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徐崢從知名演員躋身為知名導演,“囧系列”電影功不可沒,甚至《泰囧》還創造了保持長達943天“華語電影本土票房冠軍”的紀錄。在此之後的《港囧》票房繼續大賣,更是給了徐崢十足的底氣,讓他成為一時風頭無兩的票房保證。

“囧系列”第一部是由葉偉民執導,但將其發展成了一個商業電影大IP的是徐崢。他將“囧組合”經典角色形象和人物結構利用到極致,並在後面幾部中有延續與變化。不只靠喜劇爆笑語境俘獲觀眾的喜愛,而是在每一部中都有著積極的主題探討,讓觀眾歡笑之餘還能感受到思想的衝擊。正因如此,該系列電影的票房表現非常強勢,而且前兩部也收穫了不錯的評價。

但是,電影市場和觀眾是變化併成長的,當去年底《囧媽》票房24億的對賭協議被爆出時,很多人都替徐崢捏把汗。那麼,為什麼觀眾對“囧系列”發展失去信心?難道只因為《港囧》出現了高票房低評價的問題?其實,影響票房成績與口碑評價的因素有很多,《囧媽》不被看好也並非觀眾的無端惡意揣測。

今天,我就先從人物塑造、敘事結構、主題表達的延續與變化,分析“囧系列”的成功之處。文章最後一部分,再淺析一下該系列電影票房與口碑發展趨勢兩極分化的原因。以此,對徐崢的“囧系列”電影進行更有深度的解讀:

  • 人物塑造標籤化保持:中產階級、底層小人物、獨立覺醒女性,構成關鍵人物“鐵三角”
  • 敘事結構小品化延續:相對獨立的多線索發展,並沒有偏離中心主題,劇情精彩且不散亂
  • 主題表達“神變而形不變”:主題思想探討在變化,形式卻不變地在嚴肅與詼諧中交叉進行
  • 票房與口碑發展趨勢兩極分化原因淺析:審美疲勞、市場與觀眾日趨成熟的細分化影響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01、人物塑造標籤化保持:迷途知返的中產階級,樸實真誠的底層小人物,以及獨立覺醒的女性,構成“囧系列”的鐵三角形象

“囧系列”電影有著核心的鐵三角人物,通過一條主線索由中產階級人物踏上旅途,然後遭遇到社會底層小人物。一系列巧合事件後,逐漸意識到對家庭和愛人的忽略,從而探討人性根本的精神需求,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情感昇華。

①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主導影片戲劇衝突的發展

徐崢飾演事業有成卻家庭關係緊張的中產階級,“囧系列”中他的角色貫穿整個劇情的發展。為達到某個人生目標而踏上旅途,但同時與愛人的矛盾發生著,讓他在旅途中飽受折磨。

《人在囧途》中玩具廠老闆李成功,為追求新感情,執意回老家與妻子離婚;《泰囧》中發明“油霸”的徐朗,為爭取股東授權把產品變現,踏上泰國的旅程;《港囧》中內衣公司老闆“上門女婿”徐來,為圓初戀時願望,在家庭旅遊時偷偷去約會;《囧媽》中強勢老闆徐伊萬,為阻止妻子海外發展業務,陰差陽錯上了去往俄羅斯的列車。

這四部影片雖然故事背景和結構在變化,但核心人物設定一直保持著“事業有成”、“中年男人”、“婚姻關係緊張”的形象。而劇情推動也以此為主線索,在各種巧合情節之下人物表現囧態十足。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②樸實真誠的底層小人物,製造囧況並激發人性覺悟

“囧系列”的另一個核心人物,則是負責在旅途中製造“麻煩”,讓囧況出現喜劇效果。同時,這個角色承擔著激發中產階級主角自我認知提升,找到心靈歸屬的任務。

《人在囧途》中前往長沙討債的擠奶工牛耿,《泰囧》中去泰國旅遊完成心願清單的王寶,《港囧》中一心想要拍出家庭紀錄片的蔡拉拉,《囧媽》中去俄羅斯圓夢的過度關愛兒子的母親盧小花。這些角色都是底層小人物,與核心主角的中產階級形象有強烈反差,但卻有逐漸削弱這種反差的趨勢。

