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基建狂魔”這個稱號應該說在全球都響噹噹。

“8小時拆橋,9小時通路”“一覺醒來三層樓蓋起來了”“129天建成博鰲機場”,這些耳熟能詳的“段子”近幾年頻頻刷屏。

但成就“基建狂魔”的不單單是指這令人咂舌的速度,安全優質更是一個制勝法寶。

有這樣一支國家隊,從長安街兩側的現代建築到城市副中心重點工程建設;從T3航站樓到新機場的高標準建設;從2008奧運場館到2022冬奧會基礎設施;從北京市多條地鐵線路到“南水北調”工程。都能看著他們的身影。

作為一家擁有22個經營單元,業務範圍涵蓋節能門窗、保溫材料、盾構管片、建築構件、工程檢測、物流服務、幹混砂漿、PC構件、混凝土和外加劑等多方面的公司,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可謂一個全能選手。

2014年,我國大力提倡“綠色建材”,節能環保一時成為圈內的時髦詞。但早在2012年,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就立項研發一款獲稱“改變世界的新材料”——氣凝膠,又稱“最輕的固體材料”。

2019年6月1日,北京建工新材公司正式對外宣傳氣凝膠產線投產,單條線年產能達20萬m2。

但讓人不解的是,給人“大老粗”印象的建材企業,為什麼突然研究“最輕的固體材料”?如果將“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又會怎樣呢?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陳喜旺在本期《大國之材》給了我們答案。

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以下內容來自《大國之材》與陳喜旺的對話整理)

走最安全卻又最艱難的路線

大國之材:北京建工新型建材2012年立項研發氣凝膠的背景是什麼?

首先是當時大背景是國家層面要求建築節能。國家政策規定,從65%節能到期後,逐步實現全國75%節能。節能主要靠什麼?靠圍護結構的保溫材料。有這樣一個政策,那麼就會催生出很多新的保溫材料。

第二從材料層面,按理說傳統保溫材料比較好的是有機材料。有機材料保溫比較好,但是防火性較差。所以建築大樓著火多半是保溫材料引起的。如果要更好的防火,就得是混凝土泡沫,它是無機材料。但它會很厚、不節能,所以說建築的保溫和防火就是一個矛盾,很難實現。

所以2011年國家公安消費部出了一個文件,要求全部使用A級防火材料,對於既能解決節能又能保溫的防護無機材料,當時是一個行業難題。氣凝膠就是能夠同時滿足保溫又能防火的A級防火保溫材料。

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北京建工新材第一卷氣凝膠合格產品下線

大國之材:氣凝膠早期因製作困難且成本高昂,一直被用作太空用品,北京建工新材公司為什麼要選擇氣凝膠作為保溫材料?

其實截止到目前為止,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氣凝膠在軍工、航天領域都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比如現在的衛星車就還在用氣凝膠材料。

我們當時為什麼選了氣凝膠呢?唯一能夠解決既保溫又防火這些問題的材料,在那個時候也好,在現在也好,它都是唯一的答案。

比如說,如果在65%節能標準時代,普通的保溫材料用5公分厚就行,但節能標準越高就意味著對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在75%節能標準時代,傳統保溫材料得用10公分厚度才能達到保溫要求。但是建築裡面的保溫材料,超過10公分就很難施工了。

如果使用新型保溫材料,它很薄一層就能滿足要求。節能標準越高,它們的區別就會體現得越明顯。而且氣凝膠還具有絕佳的阻燃效果這一優異性能,隔著氣凝膠,1000℃也燒不壞鮮花。

大國之材:聽說氣凝膠對生產的過程需求極其嚴格複雜,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國企與民營企業在新產品的推進上有什麼不一樣?這跟選擇的工藝路線有關係,我們的路線跟美國NASA宇航局是不一樣的。生產路線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是常溫常壓路線;第二類就是超臨界路線。但超臨界又分兩種,超臨界乙醇和超臨界二氧化碳。

常溫常壓路線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粗放,但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引入一些雜質,因而產品性能會受影響;超臨界路線生產的產品性能更優異,但超臨界乙醇生產工藝需要讓介質乙醇達到可超臨界狀態,溫度需260℃以上,還處在7-8兆帕的壓力狀態,這就存在很大的爆炸隱患。

超臨界二氧化碳是三種路線中,生產工藝最複雜、對設備要求最高的,但因為CO2是惰性氣體,將它作為介質工藝溫度只需超過31℃就行,所以生產很安全。

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北京建工新材氣凝膠生產線

因為我們是國企,格外重視安全和品質,不允許存在任何安全隱患,再加上一票否決權,所以前3年在路線選擇上是有很大爭議的,後來我們請外面的專家團,最後經過系統的分析評估,我們最終選擇了走超臨界二氧化碳路線,安全,但很難。

這其實也是國企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有足夠的耐心和資源投入來生產最有保障的產品。

大國之材:目前氣凝膠行業存在哪些發展瓶頸?

