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許三觀》改編自中國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是由河正宇執導並與河智苑主演的電影。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影片講述的是身處社會底層的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系列人生危機的故事。該片於2015年1月14日在韓國上映。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無奈,只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是因為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為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癒,於是,他走進了醫院。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第四次賣血是1958年的“大躍進”、大鍊鋼和大食堂之後,全民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的“嘴巴牙祭”也無濟於事,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後,又找到了李血頭。第五次賣血是因為下鄉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並將賣血的錢直接給了一樂。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後,二樂所在生產隊的隊長又來了,為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由於“血友”根龍連續賣血後死亡,讓他感到了恐懼。就在這之後不久,二樂揹著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為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可李血頭不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設計好旅行路線,在六個地方上岸,“一路賣著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40年以後,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40年來,每次家裡遇到災禍,他都是靠賣血渡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開始哭”……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看了電影的觀後感

動亂的歲月裡,為了一個個理由,而這些理由的根源就是為了他的家庭能夠存活下去,一次一次不得不去賣血來維持生計。當他的非親生兒子得了肝炎去上海治病,他竟一路賣血,在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賣了四次血。在大冬天一個50多歲的老頭用碗舀著河裡冰涼的水一口氣喝了八碗,賣了血後在避風的牆角曬太陽依舊瑟瑟發抖的鏡頭讓我心酸不已。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在這一場場賣血場景的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凡人作為父親的義無反顧而承擔的巨大責任。他用這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方式——賣血,在苦難中頑強的生存。他用賣血來抵抗生命中的苦難,丈量苦難的長度和強度,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眼淚,溫情,堅強和不服輸的精神。面對苦難和悲劇性的命運,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在這裡餘華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苦難和不幸無處不在,直面苦難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式,要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如果說滾雪球層層積累的主題彷彿命運由緩至疾的敲門聲,預示著某種出人意料的重大問題的逼近,那麼,鐘擺式的往復則意昧著一種寧靜、祥和、忍耐和達觀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活著。在眾多苦難面前,許三觀始終有一種幸福感。在勝利飯店“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酒要溫一溫”成為了他賣血人最大的滿足與幸福。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感嘆自己這輩子還是生活在好時代,沒有經歷糧食極其缺乏的荒年,沒有餓到只能喝粥的地步,生活無論是環境還是條件都大大的進步,但也阻止不了對他的精神的欣賞,欣賞那直面苦難的擔當,欣賞那種親人間團康的氛圍,欣賞那簡單的快樂,是實實在在。一頓豬肝配黃酒的飽足感,幾張幾十塊錢的富裕感,那就是滿足與快樂,可以追逐的充實的滿足、快樂。而現在,我們這代人的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種是毫無念想的虛廢,一種急功近利的索求,但相同的是我們已經沒有人在意奮鬥,當擔,跨越苦難的意義,而是金錢的萬能性,在金錢中生長,在金錢中滅亡……

敢於揭露生活底層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被韓國拍了電影,看哭了

電影真的很好看,非常時期不能出去,可以看看電影喔!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