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最能體現各國工業實力的武器裝備分別是什麼?

FCG馮春光


德國:虎式坦克,(希特勒的電鋸)MG42通用機槍

美國:航母戰鬥群,工業和戰爭機器的集大成者

蘇聯:T-34,爛得快,修的快,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的管風琴)

日本:零式戰鬥機,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


生而自由3


二戰中最能體現各國工業實力的武器裝備,基本上並不是進攻性武器裝備,而是負責後勤運輸的非戰鬥裝備。

首先非戰鬥裝備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最好的尺子,畢竟在打仗之前非戰鬥裝備的普及量並不是滿編狀態,像是步槍、子彈、火炮之類的武器可以實現儲備,然而像是卡車、吉普車、運輸機、登陸船這類裝備又怎麼可能大量儲備,畢竟大量儲備這類裝備就是等於佔用有限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完全可以被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

縱觀二戰運輸設備即使一面鏡子,它照出了參戰國的工業實力。就例如德國,雖然攻擊型裝備非常不錯,但是運輸裝備呢?最好的也只有一些半履帶車、卡車、還有一些比轟炸機都低一個檔次的運輸機,剩下的就是騾馬運輸車了。

還有就是日本,它的工業能力就更加的糟糕了,陸地運輸最起碼還有卡車撐門面,最慘的當屬海軍了。當時日本陸軍想要登陸東南亞島嶼,可是連像樣的登陸船都沒有,只好使用普通船開到距離海岸足夠近的位置,然後士兵趟著水上岸。

在二次大戰期間,工業能力最強悍只剩下美國了。畢竟空中有c47運輸機、陸地有卡車、吉普車、運輸裝甲車、海上還有希金斯登陸艇以及各種兩棲裝甲車。當然這些都只是一線運輸裝備,向後方運輸裝備的製造量就更加的誇張了,就比如鼎鼎大名的自由輪。

從1941~1945年總共建造了2751艘,其中頂峰時期可達到每天下水一艘的速度。也正是因為有自由輪的參加,才使得美國可以把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歐洲和太平洋戰區,好讓美國大兵可以攜帶足夠的武器與補給跟敵人作戰。


九品侍衛


很高興回答此類問題,已經千呼萬喚,再不寫就有失頭條作者的身份了,誰叫咱是為文字而生的呢!二戰期間,各國都有優秀的一線裝備列裝部隊,而且隨著戰爭的進程,戰事的慘烈程度,前線部隊的實戰需求而不斷升級,到最後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戰爭初期,德國的前線部隊的一線裝備幾乎對盟軍和歐洲全境形成壓制性的優勢,用句時髦的話就是碾壓整個歐洲大陸。德國的閃擊戰是裝甲部隊與空中強擊梯隊交替掩護而大獲成功的。這一進程中,斯圖卡和裝甲擲彈兵的威力不可小覷。對盟軍的步兵及前線陣地的突破極為有效。但這一情況在冬季來臨時出現轉機,裝甲部隊的油料和補給成了主要的矛盾。而且蘇聯大量裝備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炮對德系坦克毀傷嚴重。本來的優勢變成劣式,德國的虎式坦克是二戰期間最好的陸戰之王。而蘇聯的卡秋莎則是改變歷史的陸軍火力覆蓋神器,用專業術語解釋就是集火團滅的神器!此外,英國的蘭開斯特,美國的B29都是二戰期間最優秀的戰轟。當之無愧的死亡之神。海軍方面,德國俾斯麥是公認的最好的重巡,而日本大和號不過是大點而已。殲擊機品種較多,零式和雅克是最優秀的殲擊機。雖然美國人最後控制了制空權。艦載機是日本和美國的天下。當然航母是二戰期間海戰之王,日美的多次大海戰幾乎包攬了所有的精彩戰役。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U艇,它是二戰期間毀傷盟軍戰略物資及總噸位最多的終極殺手,沒有一艘盟軍戰艦不懼怕大西洋下的群狼。當然最好的武器是美國科學家馮布勞恩研發的那個小玩意,即徹底摧毀了日軍的敢死決心,也從此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至此,世界永無寧日。最後說一句,但願世界上不再有戰爭,兒童們永無戰亂之災,用海明崴的一部書名來作為結束語:永別了,武器!

謝謝🙏軍迷們的支持!在頭條世界裡有你們真好。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