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繼出臺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高考加分政策,你怎麼看?

小蟲二大飾界


各地相繼出臺對一線醫護人員子女考試加分是可行的,其實其實在這個疫情發展過程中,在抗疫的前線不僅僅是醫護人員,還有廣大一線解放軍專業技術人員及其它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解放軍專業人員的子女在高考或者考試中都可以一定分數的相加。




中玉財經


看過一個故事:高中班主任通知班上的一個女孩,她在高考時可以享受加分政策,這時班上有同學不樂意了,嘰嘰喳喳地議論她。

女孩默默不做聲。有一次,聽到同學們又在那裡說她加分的事,她終於忍不住了。她大聲地對同學說:“我把分給你們,你們把我爸爸還給我!”說完,她哭著跑出了教室。

原來,這個女孩的爸爸是消防員,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犧牲了。爸爸沒了,換來的她能在高考時加10分。

這樣的結果,我想沒有任何人願意去交換。



新冠肺炎在這個寒假,讓多少人失去了至親,也讓多少個家庭不能團聚。這其中,就有義無反顧奔赴到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截止2月11日,全國感染新冠肺炎的醫務人員1716確診,6人死亡。其中有1502例是湖北的醫務人員。

在將近一個月高強度抗疫過程中,這一次,醫務人員被稱為最美逆行者。她們在初期治療和護理病人時,一定不知道這個病毒多麼的兇險。

前幾天四川出臺了一個政策,給予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的子女在中學擇校一些優惠,這兩天山東也出了給予一線醫務人員中考加分政策,其他省份也會有一些相關政策。



一時間,有的人覺得有些不公平,覺得應該一碼歸一碼。

我覺得這個政策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事。自願去一線的醫務人員,一定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水平較高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舍小家為大家,這種精神值得嘉獎。

有這樣的政策,也給全社會信心:流過汗水和淚水的努力,是值得被讚揚的。這社會,有那麼多人在負重前行,才有我們安穩的後方生活。

這些一線的醫務人員,在春節期間,離開家,離開孩子,去赴一場未知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值得讚揚的行為。



他們的子女在這段時間,一定也時刻地牽掛著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有的可能永遠也見不到爸爸或者媽媽了,讓他們如何安心學習。

所以,我覺得給他們的子女在學業上,有優惠,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讓他們的孩子,為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和自豪。


英語老師Minnie


我覺得,可以考慮提前退休,或者發獎金,不支持給孩子加分,否則對老百姓的孩子不公平,再說這次疫情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大衣哥女盆友


這個政策還是很及時的,這次疫情,很多醫護人員奮戰前線,孩子無法和自己的父母團聚,確實很讓人揪心。

國家對於一些有特殊奉獻的人員子女進行特殊照顧,很得民心。

以下為北京高考加分條件,可做參考。

  1、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

  (2)臺灣省籍考生;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3、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該政策僅適用於北京市屬高等學校招生錄取。

  4、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參加高考並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5、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6、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7、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8、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願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杜老師說語文


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發佈通知,全力保障抗於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入園入學,明確要求,在省內讀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直接錄取,在當地就讀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在同批次學校中直接錄取,對報考普通高校的,實行全程一對一服務。

這一政策的出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大的反響,網友紛紛支持四川省的做法。各地相繼出臺對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中考高考優惠政策,這是好事,是一項民心工程,我支持政府的做法。


某急診科護士長蔡愛妮噙著眼淚說: “我是黨員,時刻都應該不忘初心,這個時候衝鋒在前沒什麼好說的,我的團隊在疫情面前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人迴避,都爭著、搶著向前,她們胸前雖然還沒有黨徽,但每個人都無愧身上的白衣!”蔡愛妮每天都瘸著腿,穿梭在急診與感染性疾病科之間,不分白天黑夜在一線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

有一位醫生,在抗疫一線連續工作48小時,他利用中午吃午餐的時間,給隔離區的兒子寫了兩個字“加油”,隔著玻璃比了勝利的手勢,兒子點頭示意,這是真情的傳遞。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衝鋒在前,他們不是超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事蹟,這是他們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最好詮釋,靠的是職業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驅動力。


武漢市“95”後女醫生甘如意為了儘快返回工作崗位,騎了11公里自行車來到鄉政府開了臨時通行證,然後靠著頑強毅力,用手機導航,從老家騎自行車趕回到工作崗位,經過4天3夜,靠吃泡麵度日,騎行了300多公里路,迅速的投入了防疫一線工作。這可把醫院的領導和同事都嚇壞了,一路的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17年前,爆發非典疫情時她才幾歲,如今24歲的她,不忘初心,主動加入到防疫一線隊伍,踐行醫生的神聖職責。


