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邁克爾·喬丹、‘魔術師’約翰遜、邁克爾·菲爾普斯、瑪蒂娜·辛吉斯、弗洛伊德·梅威瑟、佈雷特·法弗和吉姆·克里斯特爾斯之間有什麼共同點?”Tennis.com在一篇名為《迴歸的媽媽:克里斯特爾斯已經準備好在迪拜第二次復出》的文章中問道。

答案顯而易見,除了是各個領域的先行者以及名宿之外,他們都不甘寂寞地在退役之後又選擇了迴歸,有的人還不止一次。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1983年6月8日出生的克里斯特爾斯就是“more than once”的那一個。在2007年首次宣佈退役以及2012年第二次退役之後,比利時人將會在本週的WTA迪拜公開賽中重回網壇,首輪對陣2016年法網和2017年溫網雙料冠軍穆古魯扎。

“我並不是想要證明什麼,只是想再一次挑戰自己。”有4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在手同時也是3個孩子媽媽的她一直在打元老賽、做評論員,她非常明白自己的定位:“可能我一場比賽都贏不了,但我一定會努力。”

一、是激勵一代人的克里斯特爾斯

在美國姑娘索菲亞·肯寧爆冷擊敗穆古魯扎拿到今年的澳網女單冠軍之後,她在2005年WTA邁阿密公開賽上和克里斯特爾斯互動的視頻被球迷們翻了出來,並被津津樂道。

鏡頭中,21歲的比利時人牽著只有6歲肯寧的手,耐心地帶她在球場內外參觀講解,把職業網球的火種種在了小小的美國姑娘的心中。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15年過去了,如今21歲的肯寧已經成長為大滿貫女單冠軍,但去年才開始在巡迴賽中冒頭的她對很多人來說依然還是個生面孔。

相比之下,克里斯特爾斯早在2001年就闖入法網女單決賽,雖然遺憾地在自己18歲生日第二天以6比1、4比6、10比12不敵美國選手卡普里亞蒂,但“天才少女”這個名頭早就已經叫響。嫌“克里斯特爾斯”這個姓氏的中文翻譯過於冗長,中國球迷自動地開始暱稱她為“小克”。

“小克”是個很有意思的姑娘,她活潑愛笑,是和同樣來自比利時但沉靜少語的海寧是不一樣的存在。她們被叫做“比利時雙姝”,從大小威領銜的“美國軍團”和擁有莎拉波娃、薩芬娜、米斯金娜等一眾好手“俄羅斯紅粉”的女子網壇突出重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克里斯特爾斯闖入8次大滿貫女單決賽,拿到4個冠軍。海寧12次躋身大滿貫女單決賽,7次奪冠。此外,2003年她們還先後登頂WTA女單世界第一的寶座,成為比利時的“國寶”以及眾多青少年選手效仿的榜樣。

“我想對吉姆說,真的非常感謝那天你能抽出時間陪我。我知道她當時的日程很緊,她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告訴我一些至理名言,也說了很多暖心的話。那一刻對我來說真的很難忘,我希望將來也能夠有機會為別人做同樣的事。”

自從有過“牽手之緣”之後,肯寧就把克里斯特爾斯當成了榜樣。在自己出戰澳網決賽之前,美國姑娘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澳網決賽就是2011年比利時人擊敗李娜的那一場。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同時,克里斯特爾斯也是茜茜·貝里斯的榜樣。

這位1999年出生的美國小將一直在認真地學習她的打法和鬥志,並在2014年美網以15歲的年紀贏下了人生第一場大滿貫女單正賽。同樣是1999年,16歲的比利時人在溫布爾登第一次參加大滿貫比賽——她連贏三場資格賽晉級正賽,最終以16強的戰績讓世界驚訝。

二、是不走尋常路的克里斯特爾斯

克里斯特爾斯讓人驚訝的不只是她的天賦和成績,還有她在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所做的種種選擇。

2000年,17歲的她在參加澳網時遇到了19歲的休伊特,他們很快就成為網壇最知名的“金童玉女”。每次去參加法網,開朗大方的她都要拉著澳大利亞人和他的家人、團隊去一家固定的印度餐廳吃飯;每次去參加澳網,她都會受到當地球迷最熱烈的歡迎,他們還因此而給她取了一個暱稱“Aussie Kim”。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不過,當所有人都期待他們能夠修成正果的時候,2004年年末這對訂了婚的小情侶選擇了分手。

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但克里斯特爾斯的思鄉或許是一個關鍵問題。“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澳大利亞(和休伊特一起)。”一年以後她在印第安維爾斯接受採訪時說道:“如今我可以等多地留在比利時,和我的家人尤其是妹妹在一起。”

