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的“住”和“食”


疫情當下的“住”和“食”

疫情當下的“住”和“食”

疫情當下的“住”和“食”

一、疫情當下的“住”

所有的房開,都力求短週期,高週轉。從全面拉響警戒至今,受這次大規模疫情影響,各地售樓處看房者幾無。有很多人看衰今年樓市,我想未必!

前幾天恆大通過多個平臺掀起了線上互動,昨天又率先降價推全國七五折,這些舉措不一定立杆見影,但對疫情結束後的市場肯定會產生決定性影響,表面看恆大似乎在降價甩貨,實則是為下半場蓄力擴陣。

住宅的競爭策略或將迎來鉅變,宅家抗疫倒逼著大眾去思考對未來生活空間新需求的問題,因不滿於現有居家的限制和不斷萌生的安全距離感,改善性住房或將成為新剛需,低容低密特點、雙拼聯排或將成為中產大眾不遺餘力追求的產品,而在疫情中飽受續租之苦的租房族也會拼盡全力去實現首套購房。

一季度仍考慮穩住價格的房企應快速決策了,當降則降,不應錯過二三月的黃金時機。否則,待到春暖花開疫情結束之日就是失守市場之時。

二、當下的“食”

2003年爆發非典,2004年一站式的購物中心興起,可以說非典傳染病與購物中心擦肩而過。隨後的十幾年裡購物中心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催生和造就了一批批知名餐飲品牌。

購物中心是盒子商業,比拼聚客力,需要客流來支撐商戶經營,人氣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業績。這次新冠對盒子商業的打擊是致命性的。我想,如何與商家一起抱團取暖,實現突圍就成了對甲方管理層和投資人的一次大考。

我相信即便疫情解除,在較長時間內也少有人敢堂食聚集就餐,大多會傾向選擇打包或外送的方式,餐飲投資人如坐針氈是有理由的,未來的營收能覆蓋住門店的人力成本就應燒高香了。

甲方減免租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自救求生才是唯一出路,地方菜和中式簡餐破局機會大,可積極開發寫字樓實現工作餐配送;而對於居家消費客群,應主打健康新鮮美味,深圳已有餐企開始推出了烹飪直播+鮮菜切配的服務;特色餐飲和時尚餐飲可能會很艱難,或要等到人們健忘了才有全面復甦的機會。

我認為餐飲的未來屬於手藝人而非簡單的食材搬運,行業洗牌已經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