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魚——嚴重破壞水生環境,並且讓中國的吃貨們認了慫。

清道夫魚又叫吸盤魚,它的老家是南美洲,因為生命力極其頑強,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生存下來,可以說是魚類中最能活的了。而且它的食量驚人,一天可以吃掉自身體重的3倍以上,繁殖的方式也讓人驚訝,作為一種外來物種,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發現它的天敵。

清道夫魚——嚴重破壞水生環境,並且讓中國的吃貨們認了慫。

清道夫魚對環境的影響

這種魚沒有毒,全身呈現出灰黑色並有白色條紋。全省表面有許多骨頭,頭部扁平背部有的高高的魚鰭。它最大的特點是魚體下半身有許多吸盤,能夠附著在水中的石頭上。它也能在陸地上爬行,並且離開水也能存活十多天。所以因為體型的原因,它又被叫做琵琶魚。

清道夫魚——嚴重破壞水生環境,並且讓中國的吃貨們認了慫。


這種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在水中基本沒有天敵,而且對水生環境有很大影響。它的食量很大,一頓就可以吃掉許多其他魚類的魚卵,很容易對其它魚種進行毀滅性打擊。並且清道夫魚的產卵量很大,小魚苗的成活率也非常高,只要是一個池塘中有幾條清道夫的存在,那麼經過幾個月的繁殖,清道夫的數量就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清道夫魚——嚴重破壞水生環境,並且讓中國的吃貨們認了慫。

中國吃貨們對清道夫魚認了慫

清道夫魚之所以叫清道夫,是因為它的前身就是專門用來清理河道中的垃圾而存在的,因為這種魚長期生活在有汙染的水中,重金屬含量超標,所以不能吃。

這種魚,全身是骨頭,肉質也非常少,除了體內含有大量病菌之外,沒有什麼可以食用的價值,所以不建議食用。

清道夫魚——嚴重破壞水生環境,並且讓中國的吃貨們認了慫。

最後

這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魚類,在當地是一種可食用的魚類,清道夫魚的口唇發達如吸盤,全身覆蓋著盾鱗,體表顯得非常粗糙。由於清道夫魚有飲食垃圾、水藻的習慣,所以在傳入我國後,一般是商販向客戶推薦用來清理水池的魚類。但是清道夫身上的骨頭多並且肉少,其肉質粗糙,營養價值非常低,所以沒人願意食用這種魚類。並且清道夫魚的腹腔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或寄生蟲,就算有人嘗試著烹飪它們,食用後也很容易感染寄生蟲。

所以,希望釣友們在釣獲這種魚時,最好不要放回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