回到比利時小城布里,克里斯特爾斯擺脫了“澳洲媳婦”的名頭重新出發。她不再被問到也不需要回答和身為世界第一的男友相關的問題,她開始是她自己了。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2005年,從情傷以及左手手腕肌腱撕裂和囊腫中恢復的她在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等8項WTA巡迴賽中捧杯,在美網奪得職業生涯的首個大滿貫女單冠軍。

不過,如影隨形的傷病一直是她職業生涯的陰影,2006年和2007年她的右膝、右手手腕、左髖先後出現問題。2007年5月在WTA華沙公開賽首戰告負之後,她在世界第四的排名上宣佈退役,成為格拉芙(世界第三)、海寧(世界第一)之後第三位以如此高排名退役的女子球員。

離開職業網壇兩個月後,比利時人與美國籃球運動員布賴恩·林奇在布里的一家小教堂舉行了婚禮,2008年2月生下大女兒Jada。

“我有了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布萊恩一直給予我非常大的幫助和鼓勵,我們一起照顧Jada,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甚至偶而還可以出去吃一個晚餐。不過,我還是想要接受一些挑戰,例如我所熟悉的職業網球。”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她在2009年宣告迴歸,在辛辛那提闖入八強、多倫多止步第三輪後,以無排名外卡選手的身份出戰美網並最終擊敗沃茲尼亞奇奪得個人第二個大滿貫女單冠軍頭銜,成為為自1980年埃文娜·古拉貢·考利以來第二位獲得大滿貫單打冠軍的母親球員。

在阿瑟·阿什球場舉行的頒獎儀式上,她把女兒Jada帶進了場地中央,複製了當年父親抱著5歲的她接受比利時足球先生獎盃的場面。一年之後,她成功地實現了對該項賽事的衛冕,並在2011年背靠背奪得澳網女單冠軍。

三、是要挑戰自己的克里斯特爾斯

2012年9月,美網次輪不敵英國選手勞拉·羅布森後,29歲的克里斯特爾斯再次宣佈退役。這一次她說自己不會再回來了,網球之於她的所有意義都得到了完美呈現,接下來她會把自己全部的愛都放到家庭上。

她第二度結束了職業球員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如漂流瓶一樣的生活,和丈夫、女兒一起回到布里。在那裡,她看著大女兒沿著自己成長的軌跡慢慢長大,然後生下兩個兒子Jake和Blake;她和長期教練卡爾·馬恩斯一起成立克里斯特爾斯網球學院,參加元老賽,大滿貫期間在電視臺擔任評論員……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這樣的日子過了7年,它平淡得像水,也濃郁得像酒,直到某一天她再次因為網球而“上頭”。

2019年5月,克里斯特爾斯和大威在新落成的溫布爾登1號球場舉行了一場表演賽,11歲的Jada也在現場。儘管更喜歡籃球而不是網球,但小姑娘還是很鄭重地告訴媽媽:“你應該回到球場,回去比賽。”

“為什麼不呢?”4屆大滿貫冠軍得主思考了一下,所有的情緒重新被點燃。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其實,復出的這個念頭已經在她的心理盤桓了許久,每一次她都以自己是3個孩子的媽媽而進行自我勸誡。Jada的話打消了她一直以來的擔心,重回球場非但不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被忽略,反而會讓她的孩子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媽媽是一個“超級英雄”。

畢竟,當年在比利時曾經有過這樣的段子:如果你問一個比利時人他們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會說“我們有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足球、一個撒尿小孩的雕塑以及兩名偉大的網球選手海寧和克里斯特爾斯”。

她開始重新進行系統的體能訓練,從競爭者而不是前輩角度去觀看和審視現役的球員。對自己年齡和身體的擔心讓她把復出時間從1月挪到2月,即將開始的迪拜公開賽是她的首次亮相。

“過去的7年我一直都是全職媽媽,我熱愛這個角色,真的。但我也熱愛職業網壇,坦白地說,我太懷念那種感覺了。所以,我能不能身兼兩職呢?我能不能既做好3個孩子的媽媽,又竭盡所能成為我想要成為的最好的網球選手呢?”

當克里斯特爾斯說“再見”,我們就真的會再見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在克里斯特爾斯的人生裡,又出現了一次不平凡的、震驚世界的選擇。

關於“平凡”,電影《美國美人》中男女主角曾經展開過漫長的討論,那句“There is nothing worse in life than being ordinary”更是成了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而對於13歲就在ITF科克賽德站完成職業生涯首次亮相併勇敢地在36歲選擇二次復出的克里斯特爾斯來說,生活從來不曾平凡過,因為她就是那個掌握生活本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