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文|三斤情感

对于这部片子,它不仅是一部童话片、侦探片、也是一部史诗片和黑色幽默剧。这部电影的魅力仅从故事内容解读,很难将他的独特性真正呈现,这也是导演良苦用心的表现。


高分剧情电影《小英雄托托》是当时受观影者喜爱的众多电影之一,现实主义、黑色幽默、 人性化思想等众多元素巧妙地编织于其中。托马斯从小的命运就坎坷无比,他一直沉浸在处于“受害者”的思想中,直到最后,他选择一种特殊的方式了结一生。

《小英雄托托》上映于1991年,虽然镜头技术的呈现不够完善,精巧,但重在内容有寓意,有深度。该片上映后便斩获戛纳国际电影金摄影机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最佳编剧、最佳摄影奖,在豆瓣也获得8.5的高分。

这部电影是人道主义和偏狭思想的竞争战场:托马斯从小就坚信自己与阿尔弗雷德的命运因医院大火被交换,他嫉妒渴望阿尔弗雷德的富裕生活,这种思想经历了托马斯的童年、中年和老年。他的一生都在报复和嫉妒,殊不知,最终的罪魁祸首是他内心世界的“偏狭思想”。

在我看来,托马斯用尽一生才理解嫉恨到释然是多么困难,他的人生是导演用高超的拍摄手段所呈现的。

抛开电影内容的完整丰富,导演呈现的高超技巧同样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我将从“创作手法、主题呈现、现实意义”三个多维度进行深度解读:

  • 创作手法:导演采用“交换人生”的方式,呈现主角的心理变化,最终的事实的真相
  • 主题呈现:人道与偏狭的呈现,告诫观影者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归宿
  • 现实意义:基于电影《小英雄托托》主角从挣扎到释然的故事,谈谈我对现实生活的三点思考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01、创作手法:导演采用“交换人生”的方式,呈现主角的心理变化,以及最终的事实和真相

这部电影的两位男主角,分别是托马斯和阿尔弗雷德。而他们两人在交换人生的过程中,都成了对方羡慕的对象,可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却成了最大的失败者。

导演呈现带有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将主角的生活呈现于观影者眼前,接下来我将解读导演运用的两种独特手法:

①导演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两位主角差距甚大的生活相互交织

导演将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融入主角的生活:在影片的开始,导演就以幽默的剧情导入,医院失火,两个孩子被抱错,因此互换了人生。随着故事的递进,所有剧情的交织都立足于抱错孩子的基础上。

托马斯的人生很不如意,与隔壁邻居阿尔弗雷德的富裕生活相差甚大。直到弗雷德拥有了一辆玩具汽车,托马斯终于爆发,跑到弗雷德跟前告诉他,其实你的爸爸妈妈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因为医院火灾被抱错了。

导演由此埋下伏笔,描绘两人到老都在相互纠缠,而托马斯的内心不断追求真相,造成了自己无法挽回的悲剧

电影的整体画面充满冷冷的幽默,比如托马斯爱上自己的姐姐,却让姐姐烧弗雷德房子以表达真心,之后托马斯又和弗雷德的妻子私奔。导演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呈现托马斯纠缠弗雷德的原因其实是内心的嫉妒。

在这一阶段,嫉妒、咆哮、纵火、私奔其实都是导演以托马斯的故事,呈现背后的嫉妒心态和受害者心态,借此让观影者感受事实的真相。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②爱恨纠缠的背后,一切都是渺无人烟的虚构事实

导演并未真正说明托马斯与弗雷德交换了人生,但整部电影看下来,导演是利用交换人生的黑色幽默暗示托马斯的受害者偏狭思想,呈现真相其实是渺无人烟的虚构。

第一、托马斯生活在平凡的家庭,还有个傻弟弟。因此他始终在嫉妒弗雷德的富裕生活,将自己摆放于低微和受害者的位置,认为弗雷德抢了他原本的人生。

随着故事的进展,托马斯这种心态愈来愈烈,甚至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正如导演所设置,托马斯对谁也都不信任,他认为自己的姐姐背叛了他,暗地里和弗雷德这富家公子勾搭上,最终让姐姐死于大火之中。导演呈现的托马斯从少年到老年,都沉浸在不可理喻的偏执中,不可自拔。

第二、弗雷德作为富家公子,与托马斯的生活差距甚大,但他与托马斯的内心世界完全相反。相反的,托马斯让她姐姐烧他的房子,之后带走他的妻子伊芙琳,弗雷德都未作出特别偏激的报复。

弗雷德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直到最后,他用坦白和宽容打动了托马斯,令他幡然醒悟。

两位主角爱恨纠缠的背后,表达的其实是虚渺的事实真相,导演独特的影视技艺讽刺托马斯的一生,或者说讽刺那些带有仇视心态和受害者心态的幻觉。

在我看来,导演正是利用这种差距性,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不仅给以观影者新鲜感,更能思考人生心态的意义。《小英雄托托》注重独特的创作手法,剧情的大反转使得剧情更加完整,有信息量。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02、主题呈现:人道与偏狭的呈现,告诫观影者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归宿

整部影片围绕托马斯的报复展开,将他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呈现。导演利用人物在电影中的矛盾,将两大主题清晰表达。

