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之後,又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二次裁員”

如果說2019年是造車新勢力努力掙扎上岸的一年,那麼2020年無疑是那些還沒有安全上岸的造車新勢力“生死煎熬”的一年。

去年,蔚來汽車在美國連續進行了三輪裁員。近日,據美國加州就業發展部提交的文件顯示,在裁減200名員工三個月後,Karma Automotive將繼續對其加州總部裁員60人。

雖然,在全球汽車製造商密集發佈的裁員人數中,上述數字只是一個零頭,但對於新勢力來說,或許會是致命性的打擊。

蔚來之後,又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二次裁員”

這家由中國萬向集團控股的汽車製造商,隨後證實了裁員的消息,並表示大部分裁員將發生在公司總部,一小部分人來自位於加州Moreno Valley的裝配廠以及位於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技術中心。

在一份官方發佈的裁員聲明中這樣寫道:

隨著Karma從最初的汽車公司發展成為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者,它需要不斷調整員工的規模和技能,以完成手頭的任務。因此,該公司認為有必要在某些業務功能上重新配置資源,以便在製造和銷售豪華電動汽車之外提高自己的能力。

當Karma與其他OEM和初創企業建立夥伴關係以加速產品開發時,我們必須適當地進行人員配置,以充分利用和實現夥伴關係和協作所能提供的各種效率。

儘管對相關個人員工而言,這一行動顯然令人遺憾,但它是初創公司自然發展軌跡的一部分,並突顯了Karma致力於保持精益、敏捷和專注於建立夥伴關係,以鼓勵企業在不斷變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

和很多同行一樣,裁員的公開原因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不過,該公司宣佈仍繼續在全公司範圍內積極招聘,重點是技術創新,我們專注於現有產品的零售交付,並開發新的汽車平臺、技術和業務合作伙伴。

就在一個月前,Karma公司剛剛聘用了幾名新高管,其中包括一名負責戰略和車輛生產線工程的新副總裁、一名供應鏈主管以及一名首席金融官,目的是尋求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

Karma Automotive是在菲斯克汽車公司(Fisker Automotive)的基礎上重組成立的,這家由亨裡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領導的初創公司於2013年宣告破產。2014年,中國萬向集團收購了菲斯克的剩餘資產,Karma Automotive由此誕生。

蔚來之後,又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二次裁員”

但,造車這條路對公司來說並不容易。Karma的第一款產品Revero沒有受到預期的關注度。Revero GT被描述為第一款以Karma命名的完整產品。據公司透露,今年Revero GT將交付給零售客戶。

此外,Karma在去年11月推出了Revero GTS和一款名為SC2的新型電動概念車,而就在幾周前,該公司剛剛進行了重組,裁減了約200名員工。

SC2是Karma重組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司計劃將自己重塑為一家技術和設計孵化器,為其他汽車製造商提供產品。公司的新業務戰略是向其他公司開放工程、設計、定製和製造資源。GTS和SC2意在向其他有意向合作的汽車製造商展示它的能力。

按照計劃,該公司還將在今年底推出一款電動皮卡,價格將低於同樣使用純電驅動的Revero GT轎車(這款轎車2019年的銷量勉強超過1000臺,起價13.5萬美元)。

根據最新的數據,此次裁員生效後,Karma公司仍將在總部僱傭有大約330名員工,工廠有145名員工。不過,公司也正在招聘更多的工程師和其他技術人員來幫助公司推進新戰略。

然而,所謂的新戰略轉型的背後,

確是背後金主的“撤退”。

此前有消息稱,萬向集團對Karma Automotive的投資已經從每年4億美元縮水至1億美元。此前,包括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都已經離開了公司。彼時,Karma希望在豪華電動汽車市場與特斯拉、保時捷、奧迪等知名品牌競爭。

但顯然事與願違。去年,Karma做出了迫不得已的決定:在一項名為4+1的新商業計劃中,向其他汽車製造商出售過剩產能、產品開發和車輛集成技術。

就在幾周前,Karma的全新設計工作室揭開面紗,這個近1200平方米的設計工作室是公司斥資數百萬美元打造,堪稱豪華。而這僅僅只是Karma斥資超過千萬美元在全球總部搭建的新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其他項目還包括動力測試車間和會議中心。

不過,那些Karma的員工卻已經滿是怨言。一位不具姓名的員工表示,公司去年開始有兩輪大規模的裁員,第一輪是在2019年11月,第二輪是在2020年2月,現在公司內部只剩下100多名工程師,其中大多數人希望儘快離開。

上述員工表示,“很明顯,在2月份的一輪裁員中,許多人自願加入了被裁員的行列。許多供應商的未付發票堆積如山。尤其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還花費千萬美金打造豪華設計室等短期內毫無用處的設施,頗為不解。”

供應鏈斷裂,包括首席執行官在內的高層管理者甚至不知道公司接下來應該做什麼。CEO只是一個“模仿者”,想要做出成績,卻沒有執行的計劃。

2018年年初,原北京福田戴姆勒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周亮出任Karma汽車CEO。其曾對外表示,Karma立志將高端定製服務做到極致。

在一次公開採訪中,周亮表示,Karma的戰略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叫逆生長,先選擇市場進入門檻最高的美國,再到歐洲,然後回到中國。

他認為,大批量生產的新勢力,面臨的風險也最大,隨著市場的波動,新能源車企會加速死亡。現如今,這樣的預言,或許已經降臨到Karma自己身上。

上述員工表示,公司並沒有和很多其他的同行新勢力一樣專注於技術,而是專注於油漆、塑料、設計、皮革、手工製作的車標,現在的車,更像是一輛花哨的玩具。

而高層管理者的一些決策,更是荒唐至極。

去年5月,Karma公司宣佈了一個新項目,時間非常短。全體員工都已經準備好迎接挑戰並努力工作,但對管理層及時做出決定的能力表示懷疑。不幸的是,那個項目不僅失去了方向,整個公司也迷失了方向。

最終,管理層無法決定生產什麼車型,更不用說執行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文中前面部分提到的公司首席技術官的離職。

“最高管理層聲稱員工懈怠,而實際上我們沒有得到任何明確的前進方向。”上述員工表示,這家公司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情,但結果卻是完全令人沮喪。

一些員工表示,Karma是一家創業公司,它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僱傭更多優秀的工程師,降低管理層級(做到扁平化管理)。還應該把重點放在留住員工上。有這麼多的內部技術,擴大產量是唯一盈利的方法。

最後,引用周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讓子彈飛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