前兩部電影中牛耿和王寶的扮演者均是王寶強,也是收穫最多好評的“囧系列”組合。而在第三部《港囧》中包貝爾飾演的蔡拉拉,卻出現不少批評的聲音,囧況倒是製造挺多,但無腦大笑和逆情商的劇情,讓觀眾出現排斥心理。到了第四部《囧媽》,這個角色換成了女性,增加了溫情卻弱化了喜劇性的戲劇衝突。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③獨立覺醒的女性,主題探討與情感昇華的標誌

“囧系列”鐵三角人物中,戲份最少的是中年男人的妻子,每一部中都是偶有鏡頭表現,但卻有著強化第一核心人物思想變化的作用,是影片主題探討與情感昇華的標誌。

《人在囧途》中的甘做李成功背後女人,“以守為攻”的妻子美麗;《泰囧》中不滿丈夫疏忽家庭,提出離婚要帶孩子離開的安安;《港囧》中深愛丈夫,併為其夢想努力付出的蔡菠;《囧媽》中既是曾經的事業夥伴,又是提出離婚要獨立發展的妻子張璐。

“囧系列”電影中妻子的人物形象基本保持不變,思想獨立、有清晰地價值觀,無論是堅守婚姻默默付出,還是勇敢提出離婚,都對第一核心角色的情感昇華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02、敘事結構小品化延續:多單元故事情節獨立發展,但始終統一在同主題之下,使影片劇情散而不亂,節奏緊湊

作為典型的公路電影,“囧系列”中有很多的巧合情節設計,這種小品化的敘事結構,讓多個單元故事獨立發展, 卻又不偏離主題,成為喜劇類型電影成功的關鍵。

①路途上交通工具的變化,發展出獨立小品化劇情

公路電影的劇情都是在路上,通過不同遭遇發展戲劇衝突,正因如此,每個階段性旅程中就會有新的故事發生。舉兩個例子說明如下:

  • 《人在囧途》的劇情涉及很多的交通工具,先後出現飛機、火車、大巴車、自駕和拖拉機。而在每次換乘交通工具過程中,都有幾乎獨立的小品故事,比如張歆藝飾演的“詐騙女”,慘遭橫禍後卻堅持帶著十幾個孩子艱難生存著,她的故事不僅是影片的重頭情感戲,更反映了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
  • 《囧媽》的交通工具雖然單一,但同樣出現小品故事,比如賈冰飾演的列車員,戲份雖少卻是本片為數不多的搞笑擔當。無論是面對母子倆上下車時的無奈,還是發現徐伊萬與娜塔莎在車尾“玩浪漫”,他的出現極大強化了影片喜劇效果。特別是在本片中盧小花角色搞笑情節削弱,列車員角色的作用更顯突出。

不同於其他多線索發展的類型片,“囧系列”獨立的人物和劇情,有的是為了喜劇效果服務,有的則讓故事主題更有深度,而這正是公路電影的特色。在路上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交織在一起便成了內容豐富的故事。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②豐富劇情和喜劇效果,延伸出不同線索故事

“囧系列”劇情的核心架構一直保持不變,窘迫的中年男人與懷揣夢想的樂觀小人物,在旅途中歷經波折後達成一定目的。而這些旅途中的波折,是影響影片效果的關鍵,比如以下幾個故事:

  • 《港囧》中一對警察破案的支線劇情,從尋找墜樓案件目擊者開始,穿插到徐來去見初戀女友的過程中。他們兩個的出現,既有港普對話的搞笑,又有獨立劇情的反轉,豐富了影片的人性探討。
  • 《泰囧》中黃渤飾演的高博,相比其他幾部影片來說,這個任務的份量更重。他與徐朗爭奪版權的目的,推動了主線劇情的變化和發展,而且也有相當多的喜劇情節表現。在影片最後,他與老婆電話中的溫情,也是另一種主題昇華的呈現。