北京建工新材公司打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氣凝膠在航天軍工領域應用還算比較成熟。但從民用的角度,規模化生產其實不是特別成熟。

第一,還沒有標準化,沒有一個標準的東西可以複製,包括工藝路線,有的走常溫常壓路線,有的走超臨界路線;

第二,整體產能沒有釋放出來,其實全國產能加一塊也沒多少,只要氣凝膠一個功能得到全面開發應用,這點產能也供不上,但產能跟市場訴求和工藝路線也有關係;

第三,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生產工藝沒有標準化就會導致產品質量得不到規範;另外目前市場上常規氣凝膠比較多,特種的氣凝膠比較少,有種大材小用的感覺。比如說1cm厚度的可以做出來,但1mm 、2mm就做不出來了,這個行業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前期的市場導入期;

第四,這個行業其實產學研是斷層的。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其實從2016年就成立了一個工信部授權的氣凝膠創新應用推進中心,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平臺,能夠把高校、工藝設計、企業、工程聯合在一塊,儘快建立行業標準,推動行業發展。

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北京建工新材氣凝膠生產線

新型建築材料還是得靠國家去強推

大國之材:氣凝膠作為生產成本高昂的一款新型材料,很難讓人把它與一般的建築材料相提並論,您認為它應該如何打入建材市場?

建築行業的材料最好是能夠經濟實惠一些,因為這個行業對價格比較敏感。氣凝膠目前在建材行業的應用還不是大面積的,但我們公司下定決心要把新型的材料用到建材上面去。

我們一直在做實驗,嘗試去看在哪些方面能夠實現它真正的市場價值,比如像建築外保溫目前就不合適,建築外保溫對材料阻燃性能沒有高要求,氣凝膠可能薄了幾公分得貴幾倍價錢,就划不來。

但比如一些別墅,它的屋面都是彎曲的,這對保溫材料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再比如高層屋頂的隔熱沒做好,頂層房屋就熱得慌;還有一些對空間很敏感的領域,比如建築裡面的密封管道、熱力管道這些地方;還有石油管道、高溫設備等大型高要求工程,都是目前應用量較大的領域。

就是對保溫阻燃要求特別高,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的領域,氣凝膠已經在先行進入了,等產能釋放出來後,成本降下來,那時候的應用範圍就會更廣闊。

如果用“最輕的固體材料”用來建房子,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 北京建工新材氣凝膠研發室

大國之材:我國氣凝膠行業目前發展如何?

與國外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你要說差距,那就是國外跟咱有什麼差距。國內目前有五六家企業在生產氣凝膠,有專門用於軍工的,也有民用的,中國的氣凝膠產業化和應用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

一方面,國外主要就是美國在用,美國在航天軍工上應用較多;然後在工業領域的話,發達國家原本的建築節能標準就比較高,起點就高,所以市場對節能環保的訴求就不像咱們有這麼大缺口;而且像國外的這種產品,它成本比國內還高,就更加不容易推廣出去。

大國之材:聽說氣凝膠也是高鐵阻燃材料的備選材料,作為“世界最有前景的十大新材料”之一,您認為它還有哪些潛力沒開發出來?接下來氣凝膠將在哪些行業開展大規模應用?

氣凝膠它有十幾個指標都是保持世界領先的,但現在我們基本上應用的都是它的保溫性能,其它指標都還沒開發出來。為什麼說它是“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它是最好的絕緣材料、最好的吸附材料,但目前都沒有開發應用。

現在看來,氣凝膠在石油石化方面的隔熱應用也很多了;最新也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領域做絕熱防護,除了保溫阻燃還包括防爆;甚至冷鏈物流等,只要是節能減排,所有跟溫度相關的,這些領域基本上在陸續鋪開了。

在吸附、絕緣等方面,它的前景也很好,但目前應該還看不見。

大國之材:都說“一代材料、一帶裝備、一代產業”,縱觀整個建築行業發展史,您認為材料對建築的影響是否同樣重要?

這話非常對,我對材料情有獨鍾。兩院院士2000年給國務院寫報告的時候。導論第一句話就是“材料是人類進步的階石”。目前很多行業受制約,其實還是材料這個關鍵問題沒解決,所以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同的。

建築材料體量大,但是氣凝膠等新型保溫材料可以減少保溫材料的厚度,還能節約空間。其實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比如說有一天裝配置結構裡面,五公分厚的氣凝膠就可以代替整個牆,還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這樣房子是不是很精緻?

大國之材:很多人對建築材料的一個直觀印象就是水泥、磚塊、沙子、鋼筋,您認為應該怎樣引導大家認識到新型建築材料?

我覺得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尤其是國家政策的推進。建築的能耗是最高的,現在國家在提倡節能減排1000萬,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建築能耗。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建材節能減排就意味著只能使用新的材料了,沒有新的功能材料,節能減排就推不下去了,所以說國家政策對節能減排的重視就會去引導新材料。從供給側來說,傳統材料已經是過剩的,新的材料現在又供不上,所以國家也在積極推進改革,只不過可能稍微需要一個過程。

內容來源:大國之材,新材料在線,歡迎加入機加工人脈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