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主流相聲界抨擊郭德綱時,卻不提于謙?

聞香識電影


個人觀點。

針對這件事情,曾經有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德雲社也差點關門。雖然現在緩和了很大,德雲社也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賣票賣的風生水起,但德雲社的相聲地位和郭德綱的為人發展一直受到主流相聲界抨擊。

相聲和主流相聲

什麼是主流相聲,主流相聲界是哪些人,我這裡就不說這麼明確了,先說一下相聲的發展:相聲一詞,古作象聲,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至民國初年,正式轉變為相聲,包含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相聲起初是一門技藝,也叫疃春,開始很多說相聲的人都是民間藝人,輾轉多地,撂地演出,或與變戲法結合,或夾雜著打竹板、白沙撒字,通過圓粘子召集看客,然後表演,獲得大夥兒的贊助。近代比較出名的有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他們的演出藝術跨越解放前後,後來得到領導的賞識,開始轉型,去除民間風氣,增加社會正能量,逐步演變為大舞臺相聲,直到馬季姜昆這一代,相聲在官方已趨近成熟,被稱為主流相聲。

郭德綱和德雲社

那麼郭德綱和德雲社呢,他們的出現對主流相聲起到強有力的衝擊作用,郭德綱迴歸傳統相聲,開設小園子演出,演出內容也十分接地氣,嚴重觸及目前早已成熟的官方主流相聲。雖然主流相聲從九十年代開始,走向冷門,但由於郭德綱的出現,相聲重新燃起,而且越來越火,郭德綱也因此得到一次次主流相聲界的抨擊。

現在迴歸到德雲社,迴歸到于謙和題主問題,為什麼于謙在郭德綱不斷遭受抨擊的過程中能夠明哲保身呢?我想舉一個這樣的例子。

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界類比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有一本倚天屠龍記,裡面所說大多數是明教和六大門派的歷史糾紛。這裡我們不妨對號入座,明教對應德雲社,張無忌對應郭德綱,主流相聲界對應少林峨眉等正派,那麼于謙對應天鷹教的殷天正。好了,主要角色已經就為,開始江湖紛爭了。

一、名門正派的成立

六大門派既然被稱為名門正派,那自然與他們的師祖有關,每個門派的師祖在創立門派時肯定是文武雙全的一代宗師。比如武當的張真人,峨眉的郭襄女俠,崆峒派七傷拳祖師木靈子等,少林更是傳承幾百年的佛教聖地。起初的他們都是名門正派的創始人,名門正派的道義,名門正派的武功,雖然後代掌門存在不均勻的衰弱,但整個門派的力量和影響還是存在的,任何觸及六大門派作風和門面行為的均是對名門正派的挑釁,為名門正派所不齒,這就像所謂的主流相聲界。

二、江湖魔教的興起

雖說明教已傳承十幾代,但也是從陽教主開始名震中原,到張無忌時期達到巔峰。明教的興起有以下幾點與名門正派不同:1、來源,明教源於西域,不是始於正規門派的分支,相當於郭德綱相聲都是小園子相聲,沒有官方大舞臺;2、明教人數眾多,五行旗制度分明,團體力量強大,相當於德雲社相聲演員眾多,郭德綱不記名學生或者仰慕郭德綱的民間相聲愛好者人數龐大,遍地開花,而主流相聲只有寥寥的若干舞臺演員;3、明教教主張無忌武功強大,六大門派掌門很多不是對手,而且張無忌出手留情,對名門正派來說就像看不起他們,相當於郭德綱民間影響力強大,網絡傳承高,聽眾多,而且郭德綱求賢若渴,喜愛提拔新人,與各地方衛視交好,收視率觸及主流相聲界。

三、天鷹教的中立

雖然明教多次遭受六大門派所譏諷,但中立分支的天鷹教穩坐江南,名震天下。而且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即使天鷹教掌門殷天正返歸明教,與六大門派對抗,仍然受到六大門派的敬仰,他們對前來助陣明教的殷天正予以勸說。于謙就是這樣,于謙是郭德綱的搭檔,是與郭德綱同輩之人,不是他的徒弟(主流相聲界對郭的徒弟更不齒)。于謙的為人謙遜,師出名門(于謙老師石富寬),品質優良,與各界名流認識交好,主流相聲界對於謙也比較留情。于謙在郭德綱因為產品代言遭受315晚會點名批評時,仍然在記者面前站出來,維護客觀事實,得到各界人士和網友尊重。