還有數不清的醫護工作人員,奮鬥在抗疫一線。有的醫護人員倒在了抗疫一線戰場上,他們的事蹟令人感動。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工作態度,這是對國家的奉獻精神。


Lance課堂


我認為可以對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中高考加分,加分這政策一直都有,和三峽移民,奧數競賽等等。醫護人員在國家遇大災疫情時,可以說如國歌唱的那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投入到抗疫鬥爭第一線,與死神搏鬥,把危重病人從死神中解救出來,有不少醫護人員還感染生病,有的甚至為抗疫而犧牲生命,他們在前線,連自已的小孩都不能照顧,舍小家為國家,無私奉獻,精神崇高,他們就是新時代的英雄,一個國家要敬仰英雄,也有義務保護英雄以及他們的孩子,照顧他們的子女,很多省市出臺政策來照顧他們,這值得讚揚,我們應為此點贊




吳宗權01


2月8日,四川省教育廳首開先河,對直接參加抗疫一線和援鄂醫務人員,在子女擇校上給予照顧。山東、西安、杭州等省市也先後出臺政策,給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入學與升學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大概率上,其他省市也會陸續跟進。

此類舉措,深得人心。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堪稱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衝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作鬥爭,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段時間,我們都讀到看到很多,毋庸贅述。

雖然,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但是,醫生卻沒有為了治病救人將自己置於險地的義務。從醫,是一種職業,靠的是付出勞動獲取報酬。這與軍人“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在此次疫情中的付出,尤為可敬。

“不求索取,只求奉獻”,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可以成為我們的道德追求,但我們卻不能以此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讓付出者有回報,才能更好地引導人們向善,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我是教師,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是,把教師比作蠟燭,比作春蠶,要求教師無私奉獻。無論教師、醫生,以及各行各業,全社會所有人,只要有奉獻,都應該被善待。

此次戰“疫”中,毫無意外地,又有醫生犧牲了。是戰爭,就會有流血。雖然難過,也無法可想。給戰士們的孩子一些優待,雖然微不足道,也可以彌補我們在後方的這些人,內心對他們的虧欠吧。

其實力度還可以更大一些,比如免學雜費、學費,給予生活費補助,等等,都可以附加進來。


毫米


截至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和地區出臺政策,對參加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子女入學、升學進行照顧。幼兒園及義務教育有“擇校”性允諾;中考方面有加分的政策性照顧;高考則主要是高考前後提供指導服務,再優待一點的就是前面加上“全程”或者“一對一”。

讓我們首先梳理一下出臺類似政策的省份地區。

根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截至2月15號,已經有以下省市、城市出臺了教育方面的照顧政策:

山東、四川、河南、青海、吉林、重慶、西安、蘇州和南京、瀋陽、三亞吉陽區。

再來看看教育政策性照顧的內容,我們從四塊進行歸納:幼兒園和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職、高考和高職———

1.在當地就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就近就便優先安排;參加中考的,參照軍人子女教育優待有關規定予以加分照顧錄取;免費託管。

2.在當地就讀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在同批次學校中優先或直接錄取。

3.在省內就讀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直接錄取,自主選擇專業。

4.對報考普通高校的,實行全程“一對一”服務。報考2020年省內高職院校的,可在同等條件下開通綠色通道,免試錄取,並優先選擇專業

(補充:抗擊疫情期間,對子女及進行談心談話、心理疏導、送教上門等)

需要說明的是,有的照顧性政策僅限於2020年當年,比如中考加分、高職綠色通道;有的只限“一次”,比如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入學選擇。

接著來看看照顧性政策的法理依據

*2月11日,國家幾部位發佈“關於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的通知,提出落實醫務人員待遇,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弘揚職業精神等。

*2月14號,教育部印發文要求:做好對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的關懷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及時掌握瞭解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的學習生活困難,組織本地本校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關心和輔導。

*各省地方部門的政策文件,比如河南省政府、四川教育廳、蘇州教育局發佈的專文。

最後來看看政策性照顧的情意支持:

文字情意錄一一

*1月10號,關江鋒主動請戰奔赴一線5抗擊疫情,1月17號,正在隔離病房救人的他,得知母親離世的噩耗。

*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徐輝,由於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突發疾病,於2月7日凌晨不幸逝世。

*1月28日,江西醫師蔣金波,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工作多天後,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去世,時年58歲。

*湖南衡山縣90後醫生宋英傑,因在抗疫一線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於2月3日猝死離世。

*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朱良付,大年29到現在,一直堅守抗疫一線,他說“我現在是主任醫師,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養出來,我現在44歲,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武漢抗疫一線,來自浙江的耿楓,上班工作停不下, 9小時不上廁所不喝水。他說:“每天穿著防護服,汗水都蒸發完了,根本就不用上廁所。由於病人多,工作忙,為了保證自己不上廁所,上班都剋制自己不喝水。”

*2月1日10時41分,李文亮在個人微博說“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

圖片情意錄一一

結語:抗擊新冠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衝鋒一線的白衣戰士,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不懼犧牲,用血肉之軀,為我們的安全鑄就一道鋼鐵城牆。教育部門,崇文尚德之地,理當弘揚他們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他們的支持。出臺對他們子女入學、升學加分方面的照顧性政策,合法、合理、合情!


