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敲響“武漢十二鑼”,用音樂向抗疫人士送上最誠摯的愛

鑼聲依次炸裂,由高到低,餘音悠長,撞擊著人們的心絃。當地時間2月15日晚,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伊麗莎白音樂廳,中國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執棒安特衛普交響樂團首度奏響新作《武漢十二鑼》。這是譚盾為正與新冠肺炎疫情作鬥爭的武漢人民創作的作品,鑼聲中蘊含著對人類生命的讚美,對武漢人民、全國乃至世界各國各地忘我支撐武漢的醫護人員的崇高敬仰。

譚盾敲響“武漢十二鑼”,用音樂向抗疫人士送上最誠摯的愛

圖說:譚盾指揮中 新華社圖

舞臺最前排,懸掛著兩面直徑超過1.5米的古銅色大鑼,另有大小不等銅鑼環伺,隨著樂手的圓錘輕輕落下,《武漢十二鑼》首度被奏響。站在舞臺上,譚盾這樣解釋自己的新作和創作初衷:“武漢是楚文化的中心,楚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與自然和人類最緊密連接的精神紐帶。我們今天帶來武漢鑼,將武漢古老的文化呈現出來。”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開始,譚盾就密切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從那時起我一直在尋找一份武漢與世界相連的情感表達。”事實上,武漢的名字早就因為中國美好的音樂文化而享譽世界樂壇。“因為世界上最好的鑼、最好的鼓、最好的鑔都是Wuhan製造的。”譚盾說:“武漢的大鑼在世界各地的交響樂團中被用來演繹貝多芬、馬勒等大師經典作品,從柏林愛樂到紐約愛樂,從荷蘭皇家劇院到費城交響樂團,無一例外都是在使用武漢大鑼。”而這也是他此次選擇鑼作為作品主樂器的原因。

譚盾敲響“武漢十二鑼”,用音樂向抗疫人士送上最誠摯的愛

圖說:譚盾介紹《武漢十二鑼》的創作背景 新華社圖

這部《武漢十二鑼》是譚盾在紐約飛往布魯塞爾的飛機上,不眠不休、一氣呵成地創作而成。他選擇用銅鑼將武漢與世界連接,用音樂向抗疫人士送上最誠摯的愛,同時向世界傳遞“有愛無疆、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望。在譚盾看來,《武漢十二鑼》不僅代表著十二時辰、十二節氣、十二生肖裡體現的生命輪迴,更代表著一種精神文化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它呼籲人類共同對抗病毒。

譚盾敲響“武漢十二鑼”,用音樂向抗疫人士送上最誠摯的愛

圖說: 譚盾演奏武漢大鑼 網絡圖

此次,譚盾將音樂會的主題定為“人類、地球、武漢”,就是希望傳遞一個最強音——在武漢發生的一切,關乎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每一棵草木,每一片疆土。而這也是中國祖先留下的“天地人和”的精髓。

樂曲中,以大鑼的打擊樂為核心,聲聲錘擊中孕含著千變萬化的可能,讓音樂和節奏帶領人們用心去感悟災難之中生生不息的人類精神。

一直以來,自然都是譚盾音樂重要主題之一,在日本海嘯之後,他曾創作一部打擊樂協奏曲,叫做《大自然的眼淚》。譚盾的音樂理念中蘊含著天地自然:“我們都是自然的一員,人與動物要互愛、人與萬物要和諧,這是我在很多作品中都表達過的信息。”(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