總結

綜上所述,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影響力太大了,特別對主流相聲界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用,俗話說:槍打出頭鳥,無論是誰,即使你行為檢點,只要處在這風口浪尖之處,那麼最表面的水的一定會遭受衝擊,而於謙的位置恰好位居深水之中,即使和水是一體,也平安無事,因為:水太深了。


一方書苑


于謙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于謙由相聲名家李金斗從中間做保拜師石富寬,而侯耀文又是于謙的乾爹。

于謙還是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他還身兼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雖然這只是一個民主黨,但在娛樂圈中也是十分罕見的。于謙的這個身份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拿捏的,于謙的好友也包括很多的一線大咖和導演,這些年無論郭德綱受到外界多少非議和抨擊,都很少有人願意得罪于謙,也可以說是于謙的低調做事不願意去沾事惹事。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不敢得罪他。



一個能把狗狗當吉他彈的人,看見他最好的選擇就是繞道走。

其實郭德綱被主流抨擊的時候,不是不提于謙,相反大部分人是捧于謙踩郭德綱,認為郭德綱沒了于謙什麼都不是。其實悟空問答上也有很多類似的言論啊,郭德綱的相聲就是砸掛于謙父母,沒有任何內涵與藝術性,如果沒有了于謙,郭德綱的相聲就沒了內容,他就被掏空然後死翹翹了。

其實在打壓對手的時候,通常都不會一杆子把對方集體打水裡去,一定會對敵人內部人員進行分化,拉攏能拉攏的,全力以赴弄死主要敵人。

于謙就是外界認為可以拉攏的對象,因為他人緣太好了。

郭德綱是出了名的不願意社交,除了工作場合之外,私下跟自閉症一樣,寧願宅在家裡一個禮拜不出來,也不願意跟人去喝杯茶。

于謙和他完全相反,下了班就想跟朋友喝酒聊天,網上流傳最多的,就是于謙跟各種大腕兒大咖的飯局,曲藝界這些大牛就不說了,影視圈商界收藏界,就沒有于謙人緣走不進去的。于謙的“天精地華”寵物樂園,就是他用來跟朋友high的社交場合,每年數百萬的成本投入,于謙一點不心疼,後來還是朋友勸他乾脆開放營業,于謙一萬個不樂意,認為太麻煩而且影響他玩。後來好說歹說各種算賬,他才算是勉強答應了,可見這人對錢看得多松。

當年曹雲金要在北京買房,也是于謙借了他八萬元,當然曹先生認為這是于謙害了他背上房貸,這是另說的事情。


另外更重要的,于謙不是任何時候都絕對不參和事情,他是關鍵時候就要站出來力挺搭檔的。當年315抨擊郭德綱代言事件,于謙接受採訪是非常強硬的態度:我們沒錯!把主持人都說愣住了。



有些人是不愛做聲,但心裡明明白白的,你們罵的人是我哥們,那就是不行。

這就是于謙,一個很局氣的老北京純爺們。

不是不想招惹他,真的是不敢啊。


鹹魚茶館


1.于謙很早就加入了富家子弟行列,懂得潔身自好,有別樣的人生,沒得罪人。郭在輾轉漂泊於梨園之中,顛沛流離於京城之際,于謙在北京中心就有十幾套房子了(老郭原話),可見是養尊處優的主;不用為功名縱橫馳騁去佔領市場,不用為利䘵處心積慮去討好觀眾,在恬然安逸,與世無爭的狀態中不會得罪誰,人家自然放他一馬。

2.于謙不好惹。于謙多才多藝,涉獵面廣,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相聲只是“於大媽”收入來源之一,他還當演員拍攝電影,還開設馬場等等;又有豐富的社交能力,人脈好,早形成了可以傲嬌世人的社會背景,你動他的腦子無異於給自己添堵,“二百五”才去碰他。

3.于謙本人對相聲無主流和非主流意識,在小劇場“德雲社”裡,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待人親切真誠,而且遇事“母儀天下”唱紅臉,口碑好,與“心狠手辣”的倔犟的老郭對比,形成了鮮明的寬厚仁慈的“北京大媽”的形象,溫柔得很!“叛逃”德雲社的何雲偉、曹雲金等對郭口誅筆伐時也願意忽略他。

4.他有一定的“政治資本”。上百度搜索下就知道,“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類似於體制內藝人,有“高大上”的一面,牛逼得很,“黑白”兩道通吃,玩得轉!

