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大管家"


连续"作战"1个月,章秋萍终于"换防"了。记者在章秋萍暂住的酒店见到她,身材瘦小,头发有些花白,因为刚刚病愈,声音中还透着些许虚弱。

章秋萍今年58岁,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门诊办主任。1月2日,医院改造了发热门诊,章秋萍又成了这里的主心骨,里里外外忙前忙后的"大管家"。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章秋萍接收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我怕我离开了,他们会有事需要找我"

1月2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格外繁忙。"连着开了四个会",章秋萍说。就是在这一天,这个曾经当过非典病房护士长的"老兵"意识到,这次的疫情可能不太乐观。

1月3日,发热门诊开始连续24小时的紧急改造;1月4日起,越来越多的发热病人涌向这里。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病人在排队挂号,秩序井然

流程的衔接、各科室的协调、秩序的维护、物资的管理,甚至转送病人、搬纯净水、领盒饭……章秋萍什么都干。改造后,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从平时的几个人增加到20多人,基本上都是从各科室抽调过来的。光是业务培训,章秋萍就做了一茬又一茬。她说:"做惯了,看见事情就一定要做。这段时间休息,反而觉得很难受。"

从1月2日到2月2日她病倒,整整一个月,章秋萍一直坚守在一线,每天早晨7点多上班,常常忙到深夜。她说:"可能也是我这个人喜欢担心,我怕我如果离开那里,他们可能会有事需要找我。"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章秋萍协调患者转运接收

"他可能也是家里的支柱"

"病人太多了,不管什么原因发热的,都要往里面挤。"章秋萍说,发热门诊高峰时期输液病人就有200人,是平时的20倍。

一天清晨,来发热门诊看病的一位病人突然亡故,章秋萍当即赶到现场,默默地跟同事处理遗体。"心里很难受",她说:"他可能也是家里的支柱啊!"

病床数赶不上病人增加的速度,没法收治入院的,章秋萍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他们,"贴身"指导他们怎么隔离、怎么用药、怎么自我观察……"要让他们心里有底。"章秋萍说,像这样她"私人指导"的病人有一二十个。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章秋萍给病人做心理疏导

得不到病人理解是常事。有一次,一位病人嗓门越来越来越高,说话越来越难听,章秋萍耐着性子做他的思想工作,谁料他一句话撂过来:"你们这些医生是么不得这个病咧?!"想着闸门内坚持数小时不吃不喝接待病人的同事,想着身边已经倒下的"战友",章秋萍哑着嗓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天回去,一向要强的她掉了眼泪。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预检分诊

"有章主任在,我们就会很安心"

发热门诊里的护士多是90后,这些章秋萍口中的"丫头"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抗击疫情前线的"战士"。担心她们身体吃不消、担心她们防护不到位,一向"淡定"的章秋萍这段时间心总是提着。

1997年出生的武贵是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护士,参加工作才一年多。她说,每天上岗前,章主任也不多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们。"这个手套脏了,要换一只""护目镜的位置要调一下"发现问题,章秋萍会立即指出来。武贵说,她知道,章主任这是担心她们呢!

"这些孩子们太辛苦了!"章秋萍反复地说。怕她们忙起来忘记吃饭,章秋萍总是在快下班的时候帮她们领好盒饭;有时候下班晚,怕盒饭凉了,章秋萍又搬来了微波炉;护士们回家前,她会叮嘱她们别贪玩,早点睡……

武贵说:"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慌,因为知道章主任在我们背后。就算遇到麻烦事或者不会处理的事,章主任都会挺身而出,站在我们前面,替我们阻挡一切的困难!上班的时候,如果章主任在,我们就会很安心。"

战“疫”镜头|发热门诊里闲不住的

章秋萍是同事们背后"撑腰"的人

2月2日,章秋萍觉得胸痛,做了肺部CT,发现有病灶。虽然排除了新冠肺炎,但医院领导"强制"她必须休息。生病的事,她没有告诉独自在家的丈夫,她说:"白白让他担心,何必呢?很快就会好的。"

章秋萍的儿子是武汉市肺科医院放射科的一名医生,跟她一样,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对我的工作,老公能理解"章秋萍说,丈夫时常打电话问她情况,而她经常忙完了,发现已经过了丈夫上床睡觉的时间。"又不像年轻人。互祝平安就好!"章秋萍淡淡地说。

湖北台记者 向秀、陈邦华

通讯员 王敏 巩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