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影視公司日子更難了,建議政府出臺措施幫影視行業喘口氣

尹鴻:影視公司日子更難了,建議政府出臺措施幫影視行業喘口氣

隨著疫情蔓延,電影市場春節檔新片全部臨時撤檔,電影院暫停營業。隨後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演員委員會也發佈通知,要求所有劇組暫停拍攝工作。

對此, 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尹鴻教授表示,疫情下,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因為影視提供的是服務性產品,所以受到的影響會更大。雖然製片方看起來沒有並沒有受到延期製作的影響,但實際上所有的劇組建立以後都會有巨大的成本。“停工期間,導演、編劇不能幹別的事,所有的人員及空間成本都會在裡面涉及。而影院反映的最直接,完全停止營業。”

尹鴻介紹,疫情對電影業的衝擊是最明顯的。春節檔期一般會佔全年電影票房的20%左右,2019全年共計600多億的票房,僅春節七天就貢獻了將近60億,將近10%。但實際上春節並不止七天,把春節和寒假也算在內,其實加在一起可能15天左右。“去年2月份,這15天左右創造了全球單月單一市場最高票房記錄,七八十億左右,接近上百億,所以今年電影業的損失非常大。”

尹鴻解釋,電影業是按分賬計算收益的,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電影沒有如期上映,影院、製片、發行方都得不到分賬。不僅如此,三方在前期為春節檔電影宣傳等都做了巨大的投入,再加上房租、水電、管理、員工等所有這些費用整個電影行業在這兩個月當中不僅是沒有收入的,反而虧了很多錢。

至於復工時間,尹鴻表示,這個完全不是影視行業自己能夠控制住的,主要由疫情的發展狀況決定,估計還要一個月左右才能相對恢復正常。而因為進影院過於密集,影院即便恢復營業,大家還需要有克服心理恐懼的過程,所以對院線的影響可能是兩三個月。

尹鴻表示,現在無法估計春節檔電影的重新上映時間,一是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二是結束之後這些電影還有一個協調檔期的問題。觀影人流在後面的時間和空間也非常有限,沒有什麼大的檔期。“春節期間太特殊,過去這個時間段對電影需求非常高,因為大家都在閒的沒事都在放假。而且家庭朋友在一起,所以一個人看電影就是五個人同時去看,這種情況只有春節才有。”因此,他指出,不管這些延期發行的電影安排到什麼時候再上,其實已經對大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了。

而對於《囧媽》線上電影、雲錄製的出現,尹鴻認為,現在新媒體的窗口畢竟是一個相對低廉價的窗口,如果不是靠補貼,其實是支撐不了電影目前的產業的回報。“像網絡大電影的製作成本就只是千萬級的製作成本,而一個電影來講是三個億、十個億的成本,靠互聯網一個窗口是無法支撐的。”

尹鴻指出,電影《囧媽》登上新媒體,出品方肯定是賺的,但這只是個案。恰恰是因為平臺並不指望著《囧媽》給掙錢,而是為了掙用戶,掙規模。實際上這個行為本身是非常規型的,它是爭取用戶的一種方式。“當然對於影片本身,它是佔了便宜,出品方覺得這樣就相當於有一個20億以上的票房規模了。但是這個案例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規律,只是因為碰到了特殊需求而催生的一個形態。

尹鴻指出,疫情對影視業來講是雪上加霜。除社會負面評價帶來的影視股市的下跌外,資金回籠、審查、投放市場、回款的時間過長,也帶來資金的長期滯留及資金鍊條斷裂等問題,所以其實去年就有些公司資金週轉已經出現問題。本來這幾個月如果恢復得好,股價可能還會上升,有些企業能夠回升回暖,但是現在有些企業的日子恐怕會更加難過。雖然他對影視業的未來表示樂觀,但是今年肯定是艱苦的。

尹鴻表示,現在各個行業協會正在呼籲並推進減租,因為像電影院都在商業大廈,租金很高。他希望各行業能同舟共濟,幫助減租,同時也建議政府出臺減稅政策,至少幫助這個行業喘口氣爬坡。

同時他建議影視業者有機會要好好儲備劇本,貯備方案,準備東山再起。“遇到這麼大的問題,就不是靠個人能解決的了,大家都會經歷一個低谷期,再慢慢回升,慢慢爬坡。我們經歷過那麼多事情,大家總是會熬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