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亮:以疫情應對為契機加速提升國家數字競爭力

2020年春節前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雲服務、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前沿科技在政府指令和疫情信息傳遞、救援物資跨區域調配、救援資金募集、社會力量動員和科研支持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貢獻。總的來說,互聯網行業在抗疫情、穩經濟中充分體現了穩定器的作用,增強了國民經濟應對危機衝擊的“韌性”。

後續在恢復經濟發展這個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上,數字經濟如何進一步發揮其獨特優勢,是當前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需要考慮的課題。而這首先需要我們對疫情對數字經濟的影響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我認為此次疫情對數字經濟行業同樣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影響較為複雜,危中有機,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差異。

第一,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服務器、電子元器件、5G設備等數字經濟所依賴的硬件設備生產製造企業因停工停產及需求抑制而受到衝擊,生產能力目前正在隨著復工復產而有序恢復。據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2020年第1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可能同比下滑30%。

第二,線上線下融合程度高的業務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嚴重依賴線下物流和配送的電商、外賣,線下掃碼支付,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住宿,攜程等在線旅遊服務,依賴線下拍攝的網絡影視和綜藝節目製作,依賴地推的互聯網創新業務等等。與此相反,新聞資訊、社交、數字內容等純線上業務則未受波及,甚至用戶時長有所增加。

第三,傳統企業發展勢頭走弱同樣會對互聯網企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在線廣告收入佔很多互聯網公司營收的一半以上,而線下經濟的疲軟勢必會減少企業的廣告投放,從而給互聯網公司形成很大壓力。此外,線下經濟的走弱也會減少其雲計算服務的採購預算,而之前業界普遍預計雲計算服務將是互聯網行業2020年新的重要增長點。

第四,在線辦公和生產協同、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創新業務在疫情期間得到較快發展,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釘釘、丁香園、騰訊課堂、猿輔導等典型APP下載量和用戶數均增速明顯。比如,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丁香園此次春節期間的日活躍用戶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222%,騰訊健康小程序10天上漲70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些業務大部分都是免費使用,其商業模式尚在探索,因此雖然用戶數季暴增,但短期內對互聯網企業的利潤增長難以形成太大貢獻。

第五,2003年SARS疫情培養了個人用戶的網絡使用習慣,助推了以電子商務為典型代表的消費互聯網發展。從目前的發展態勢判斷,此次疫情有助於培養企業和機構用戶的網絡使用習慣,會對中國傳統經濟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會產生“倒逼促進”效應,從而推動產業互聯網向縱深發展。

第六,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既有需求側的一面,也有供給側的一面。需求側衝擊容易被普通大眾所感知,而實際上供給側的影響更為“傷筋動骨”,需要給予更多關注。數字技術作為一項通用賦能技術,在需求側的交易信息匹配和供給側的生產效率改進方面均可以貢獻力量,有助於助力經濟回穩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國民經濟的“韌性”和全球市場競爭力。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為了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我們不能僅從應對疫情衝擊的短期視野來考慮,而是需要站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浪潮的戰略高度來進行政策的頂層設計;需要改變疫情中暴露出來的信息孤島和平臺形不成合力問題,以產業互聯網整體框架和國家戰略來統籌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改造進程;需要以疫情應對為契機,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的上雲上平臺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需要以科技的力量破除醫療、教育和社會治理等領域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弊端,將數字經濟的發展轉化為國家數字競爭力的提升,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最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為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本文是在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線上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