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图|网络

文|海蓝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当契科夫看到漫长的冬天,那刺骨黑暗的冬天,还有可能逝去。然而,我们知道,冬天只是生命周期的另一步,站在普苏塔尼人之间,靠他们的壁炉和热情取暖,漫长而光亮的冬天,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时光。”

——《土拨鼠之日》

电影《土拨鼠之日》是一部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主演是位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的演员比尔•默瑞,是好莱坞八九十年代炙手可热的喜剧演员。但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电影,其实蕴含着一个让人沉思的寓意:“假如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昨天,你将会怎么做?”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主人公菲尔,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年2月2日都要前往普苏塔尼的小镇,做一个名为“土拨鼠日”的庆典活动,连续四年的往返以及这里枯燥乏味的生活,让菲尔极其讨厌目前的工作,对待同事尖酸刻薄,不喜欢周围的人,甚至不喜欢自己,他只希望快点完成任务,可回程途中,一场突降的暴风雪把他们困在了小镇上。第二天醒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今天仍然是昨天的重复,仿佛掉进了时间的黑洞,他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所以故事就以此展开。

主人公菲尔的生活与我们何其相似,我们的生活虽然每一天看上去都是新的一天,但渡过的方式却是日复一日机械的重复着。每一天都是“今天”,时间是公平的,也是相对的我们通常把时间分为过去、当下、未来或者昨天、今天、明天,但却很少意识到,我们对时间的态度,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合作伙伴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认为,我们对时间的态度形成了时间观,生命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重大的选择都取决于我们的时间观,因此,关于时间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需要我们有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在他的《时间的悖论》一书中,他将多年关于时间的研究做了总结,提出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时间观,才能懂得如何高质量的使用时间,寻找最佳的时间组合,从而实现时间上的平衡与和谐。

所以,今天就以电影《土拨鼠之日》为例,以“今天”为时间的平衡点,浅谈不同的时间观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时间的视角,对当下时间的偏执认知,是自毁,更是一种无形的桎梏

①. 在重复的“土拨鼠之日”,意识的觉醒

开始,面对重复的“土拨鼠日”,他紧张,不知所措,为什么要永无止境的重复这最糟糕的一天,而不是反复过最美好的一天?无法改变现状让菲尔焦虑和恐惧,他害怕永远没有明天,也更加的恐惧。生活永远暂停在这最糟糕的一天。他想要逃离这一切,可越是想逃离,却越让菲尔感到无助,做什么也没有用。

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说:在菲尔的生活中,常常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着也是最触动我的地方,逃离了昨天,我们能过好明天吗?

心理学家说:人类有95%的行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习惯产生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生活在无意识的生活习惯中,慢慢的磨掉了我们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和喜爱,最后直至麻木。

“小心脚下那一步,很重要”。无意识的惯性让菲尔三次踏入同一个水坑,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重复多次,还是避免不了犯同样的错误,虽然有些只是小事,但对于那些想要改变和希望掌控自己人生的人,却显得是更加无助与绝望。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②. 逃避过去与未来,及时行乐,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者

“没有明天,也就没有结果,岂不是做什么都不需要承担后果。”

随心所欲,他开启了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生活,无需再遵循别人的看法,他用咖啡壶喝咖啡,抽烟,吃更多的甜品,只注重眼前的快乐,忽视所有不健康的负面后果。无限循环的时间给菲尔满足自己所有欲望的机会,与镇上不同美女约会,抢劫运钞车,买豪车……

但是,慢慢的这种随手可得的生活让他心生厌倦,他感到无聊,开始对女同事丽塔展开“疯狂”的追求,了解女主的喜好,生活习惯,原以为这种投其所好的努力能赢得女主的芳心,可重复的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女主认为菲尔对她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一场谎言,一个爱情陷阱,所求而不得的菲尔开始消沉。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一个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他会向往更高层次的满足,心理上的空虚让菲尔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肯定,而丽塔的拒绝又让菲尔的人生陷入困境,他感到更加的矛盾与焦虑

由此可见,肤浅的快乐随处可得,吃吃饭,喝喝酒,看看电影……大多数感官上的享受,其实更多是借此逃避现实的无意义感。追求物质享受的快乐,看似光芒四射,但也稍纵即逝,得到的短暂满足,不久却又会陷入更大的痛苦中。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③.悲观绝望,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者

厌倦一切的菲尔,陷入悲观与绝望中,他认为一辈子都会像这个冬天一样,灰暗、阴冷,他开始自我放弃,劫走土拨鼠开车坠崖、触电、跳楼……他只想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摆脱这个噩梦,可无论他死多少次,第二天早上6:00,他依旧在“土拨鼠日”醒来。

悲观、绝望、自我放弃,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的现状。菲尔的这一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通常也是指经由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状态。

