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封來自女兒的家書,是抗疫一線無數“小家”支持“大家”的樸實寫照

這兩封來自女兒的家書,是抗疫一線無數“小家”支持“大家”的樸實寫照

上週末,筆者微信朋友圈裡兩封“隔空傳送”的家書,叫人動容。一封,是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女兒寫給老家父親的;另一封是讀高三的女兒寫給在武漢抗疫一線崗位上媽媽的。

兩封家書浸潤著滿滿的關愛和感恩,字裡行間流露著對親人的鼓勵和祝福。

爸爸,生日快樂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昨天寒潮突至,給寂靜的武漢增添了許多清冷。我和同事們穿著統一發放的禦寒軍大衣走在上班路上,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這雪花裡,該是多麼的浪漫和美好!

來到武漢已經二十多天了,每天依舊忙碌,但是看到病人們逐漸好轉時的開心,我也從心裡替他們高興。面對這次疫情,勇敢站出來的人千千萬,我只是做了一個醫護人員該做的,而家人們的支持也給了我很多感動。21日科室將搶救留觀室改為隔離病房,覺得這次沒那麼簡單,晚上提前給媽媽打好“預防針”,說春節可能回不去了。23日報名後我一直想瞞著,直到瞞不住再說,後來想想爸媽不是不明事理的人。24日在機場辦好行李託運,給爸媽去了個電話,媽媽和妹妹從知道我要來武漢的那一刻就擔心個不停,一直哭,而爸爸卻出奇地冷靜,堅定地說了句“安心工作,照顧好自己,一定要小心,為你感到自豪”,就掛斷電話。後來的每天,他們閉門不出,說不能給我拖後腿。再後來,村裡的道路封了,村裡急需志願者。哭鼻子擔心我的妹妹帶著妹夫果斷報名,堅守在村口耐心勸說鄉里鄉親……

明天,是爸爸生日。原本正月初三值完班就回老家和他們團圓,原本還打算去拍一張全家福,現在我們每天在視頻裡互相安慰,互相鼓勵。謝謝家人們的支持,有你們,我什麼也不怕。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願疫情早日過去!

这两封来自女儿的家书,是抗疫一线无数“小家”支持“大家”的朴实写照

圖說:遠在武漢的丁紹榮給安徽老家的父親寫信。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致親愛的周女士(我最愛的樹洞小姐):

展信佳!

在我的印象中我真的很少寫信,也覺得“展信佳”不過是一句格式上的套話,可是今天我才明白這三個字裡包含著多少殷切的期盼。

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4日,你踏上了去武漢的征程。從1月24日到2月14日已經過去21天,不知你在武漢是否一切安好。但你且放心,在這21天裡,每一天我都過得很充實,只是會在每一個停頓的不經意間想起你。想起和你一起度過的數九寒冬,而今也期待起可以早日寫完“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字;想起我們這個寒假未完成的約定:去故宮看雪景,去吃心心念唸的美食,去看一場電影;但在更多的時候,我會想你,我會想你換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不知多久勒痕才會消退的口罩,然後義無反顧地衝進隔離病房的樣子,就像電視上許許多多醫務工作者做的那樣......

我只是想你,希望你在武漢一切安好。我曾問你何時可歸,其實我知歸期未定,不過想求一個心安。你告訴我等春暖花開,疫情消散,你自歸來。“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華去復來,”如今才懂其中深意,也對“風雪夜歸人”多了一份幻想與憧憬。我也問你,為什麼非去不可?你告訴我,你想保護這個“家”,這個國家,你說你在前面守住了,我們才安全,你才安心,說中國這麼大,不只有你一個人想救她。所以我不再糾結,我支持你做的決定,這是屬於你生命的色彩,我也相信你可以。

偶爾也會在各類公眾號上看到關於你,關於你們的消息。我特別想問你累嗎?即使我知道你會告訴我不累,因為治病救人是你畢生的理想追求,所以你成為了一名醫生,從此心甘情願,無怨無悔。我見過你為了更好的職業技能選擇考研的堅定,也見過你挑燈夜讀、日日早起的辛苦,也見證了你在除夕夜匆忙趕去武漢的背影,厚重防護服下看不真切的臉龐;我看到更多的是你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熱愛與堅守,你對待生活的積極與樂觀;你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責任與擔當。但我想告訴你,我和你一樣在努力成為很厲害的人,我也可以成為一個安全可靠的樹洞,如果覺得累了、想哭的話可以找我啊,沒有必要如此堅強,你是女戰士,也是我想竭盡全力保護的女孩子啊。都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雖然很少見你哭,但我依然想把所有的糖果都給你,希望這樣可以給你前行的力量。我支持你去馳援武漢,去實現你的人生價值,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也一定會平平安安地回來。你也要相信我,愛是永不落幕的追隨和無條件的信仰。雖然虛室生白的境界有些難,但我仍然願你吉祥止止。

