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用鰓呼吸,那麼鼻孔是用來做什麼的?

浪浪的阿瑞斯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之前一個關於鯊魚的問題,鯊魚嗅覺為什麼強。科研人員給鯊魚的鼻子裝了兩個管子,並給管子通魷魚氣味,發現如果到達一個鼻孔和另一個鼻孔的氣味之間的延遲在十分之一秒到一秒之間,那麼鯊魚會將頭轉向他們第一次聞到氣味的那一側。如果鯊魚在氣味檢測方面沒有延遲,或者延遲持續時間過長 - 整整一秒或更長時間,則調整方向,以便尋找更準確的方向,鯊魚是靠鼻子確定食物的來源方向。

還有對魚界的“小白鼠”斑馬魚的研究發現,斑馬魚習慣用左鼻子聞氣味,因為堵住了斑馬魚的左鼻之後,它就沒法往它喜歡的氣味游去了。當然研究人員還有更有價值的發現,原來斑馬魚的“左撇子”鼻子是因為右鼻子的嗅覺基因沒有激活,如果堵住左鼻子並激活基因,右鼻子也有嗅覺了。

所以魚的鼻子跟人鼻子一樣有嗅覺功能,是定向和覓食的重要器官,並非無用,有些魚就是靠著鼻子從數公里,甚至數十幾公里外遊會自己的巢穴。


崑崙還東國


首句給出答案:魚的鼻孔用來聞味道。魚的嗅覺敏銳,能發現水中的食物和危機。

魚的嗅覺和陸生動物一樣,對氣味敏感。

魚和陸生動物可以聞到相同的氣味。

魚類嗅覺和陸生動物嗅覺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物理結構。我們的鼻腔繞過口腔,與咽喉直接相連,然後通過氣管接到肺部。魚的鼻腔與它的呼吸系統(包括鰓和氣囊)斷開,停留在口腔的一側。魚的鼻腔就像臉頰上的一個U型通道,U型的底部是魚的嗅覺感受器,收集水中的氣味分子,感知氣味。鼻腔的兩頭開口,中間有一個瓣膜將鼻孔分為兩部分,看起來像一邊有2個鼻孔。鼻孔被分隔開的兩個部分,也叫做前鼻孔和後鼻孔。

魚對氣味的收集方式上跟我們有很大的不同。陸生動物吸入空氣,將氣味推過嗅球,通過嗅覺感受器接收外界氣味分子,感知氣味。我們只要站在原地不動,吸吸鼻子就能聞到味道。

魚兒不能像我們一樣,靠“吸水”來聞味道。魚兒沒法吸水吐水,要聞味道時,它只能快速遊動,讓水流從前鼻孔流入,從後鼻孔流出。當水流中的味道通過U型通道的嗅覺感受器時,魚能聞到味道。如果水在流動時,水流主動流過魚的鼻孔,魚不用動就能聞到味道。如果水是靜止的話,魚兒得遊動起來,主動讓水流穿過鼻孔去聞味道。


還有一個重點:魚即能在水裡,也能在空氣裡聞到味道,只要讓液體或者氣體流過它的鼻腔就行。

我們就比不上魚了,只能在岸上聞味,到水裡鼻子就沒用了。


另外還有一類魚,比如肺魚,它的鼻孔內側和口腔連通。

肺魚的鼻孔除了聞味道外,也能呼吸。肺魚以鰾代肺呼吸,鼻腔不再是通道,而直接與體內的鰾連通,將吸入的空氣送到鰾內。


法蘭西is培根


鼻孔是魚的嗅覺器官,用來聞味道的。

嗅覺對許多魚類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感覺,魚類的鼻孔不像哺乳動物的鼻孔那樣通向喉嚨,因此,不可以通過鼻孔呼吸,而是特化的用來辨別水中的氣味的器官,魚的鼻子只是用來探測氣味。有些魚在靜止時可以通過被稱為纖毛的細小毛髮將水注入鼻孔嗅覺系統,從而接收化學信號;部分魚可以通過肌肉運動來抽水;而有些魚,比如較小種類的鯖魚,需要不斷游泳才能讓水通過鼻孔。

氣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要慢,然而氣味是魚類重要的信息來源。在大多數魚類中,嗅覺在尋找食物方面的作用比視覺更大。許多魚有四個鼻孔,兩個鼻孔在裡面,兩個鼻孔在外面,這樣它們就能不斷地獲取新的氣味信息。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有鼻孔,河豚以及它們的近親已經完全喪失了嗅覺。盲鰻和七鰓鰻只有一箇中央鼻孔和嗅叢。

嗅叢是鼻孔裡面內上皮細胞的一個特殊區域,是氣味被真正檢測到的地方,它的表面被極大地摺疊(如下圖),因此在一個小區域內可以放得下大量的感覺細胞,這些感覺細胞與味覺細胞基本相同,但是鼻孔的神經通向大腦的嗅覺中樞,嗅覺中樞負責解釋這些信號,並刺激魚做出適當的反應。

嗅覺對於魚類來說非常重要,有多種功能。

  • 魚利用氣味來識別環境中的位置,即使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例如鮭魚通過感覺它們出生生長的那條河的氣味,才能回到溪流產卵;

  • 有些魚通過氣味來識別彼此;
  • 魚用氣味來傳達危險,小魚在皮膚受損時會向水中釋放信息素併發出警報;
  • 魚在繁殖過程中依賴於氣味,雌性釋放的信息素可以觸發雄性的求偶行為;
  • 魚靠嗅覺找食物,如鯊魚通過氣味來源比如血搜尋食物。

科學閏土


魚的鼻子魚進行定向和覓食的重要器官。魚生活在水中, 當水從前鼻孔進入鼻囊, 再從後鼻孔排出時, 鼻囊中的嗅覺細胞就會把捕捉到的信息送到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貯存。大多數魚類就是憑藉鼻子對水體氣息的感覺和分析, 而完成出 “ 巢 ” 和回 “ 巢 ” 行動的。 實驗表 明, 不少魚類可以從幾千米、 甚 至 幾十千米遠處找回它原來佔據的 “ 巢穴 ” , 靠的就是那敏銳的鼻子[1]。

參考文獻

[1] 江文, 魚的眼耳鼻. 小學生導讀,2002



一家之風


魚的鼻孔是作為嗅覺使用。

大多種魚的嗅覺器官是一個盲囊,裡面有嗅覺感受器,鼻孔是嗅覺感受器的開口,而鼻孔上還有一個瓣膜將鼻孔分為兩部分,使得盲囊成為管狀。由於鼻孔位置的前後差異,魚的兩個鼻孔分別被稱前鼻孔和後鼻孔。前鼻孔是進水口,而後鼻孔是出水口。當水流通過時,一些氣味也會被嗅覺感受器捕捉到,魚就能根據氣味判斷出周圍環境的情況,如是否有食物、是否有危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