無論獨立的小品故事,還是主線索之外的劇情發展,在“囧系列”影片中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看似與主線索不相干,其實有核心主角或道具的貫穿,形成與主題的呼應和襯托作用。讓整個影片的劇情發展散而不亂,在緊湊節奏中感受到豐富情緒刺激。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03、主題表達的“神變而形不變”:不同影片探討的主題思想在變化,表現形式上卻始終是嚴肅與詼諧交叉進行

《泰囧》播出後,導演徐崢曾說:“我並不是僅僅想做一部搞笑的電影,但是,在表達過程中一不留神就進入了爆笑語境。實際上,《泰囧》想表達的核心是反成功學的,有些人看上去傻呵呵的,但其實他們也活的很快樂。”

“囧系列”電影是商業類型片,但並非只是娛樂搞笑。觀影過程中甚至有些情節會讓人情不自禁落淚,而這些正是徐崢在喜劇之外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探討效果。從這四部影片中,可以看出探討的主題在發生變化,但形式卻基本保持核心的架構。

①影片不同呈現的主題思想探討也有所變化

  • 《人在囧途》故事發生在春運期間,現實中車站碼頭故事和問題最是複雜,影片通過喜劇手段反映社會現實問題,彰顯出人性的善與惡。而最後李成功迴歸家庭後的表現,更昇華了人性情感的需求和歸屬。
  • 《泰囧》和《港囧》中的主題探討更加強化了家庭觀念,戲劇衝突後的人性釋然和自我認知提升,都與家庭有很強的關係。而徐崢所說的反成功學,也通過王寶的樂觀人生觀,充分得以展現。
  • 《囧媽》的主題有兩個,一個是母子之間情感的表達,即使表達方式不被接受,生活觀念發生變化,但終究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相比來說另一個夫妻之間價值觀衝突的矛盾,則是現實家庭中較難處理的問題,而故事中徐伊萬勇敢說出心聲,也未能挽回失敗的婚姻。

有人說,商業喜劇片簡單搞笑就好了,非要輸出一些價值觀,難免會顯得膚淺而不討好。

其實,“囧系列”中的價值觀並非生硬灌輸,而是與劇情有著密不可分的強關聯。每一部都是起於矛盾,然後踏上旅途,進而發展出各種戲劇故事,但在最後終究都會回到主題上。況且,它探討的主題更多是家庭、婚姻與情感,這種貼近生活現實的問題,更容易觸動觀眾內心感受。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②“鐵三角”人物戲劇衝突是不變的表現形式

儘管“囧系列”主題思想在變化著,但表現形式始終保持著基本的人物架構。

事業有成的中年男與社會底層小人物,他們既是“搞笑二人組”,又是推動劇情發展的核心。儘管第四部《囧媽》中底層小人物的角色換做母親盧小花,但基本的角色作用還是“老套路”。

“鐵三角”人物中妻子的表現,無論戲份多少,是否最終走向圓滿,其實都有代表家庭的隱喻。四部中這個角色始終存在,並且起到關鍵的主題思想探討引導作用。

“囧系列”影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主題思想變化,其他諸如故事發生地、背景、分線索劇情等等,都不影響核心的人物架構設定。而這正是很多系列電影成功的特點,延續前作的熱度,讓人們保持觀影興趣,樂於為新電影買單。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04、票房與口碑發展趨勢兩極分化原因淺析:系列主題的審美疲勞,市場與觀眾日趨成熟的細分化,都是影響評價的關鍵