5.能吃虧。他在德雲社收入比小嶽嶽差得遠,而且在臺上讓“居心叵測”、“奸詐陰險”、“一肚子壞水”的郭胖子佔盡了各種“便宜”,但他都能一笑而過,給了人寬容大度的好印象。

6.作為相聲演員,于謙“根正苗紅”,履歷無懈可擊,在他身上找不到軟肋,找不到可以攻擊他的因素;閒情逸致來了,發展“抽菸喝酒燙頭”的個人嗜好,沒偷稅漏稅,沒嫖沒賭,沒鬧過邊檢!

唯獨的,到現在還沒包”二奶”、還沒養“小三”顯得有點“老土”,但也不算缺點,所以根本沒毛病!

1982年,于謙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並拜師於相聲藝術家石富寬門下。


希望星晨58298869


因為郭德綱不僅是德雲社的核心演員,也是德雲社的老闆,自然是被抨擊的對象。

于謙不一樣,他自己說過認同郭德綱的相聲理念,郭德綱是他的老闆。

如果把德雲社比成一個地方足球俱樂部,那郭德綱就是球隊核心、場上隊長、最佳射手兼主教練兼新聞發言人兼球隊老闆。

主流相聲好比是國家隊,說起來是集中了全國最好的球員,結果比賽的時候根本不是老郭球隊的對手,老郭球隊明明可以只贏一兩個球,但是老郭為了球迷能欣賞到高水平的比賽,堅持要贏十個八個,結果對方覺得面子丟大了,輸的氣急敗壞了,恨不得在場上就揍老郭他們,但是礙於是人家主場,不敢造次罷了。結果只敢在賽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罵老郭的球隊沒有體育道德,場上都是廢人的動作,所以他們不敢好好踢球。

因為老郭集球隊核心、場上隊長、最佳射手、主教練、新聞發言人、球隊老闆於一身。球員是他選的,戰術是他制定的,球也是他踢進去的,自然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老郭也不客氣,說哪有能進的球故意不進的道理,哪有合理衝撞說成犯規的道理,這不是假球黑哨嗎?明明是你們自己廢物,我只不過用了七八成水平而已。這下足協領導覺得更沒面子了,因為人是他們選的,都是送了好處的,這不間接說他們不僅是廢物還有腐敗行為嗎?所以就以主管部門的名義一起說老郭的球隊沒有體育道德。老郭自然又是首當其衝的對象。

而於謙好比是郭德綱的鋒線搭檔和球隊的助攻王,參與了比賽全過程,其實他們也想說他沒有體育道德的,但是又無從下口。道理很簡單:

第一、于謙不僅沒有犯規下黑腳,連身體接觸都沒幾下。

第二,於大爺身在老郭的球隊,總不能把球傳給你們吧?他又不是主教練,這麼幹除了只會被老郭換下來,然後換個更生猛的上去,不會有第二種結局。

第三、雖然於大爺是助攻王,但是於大爺也不過是在執行主教練老郭的戰術而已,如果於大爺不助攻老郭的話,只會有另一種結局,那就是自己帶球射門,那樣的話對方可能輸得更難看。

第四、於大爺好歹也是你們球隊培養出來的,說他沒有體育道德不等於打自己嘴巴。另外,當年挖掘於大爺的教練好歹也是足壇名宿、足協的老前輩,不好欺負。而老郭的伯樂已經去世了,所以好欺負。


專門消遣槓傻黑噴


侯耀文先生曾經說老郭,一句坎坷走來,必定嫉惡如仇。再加上老郭性格,做什麼都不肯退讓,德雲社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勢必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

而於大爺的性格是不問世事,只為了“玩”。做什麼事自己開心就好,能玩兒就一起玩兒,不能玩兒就拉倒。

還有重要的一點!

