之前未發行過的《鬥牛》。此前,在不同場合華晨宇都提及過自己對於流行音樂革新的野心,不管是改編作品還是近期發行的新作,他一直試圖在結構、風格、表達等多個方面探尋,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引領聽眾去聽”。《鬥牛》正是其野心的集中體現,不論是《波西米亞狂想曲》式的偽歌劇元素,節奏與和聲的快速轉變,還是後半部分的軍鼓鋪陳,都有一種“反流行套路”的理念在其間。
與這樣的處理形成對照地,周深、蕭敬騰、米希亞都選擇較為宏大的敘事方式,帶著自《歌手》出現以來約定俗成的流行音樂演唱慣性——豐沛的絃樂層層堆疊,逐步釋放情感,表現歌手在音域、音色方面的準確處理,最後以首尾的留白給予聽眾充分的沉澱時間。手法保守但有用,在錄製現場,這是感染聽眾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而毛不易演唱的《一葷一素》,編曲比上一期還要“小”,絃樂和和聲並不厚重,除了間奏中加入的“毛式口哨”,他幾乎保留了原曲的編排。
在節目中,毛不易說,這是一首非常私人的歌,寫的時候用了很多感情,之前沒在其他節目唱過。在參加《奇遇人生》的時候,毛不易聊起過這首歌的故事:
護理專業畢業的毛不易沒有想到,第一個在他面前死去的人是自己的媽媽。兒子還沒有結婚,母親癌細胞卻已經擴散了,她吃不下去東西,卻還是逼著自己吃下去,盡力想活下來。最讓毛不易遺憾的是,母親臨死之前,自己成績不好,有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是一個不成功的人,後來有了一些成績,卻不能讓最親的人看到了。母親在病床前最擔心的事是:兒子每頓飯得吃一個葷菜一個素菜,我現在在床上躺著,誰來照顧他?

在這種背景下,一首歌想要唱得煽情是非常容易的,毛不易的演繹卻帶著一種文人式的剋制,沒有聲嘶力竭,沒有潸然淚下,黑管襯出了舊日的溫馨,他只是一個想念母親的普通人,在輕輕地說自己的故事。
“普通人”、“大多數”是毛不易給大眾的觸感,這種觸感難得,且力量不可忽視。在《歌手》的舞臺上,毛不易也許真的無法提供一場激動人心的視聽盛宴,無法用起承轉合調動起觀眾的情緒,但這樣的觸感是有波瀾的,這種波瀾的形狀倒映在音樂平臺上——
上個星期,《借》那句“借一方樂土讓他容身 借他平凡一生”正好對應著疫情之下我們,往日在意的東西都變得無足輕重,平平安安過完平凡的一生似乎都成了奢求。上一期的《借》在網易雲音樂播放量超700萬,平均每天都有超100萬的播放。有人用《借》作背景音樂發佈了視頻《致敬所有疫情前線工作人員!》,在網易雲音樂播放量超過了1600萬。這些數據背後,是一首好作品帶來的共鳴。
而今天,毛不易淘汰的結果公佈之後,“一葷一素”和“毛不易”兩個關鍵詞登上了網易雲音樂熱搜前三,有人在微博話題“被毛不易唱哭”下面說,這是他十七歲以來第一次為母親哭。
我想起疫情剛開始時,有人評論過那些不顧危險一定要趕回家的人:“人在害怕的時候,就會想回家”。也許人在這樣無力的歲月中,最想念和放不下的人就是媽媽吧。

一場比賽的結果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首歌被一位歌手用心創作出來、演繹給我們,好讓我們在面對過去或將來必經的離別時,還能夠想起那一句:一定是你來時太小心,怕我再想起你。



毛不易的《一葷一素》,源於不容易的每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