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快遞小哥組了一個什麼“局”?

豫論場丨快遞小哥組了一個什麼“局”?

□侯皓

這次戰“疫”,武漢金銀潭醫院被大家所熟知。它挺立在戰鬥的最前線,宛如一個牢不可破的堅強“堡壘”,溫暖了無數國人的心。

這個散發著溫暖的醫院,也被許多人溫暖著,其中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快遞小哥汪勇貢獻的熱量尤其大。網絡上有不少關於他的報道,其中《新民晚報》的標題是《快遞小哥搞定金銀潭醫護難題》。

汪勇真是給奮戰在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幫了大忙。從最初接送他們上下班,到之後為醫院解決就餐問題,再到後來成為醫護人員的生活“秘書”......報道說,截至目前,他一共為1000名醫護人員提供服務,接下來還會更多。

這乍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我們知道,疫情肆虐下的武漢,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所有黨員幹部、政府機關都在“高負荷”地開展工作,國家資源也在緊張地調配之中,但即便有舉國強援,工作也很難做得面面俱到,存在著不少治理盲點。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毫無資源的快遞小哥憑什麼能為金銀潭醫院解難呢?

我覺得弄清楚這個問題,可以為“社會治理”這個熱點話題提供一點建設性的參考。

汪勇是沒有資源,但他有社會責任感。這是後來事情發生的動因。大年夜,當他看到一位護士希望有車送其回家的求助信息後,汪勇做出了一個關鍵選擇。

他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想想看,當時武漢的公共交通“停擺”,就連政府的治理“觸角”都已經夠不著這位護士,正在與家人吃年夜飯的汪勇也大可以置之不理,但他卻毅然伸出援手。往小了說,這是熱心腸、同理心、惻隱之情在“作祟”,往大了說這就是社會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感召,是蘊藉在許多人身上,日用而不覺的一種“基因”。

社會責任感是把個體與社會緊密聯繫的紐帶,是大眾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治理的邏輯起點。正因為有了它,每個普通人才能自覺成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主角”,而不僅僅是作為被治理的“對象”。

汪勇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變成一個“組局”者,許多企業、個人紛紛來援,變成“局中人”,因為大家志同道合。

他們因社會責任感組織起來,分工合作、高效運轉,不但解決了醫院的後顧之憂,還成功地填補了政府治理的一片盲區。我想,在這次戰疫中,人民戰爭的威力充分顯現,其中又湧現出多少“汪勇”呢? 社會是大家的社會。在治理過程中,政府肯定不能缺位,但絕不應該、也不可能做到“無遠弗屆”,所以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力量。

有句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我們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不正是愛的表達嗎?

豫论场丨快递小哥组了一个什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