当一个人总是经历失败和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并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无法改变的因素,从而放弃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生活中,工作不如意,婚姻不幸福,但又拒绝做出改变,因为他们已经接受所有的尝试都是无用的,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

要消除习得性无助,最重要的是改变不良的归因模式,不要总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环境,而应该更客观的分析出问题的所在,进而做出努力,并通过努力做出改变。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重构时间视角,时间是礼物,它能塑造我们,也能改变我们

经历了所有努力以及挣扎后,他决定不再反抗,女主丽塔的客观与话语感染了他:或许这不是诅咒,看你如何看待它。开始试着接受这一切,好好对待当下,在重复的一天里,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意义,也不在逃避和恐惧,反而期待着“土拨鼠日”的到来,他开始友好的对待身边的人,帮助乞丐老爹,给同事买早点,积极热情的工作,学钢琴,冰雕……改变后的菲尔,赢得了小镇上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同时也收获了期待的爱情,最后,他走出了时间的魔咒。

纵观整部影片,虽然电影以“循环的时间”作为电影的卖点,但其中更吸引人的是对主人公菲尔心理变化的描写及刻画。重复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对菲尔来说可能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无数次的机会去试错,去寻找人生的正确方向。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而我们呢?我们有无数个明天,无数个今天,不幸的是我们不会有一个重复的昨天,但公平的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如果你不重视你的时间,它可能就是你的敌人,会夺走你的健康、容颜和信心;如果,你和时间做朋友,它会给你自信、技能、和巨变。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讲到过他自己的经历,并提出,“七年就是一辈子,时间本身是不可管理的,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的行为。”

时间是珍贵的,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像生活在水里的鱼,可能意识不到水的存在,大部分人也没有意识到时间也正在一刻不停的流逝。只有当时间被展开之后,才会被我们体会到,就如主人公菲尔,重复的昨天让他痛苦,却也让他觉醒,最后做出改变。所以,心理学家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中,对于不同时间观对人的影响,总结出了以下六种不同的时间观:

  • 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消极的对待过去发生过得或想象中发生过的事
  • 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愿意记住温暖美好的回忆,对生活更乐观更有感恩的心
  • 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我做什么都没有用,反正要发生的事早晚会发生。”
  • 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注重享受,追求新鲜、刺激,回避痛苦,自我约束能力差
  • 关注未来的时间观:提前做好规划,能够延迟满足,但经常会感到时间的压力
  • 超越未来的时间观:认为有来世,多见于宗教信徒

时间观,是你了解自己和你在世界中的位置,是我们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方向。作者强调的是在了解了自己的时间观之后,希望能帮助我们发展出一种平衡的时间观,所以我就结合书中的观点,浅谈发展平衡时间观的三个方法。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平衡的时间观,是你开启个人幸福和人生意义的钥匙

一,与过去和解,拥有翻篇的能力

过去是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基础,却有那么多人,保持着过去的不快耿耿于怀。表姐就是一个例子,小时候家里穷,表姐初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这么多年了,她还是会抱怨舅妈让她辍学的事情,没有学历,没有好工作,家庭生活也不如意,她总说,她的人生在辍学那一刻就注定了。

过去的不幸有我们自己造成的,也有生活的局限所造成的。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一书中提到:“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学会幸福,就重复幸福;学会不幸,就重复不幸;学会信任,就重复信任;学会敌视,就重复敌视……”

对于过去,我们现在可以选择,你可以控制过去,而不是让过去控制你。放下过去,努力向前,并不意味着遗忘过去,而是意味着与过去和解;放下过去,拥有翻篇的能力,让过去的过去,才能拥抱更多美好的未来。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二,沉浸于当下,创造积极的体验

最早听过关于活在当下的形容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专注于手中事情,心无杂念。而心理学上有更具体的解释,他们称这种状态为“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是由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并认为,它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

通过全身心的关注当下,我们放下了对未来种种可能的期望与欲望,同时也放下了过去的诸多悔恨。

三,保持对未来的期待

希望,是对一个人对于当下的行动在未来时刻带来的正面结果的期待。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希望,那你的现在就充满力量,这种力量让当前的困难变得不在那么难以克服;也能让你迷失在当下的困境中时,以未来为导向,做整体的规划,以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豆瓣8.6《土拨鼠之日》: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人生观,而是时间观


写在最后:《土拨鼠之日》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生活总是爱与希望的同在,影片除了诠释时间的意义,还给我们诠释了爱。菲尔第一次见到丽塔,就有种奇妙的感觉,他爱上了善良、美丽的丽塔,而菲尔却觉得自己是个自大、刻薄的混蛋,他心理上的自卑让他害怕,害怕得不到丽塔的爱。确实,讨好和迎合,不会换来别人的爱,真正的幸福是靠我们用心经营和创造的。我爱你,我要配得上你,让自己变得更好,才会遇见理想中的爱情。所以,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

《时间的悖论》【美】菲利普•津巴多,【美】约翰•博伊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