“囧系列”影片十年出了四部,票房方面是節節高,更有創造“華語電影本土票房冠軍”記錄的優秀表現。但與之相反的是,豆瓣的電影評分中《人在囧途》和《泰囧》都超過7分,而《港囧》和《囧媽》都低於6分。前兩部是票房口碑雙豐收,後兩部卻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在今年春節檔《囧媽》宣傳造勢時,很多網友不看好它的票房成績,認為徐崢的票房對賭協議很難成功。那麼,為什麼觀眾對“囧系列”發展會失去信心呢?接下來,我就從普通電影愛好者的角度,淺析一下“囧系列”票房與口碑發展趨勢兩極分化的原因。

①系列主題的審美疲勞與變化,失去觀影的衝動

“囧系列”電影中徐崢與王寶強的搭檔,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反差美感,彼此把對方的角色人設更襯托的生動形象。這種像似相聲表演中的捧哏與逗哏,有損有衰地讓觀眾眼前一亮。

但從《港囧》開始,包貝爾的表演則讓很多人出現負面評價,與王寶強草根屬性不同,他的表現更像是刻意模仿。肢體語言和表情誇張有餘,內在情緒卻表現不足,沒有小人物樸實真誠的感動。

再到《囧媽》時,乾脆把這個“黃金搭檔組合”削弱了,喜劇表現有限,說教意味濃厚。除了偶有點綴的喜劇情節,整個影片看下來笑點很少,於是出現了和《港囧》時同樣的批評聲音:“想表現的東西太多了,糅雜了太多元素,卻什麼也沒表現出來。”

而且,在後兩部中出現“防盜門外再加把鎖”、“成年人相戀多時卻沒有吻到過”的故事動機,這些情節現實中並不常見,給觀眾一種脫離現實的感受。中年危機和樸實情感確實能打動人心,但每一部都要強行灌輸給觀眾時,難免會出現無力感,觀眾也會逐漸遠離。

從“囧系列”電影發展的延續與變化,看徐崢《囧媽》評價低的原因

②電影市場日趨成熟,受眾細分化是必然趨勢

“囧系列”中前兩部票房口碑雙豐收,趕上了中國電影市場類型片快速發展的好時機。彼時中國電影大熒幕數量和進入影院的觀眾數量激增,市場對不同類型電影的渴求度很高。

相較來說,公路片比其他類型電影讓觀眾更有陌生刺激感。很多人都向往遠方,在路上遇到陌生的人、景、事,除了感官的刺激,心理上更有一種灑脫自在感。正是因為多數人困在不得已的現實中,所以此類電影往往很容易抓住觀眾的情緒,獲得高票房成績。

但從2017年開始市場增速放緩,其中有影片內容質量的問題,更有市場日趨成熟,觀眾觀影需求細分化的影響。在《泰囧》票房創紀錄後,徐崢曾思考道:“創造十億導演的是市場,是這個大環境。慢慢我們的產業逐漸完善以後,會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局面。到那個時候,再成為票房冠軍,那才是真本事。墾荒時我佔了這麼大一塊地方,並不代表什麼。”

這個春節檔史無前例,高票房對賭壓力之下,徐崢無論調整檔期還是改換投放渠道,多少都有點無奈。

在網絡媒介上免費面對觀眾,本應是收穫觀眾一致支持的好事情,卻因為無片可看的非細分受眾和專業影迷的加入,放大了《囧媽》的不足,讓集體檢閱下的口碑表現不盡如人意。

總結一下:

“囧系列”作為公路電影的成功者,塑造了經典的人物組合和戲劇效果,並能在電影中表現出引發共鳴的關於家庭、人生的思考,藉此讓人們的自我認知提升,這是應當肯定和讚揚的。但高票房成績背後,口碑持續下滑問題不容忽視,如徐崢導演所言,市場和觀眾終會有個穩定的局面,類型電影能收穫精準受眾的好評並不容易。電影市場和觀影人群日趨成熟細分化,需要有打破壁壘的勇氣和改變,才能票房繼續高歌,口碑評價積極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