長路漫漫,人生海海,我想起一句我特別喜歡用在作文裡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上下求索是你如今的狀態;還有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必功不唐捐,定如願以償”,功不唐捐是我對你們的祝願。

《飄》中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從病毒感染初期到爆發期,你們和病人從不言棄,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源源不斷的好消息在向我們走來,我為你感到驕傲,也相信你一定可以。

在春天到來之前,我們等它,未來總是值得期待。

無悔!必勝!

兩封家書裡的主人公是丁紹榮和周東花,均為奉賢區中醫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是奉賢區第一批加入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醫護志願者(奉賢區首批赴前線共15位醫護)。

丁紹榮和周東花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母親;都在醫護崗位上工作超過了10個年頭;都是在看到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招募通知後,第一時間報的名。如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危重的病區,她們已經工作超過三週。

2月17日是丁紹榮父親的生日,看到這份特別的生日祝福,性格內斂、不善表達的他,嘴裡最先說出的是這三個字,“長大了。”

这两封来自女儿的家书,是抗疫一线无数“小家”支持“大家”的朴实写照

圖說:丁紹榮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中。

“印象裡畢業離開我們去上海之後,女兒每天一直是按部就班,平凡的工作,平靜的生活。她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與我們父母也有代溝。沒想到這個新年突然遭到新冠肺炎疫情,女兒主動請願去到疫情主戰場。在經歷了20多天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她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變成了一個堅強的戰士,可愛的天使,暖心的女兒。”

這位父親心裡都知道。他知道丁紹榮有時要穿著密閉的防護服連續工作8、9小時,裡面裹著汗水,甚至還有淚水;他知道女兒一個人要服務好差不多20個床位,倒水、餵飯、處理病人大小便,事無鉅細,而每個床位的病人都攜帶著危及人命的病毒;他也知道女兒一到武漢就開始發燒,因為害怕影響整個團隊,精神壓力巨大經歷痛苦的煎熬,好在後來確診是普通感冒……

即便都知道,他從不主動打電話、發消息給女兒,只是囑託她每天在朋友圈務必發一條信息報平安,“怎麼可能不擔心,其實我都知道,爸爸是怕打擾我工作,影響我休息。”丁紹榮說。於是才有丁紹榮微信朋友圈裡每天雷打不動的六個字,“一切安好,勿念”。

周東花的女兒黃暄說,知道媽媽報名去武漢時,自己滿心不願意,“不想媽媽很厲害當英雄,只要是自己的媽媽就好。”

可縱使萬般不捨,最後還是擦乾眼淚來為媽媽送行,並把來不及寫完的這封信偷偷塞進了媽媽的揹包。隨後的日子裡,女兒每天會把一日三餐發在全家群裡,以此讓媽媽知道家裡一切都好,並告訴媽媽不用回覆,保護好自己,早日平安歸來。

大年三十抵達武漢,打開女兒送的“禮物”已是大年初二的晚上。因為時間緊急,在出徵前,周東花沒來得及與女兒好好告別。

这两封来自女儿的家书,是抗疫一线无数“小家”支持“大家”的朴实写照
这两封来自女儿的家书,是抗疫一线无数“小家”支持“大家”的朴实写照

圖說:周東花(右)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中。

筆者好奇“樹洞小姐”的稱呼怎麼來的,“她在學校住宿的,我常和她說,‘有啥心事常和我說說’,我是她的大樹洞!”周東花笑著說。

母女二人平時關係勝似“閨蜜”,離開即將要高考的女兒,周東花也是滿心不捨。但是看到女兒給自己的信裡,寫滿了對自己此去一線抗擊疫情的深深祝願。她眼角有淚,心卻比任何時候都要堅定。

這兩封家書裡沒有大悲大痛,沒有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但在“戰疫”的前後方,正是“大家”背後無數這樣的“小家”,以這樣樸實的方式,組成抗疫一線最為堅實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