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距离除夕你离家奔赴武汉七天了。七天,日子长得像是一年。”

这封上海医务工作者夏江临写给支援武汉前线的丈夫许诗琨的信,曾在社交网络上被无数网友点赞。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今天中午12点,叶璇朗读的这封“两地书”在大型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上线。接下来,由《见字如面》从全国抗疫战斗中精选出的感人书信也将以每天一封的频率在腾讯视频播出。

总导演关正文透露,从疫情爆发之初,《见字如面》就一直在关注和收集相关信件,“全国普遍实施隔离措施之后,通信成了人们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通过网络,大量信件成为感动亿万人的公共素材,极具传播价值。”最终,腾讯视频和实力文化共同策划了这一特别节目。节目组从几百封信里选择了15封希望以书信的力量抚慰人心,振奋精神,传递能量,鼓舞斗志。

特殊时期的特殊录制

“从共同作出决定到上线播出,一共四天。”谈及此次特别节目的制作,关正文表示,在自觉隔离的特殊时期,按照《见字如面》原有形式搭建舞台、组织观众、明星登场显然不现实。

于是,节目组陆续征求演员们的意见,希望大家可以在家用手机录制、远程传输。“没场景、没灯光、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和梳化造型,要是放在平时,不但不尊重演员,也不尊重艺术。但这是非常时期,大家全都第一时间回答说:我愿意!”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但出于对节目品质的要求,编导团队还是花了不少功夫,“我们年轻的编导一边选编信件,一边下载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素材,建立了配乐读信单曲MV的特别节目样式,腾讯视频和我们一起研发,并且迅速确定了每日更新上线一期的播出安排。”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为此,年轻编导团队连续奋战,有的甚至连轴转30小时没睡觉;演员们则克服各种困难,自己打灯,自己拍摄;甚至还有的艺人是在参加其他义演的间隙克服困难完成录制的。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关正文坦言,也许疫情过后,回头再看这些视频会有些粗糙,“但我们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精致化,让我们将来再看也不后悔,争取能够成为这个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更让团队感动的是,所有参与的演员艺人都是公益支持,他们的创作热情也很高。“因为是远程沟通,所以经常是要录完一遍,传给我们;我可能会觉得(节奏)快了、慢了之类的让人家调整,然后艺术家们又要再录一遍。他们需要自己化妆,自己摆机器看光线完成录制,真是不容易。”

15封信传递人间温暖

记者获悉,此次《见字如面》特别节目暂定15期,入选的15期书信题材多种多样,有医护人员写给家人的,有家人鼓励一线战士的;有妈妈写给儿子的,也有孩子写给父母的;有写给警察的,有写给小卖店老板的,有写给快递小哥的;有标准的信件,也有诗歌,各有感动人心之处。

总导演关正文称,这些书信是从几百封信里选出来的,但在边录边播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更多感人的好信,“当然,我们真心希望疫情能早点缓解,不希望三周之后我们还是只能以这种简易的方式制作节目。”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以今天中午上线的首封信件为例,这封信是上海的一位医务工作者夏江临写给支援武汉前线的丈夫许诗琨的。 许诗琨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一名急危重症护士,作为上海首批医疗队成员,在今年除夕夜举家团圆的时刻告别家人,连夜赶赴武汉。1月26日年初二下午2点半,他所在的上海医疗队正式进驻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北2楼普通病房和北3楼重症监护病房。

在信中,夏江临表达了对丈夫的无比自豪,“有千千万万像你一样的英雄在前方,我们很安心,我们有信心战胜它。有你们这群‘逆行者’的顽强拼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取得胜利。”

每天一封信抚慰人心!《见字如面》读到了这封写给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信

关正文透露,启动特殊录制以来,所有演员看到剪辑成片都是满满的感动。“我们替所有观众谢谢他们,也替他们谢谢观众们。尽管疫情对所有人都是灾难,但灾难之中有大家,有温暖,有勇毅,让我们看到了人间最美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