致思遠達


首先,作為老師,我非常支持這個政策!其次,這裡說明一下,沒用高考加分,只有中考加分。

2月14日下午18:30分,武昌醫院護士柳帆在全力搶救後無效病逝,享年59歲,柳帆護士是主動申請延遲退休,否則她也不會出現在”抗疫“一線,在國家公佈的消息中,已經有包括柳帆在內的7名醫護人員因為感染肺炎病逝,全國有1000多名醫務人員被感染。

一般老百姓,在家裡躲著都害怕,對於醫護人員而言,去湖北就是去一線,在和平年代,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些能夠主動申請去湖北的醫護人員,都是拿命在搶救生命,他們的職業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國家應該大力宣傳這些事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給與這些醫護人員一定的政策傾斜,是絕對應該的。

目前,已經明確出臺政策獎勵政策的省份有山東省、四川省、西安市、杭州市、南京市等,其中涉及這些醫護人員孩子的優惠政策包括:孩子優先就近安排幼兒園、中考加分或者直接錄取、中職直接錄取、給予參加中高考的孩子全程”一對一“服務等措施。

但是,政策一出臺,就有網友提出不同的意見,我歸納了一下,主要有這兩種代表觀點:

第一、做出貢獻的不只有醫護人員,為何只照顧醫護人員?

這些人認為,救死扶傷本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在”抗疫情“鬥爭中,很多人都堅持在一線,他可能是公務員、警察、司機、志願者,這些人都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單純獎勵醫護人員,對其他人是不是不公平?

第二、獎勵醫護人員可以獎勵,但是給孩子獎勵不合適

他們認為,醫護人員個人怎麼獎勵,大家都沒用意見,但是因此獎勵他們的孩子,或者因為他們的孩子而擠佔了其他孩子的學位,或者剝奪了其他孩子上學的權利,這是不公平的。

”贏在高三“老師認為,這兩週觀點,都是無稽之談!雖然很多人都在為”抗疫“做貢獻,但是貢獻是有大小的,危險程度也不一樣,就像我們在家裡隔離,也是做貢獻了,也需要照顧嗎?那些參與一線”抗疫“鬥爭的醫護人員,面對的危險又豈是其他崗位能比的?他們有多少人是揹著家人偷偷報名的?他們的親人,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的?當你在家裡抱怨孩子不學習的時候,你可知道那些醫護人員的孩子,根本沒用人照顧,是一種什麼狀態?難道他們沒有為了父母的工作做出犧牲嗎?難道他們不能得到照顧嗎?更何況,那些醫護人員,又有多少人的孩子是近期要參加中考的?像山東省明確規定,這個照顧是有期限的,又有多少醫護人員是為了孩子或者自己的利益才報名去湖北的呢?

所以,那些反對者,其實是自私的表現,需要別人衝鋒陷陣時,他們不一定能懂得感恩,但是看到別人獲得獎勵時,又提出異議,說什麼獎勵醫護人員都可以,但是不能獎勵孩子,這其實不就是因為如果獎勵孩子,其實從內心深處,他們錯誤的認為獎勵孩子似乎就損害了自己孩子的利益,不是這樣嗎?一個人連命都能置之度外,難道換不來給他的孩子中考加的那幾分嗎?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個人覺得這個政策是他們應得的,而且是必須的。為什麼呢?


一、對各地政府來講

各地相繼出臺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彰顯我國不忘英雄,把英雄記在心中。

二、對一線醫務人員來講

  • 是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走到抗疫的最前線;
  • 是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義無反顧;
  • 是他們,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勇往直前;
  • 是他們,在疫毒肆意的時候,逆流而上;
  • 是他們,把希望帶給了我們;
  • 是他們,用生命換回了千千萬萬個生命;
  • 是他們,讓我們學會了擔當與責任;
  • 是他們,讓我們學會了敬畏生命;
  • 是他們,讓我們堅信中國必勝。
三、對於他們的家人來說
在疫情面前,家人時刻承受著可能失去兒子,失去女兒,失去爸爸,失去媽媽的痛苦。他們的兒子女兒爸爸媽媽是他們的榜樣,教會他們“為大家舍小家”,在國家危難時要勇敢站出來,我相信他們也必將會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結束語

是的,是他們的種種努力,種種堅持,是他們面對困難,不畏懼,不退縮,讓我們今天才能安穩地在家中學習,看書,期待春暖花開。

所以我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