在我看来,电影所呈现的主题范围其实很大,但导演用幽默剧情的方式集中在一个点上,既不显得夸张,又饱含深意:

①人道主义终会打败偏狭思想

托马斯内心变化的三个阶段是这部电影最显眼的部分,即导演对人道主义做出的真正解答。那么托马斯是如何转变的呢?电影其实早已做解答。

幼年的托马斯因为自己失衡的心态,在心底埋下一颗虚幻记忆的种子。并且托马斯和弗雷德又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这颗虚化的种子被无限放大直到托马斯的中年。中年的他和姐姐艾莉丝有一段不伦之恋,由于弗雷德的介入,托马斯认为他再次夺走他最爱的人,仇视心态愈演愈烈。

而托马斯的老年是转折点,老态龙钟的他策划着用枪解决弗雷德,但宽容的弗雷德邀请他来到屋子里告诉他,其实他非常羡慕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的富裕带给他太多的痛苦和不堪。

这个阶段的托马斯,终于明白,他心心向往的生活竟然也有如此多的痛苦;原来,他从来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电影的结局很悲惨,托马斯穿上弗雷德的衣服,代替他死去,他坐在椅子上,终于成为了他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人。

在我看来,托马斯的转变预示着人道主义最终会战胜偏狭思想,心态的释然最终也会到来,没有人会永远处于报复和仇恨里。导演将隐藏的人道主义潜移默化植入观影者内心,呈现该片的主题之眼。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②“受害者观念”:害人又害己,试着学会放下

托马斯的“受害者观念”体现在影片中的很多地方,仔细观看你就会发现:

  • 因为家庭不富裕,和唐氏综合症弟弟的存在,她经常被人欺负,自然而然有受害者心态
  • 邻居很富裕,自己家却很穷,而邻居弗雷德经常欺负戏弄他
  • 托马斯与姐姐的不伦之恋被弗雷德打破,他感觉自己唯一的幸福被毁灭了
  • 托马斯和伊芙琳坠入爱河,但伊芙琳竟然是弗雷德的妻子,他的幸福再次被打破

电影剧情呈现的受害者观念显得具体,又带有讽刺意味。而在这种观念下,其实是一桩又一桩的悲剧。

托马斯本来只是个单纯天真的孩子,但由于环境的巨大差距和人为的对待,才让他变成了这种自卑又可怜的样子。在我看到托马斯被一群人欺负的时候,我就深深理解为何他会变得如此具有报复心,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不正是那个受害者吗?

小时候的托马斯固然很令人同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应该学会理性的对待事情和人。在我看来,导演设置如此剧情,其实是放大影片中的“受害者心态”,引导观影者看到这种心态的危害之处。

这种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不少人觉得自己永远是被伤害的一方,却从来不考虑当下,比如一边觉得别人过上好的生活,自己却又不努力;明明伤害了最亲的人,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电影的结局没有呈现真正的答案,却越发引人深省。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03、现实意义:基于电影《小英雄托托》主角从挣扎到释然的故事,谈谈我对现实生活的三点思考

①人生总有烦恼,做好自己才是当下最好的方式

托马斯过完一生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竟然认为弗雷德剥夺了他的人生。直到电影最后两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托马斯才发现,他们竟然相互羡慕着对方的生活,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多不甚数,甚至我们也总是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一边顶着工作的压力,一边羡慕富人全球旅游的生活,一边厌弃现在的生活,却又不得不接受。

人生的烦恼说不完,数不尽,但是永远只想着坏的一面,人生也未免显得太无趣,太可悲。如果将眼光放在当下,看到当下最好的自己,抱着希望的眼光迎向未来。

②拒绝受害者思想,没有人是完美的

在电影《小英雄托托》中,没有人是完美的,托马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过得不富裕,甚至还有一个傻傻的唐氏综合症弟弟。而阿尔弗雷德虽然拥有赋予的生活,但老年时期却要不断逃避黑帮的追杀。

唯一不同的是托马斯将自己当成受害者,弗雷德则把自己当成一名宽容者。导演用人设差距带给观影者启迪:人无完人,天外有天,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拒绝受害者观念。现实生活中同样没有完美的人存在,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接受自己的缺点才是唯一的答案,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便是最好的完美结局。

《小英雄托托》: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释然

③真情不易,学会珍惜身边陪伴着的人

艾莉丝深爱着托马斯,却为了他葬身火海,消香玉损,而导致悲惨结局的便是托马斯自以为的背叛和自卑。电影中不乏出现许多温情时刻,却都被托马斯亲手推进深渊。

亲人、爱人、朋友我们人间最值得珍惜的真情,困苦难过都是他们与你相互陪伴。请不要像托马斯一样,把最爱你的人亲手推开、推远,直到逝去的一刻,便再无挽回之地。

总结:《小英雄托托》不仅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带有人生思考意义的电影。他给观影者的启迪绝不仅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剧情,深藏在背后的意义才是真正该挖掘的。

这部既幽默又讽刺的影片,除了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活在当下,他更让我们思考,我们是选择嫉妒别人,还是成就自己。这也是给我们一生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用何种方式做到心态的释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