於大爺的岳父可是蒙古國的海軍司令呀!


德雲江湖令


這事兒我琢磨了半天

原因我認為吧,大概是這樣,這是兩人的聰明之處。與郭德綱合作之前,從兩人的相聲中可以得知,于謙一直遊走於相聲邊緣。拍電視劇,拍廣告,就是沒有正經從事過相聲。《編輯部的故事》中,于謙演過一個警察的角色。于謙在正規曲藝團體中,一個月的工資最少得時候只有2塊錢。

郭德綱小劇場剛演出的時候,搭檔換過好幾個,張文順、王玥波、李菁等,一直不太理想,一直遇到于謙,珠聯璧合,才有了這一對相聲界的神搭。

由於于謙是體制內的演員,師從石富寬,和主流相聲界沒有什麼齷齪,加上師父的原因,所以主流相聲界也不會衝著他。但是郭德綱不一樣,先是和天津相聲界楊師傅鬧掰,後拜師侯耀文,才有了汪洋告郭德綱名譽侵權。主要是郭的性格,為了生存,據理力爭,睚眥必報,不惜與整個相聲界鬧翻。

郭德綱的相聲中屢次提到,他動了相聲界的利益分配體制,讓別人失去了飯碗,相聲界針對他也是情有可原。你有飯吃了,而別人卻失去了飯碗。

先說于謙這人,謙謙君子,與世無爭,不爭名不奪利(這也是兩人合作的基礎),說白了就是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

再說郭於兩人的默契,一人豎起反抗的大旗,而另一人則默不作聲,就是玩。如果郭德綱失敗了,被打成狗,不至於牽扯到于謙。如果兩人全被打倒,則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希望。

說白了,這場爭鬥,只是郭德綱和相聲界的齟齬,和于謙無關。無論郭德綱的搭檔是誰都無所謂,主流相聲界打的是郭德綱,和搭檔無關。

沒有條理,希望能夠看懂。不到之處,原諒則個。


夢中江山冷


第一是不敢惹于謙,第二是沒必要。以郭德綱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界——德雲社,一直是主流相聲界看不慣,並且一直在抨擊的對象,而代表人物也有兩個,一個是郭德綱,一個是岳雲鵬。

但是岳雲鵬在郭德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首先是師徒關係,其次就是說相聲,還是郭德綱拿手。還有一種心理在裡面,我第一次沒有擊垮你,你反而漂亮的反擊,我就要繼續打敗你!

因此他們把郭德綱看成是揮舞著非主流相聲大旗的人,郭德綱就是他們的攻擊對象。而郭德綱的搭檔雖然會站出來維護郭德綱,卻從來都沒有被攻擊過。這很奇怪,卻又沒那麼奇怪。

于謙的背景就很厲害,他拜師石富寬,現在相聲界,不管主流還是非主流,沒有人敢說石富寬不好。就這個師傅擺在前頭,于謙必然也跟師傅學了不少,不僅僅是相聲,還有做人。

于謙他老丈人是蒙古國海軍司令,這個名頭聽起來唬人,就是因為對這個頭銜的瞭解一片空白,才會哄住人。沒人會隨便招惹這樣的人吧。

于謙自己的頭銜也不少,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你說這樣的身份,別說娛樂圈中罕見,相聲圈的人聽了更會敬畏三分。

最重要的是,于謙不缺錢,就算沒了德雲社的工作,他吃喝玩樂照樣不誤。因此沒有必要跟郭德綱一樣,蹚渾水。于謙的寵物樂園每年花費成百上千萬,但是于謙就不願意開放經營,就是因為開放後就會影響他自己玩。


郭德綱不同,他得為德雲社,為所謂的非主流相聲發生,否則德雲社那麼多人,他怎麼養活?


入行娛樂


郭德綱于謙在參加訪談節目的時候,郭德綱曾說過在我還混窮的時候于謙在北京中心就有十幾套房子了並且于謙熱衷於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電影拍攝,開設馬場這些前期都是不菲的開銷啊,可想而知于謙的社會能力有一定的社會背景。

于謙出生於北京,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1982年,于謙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並拜師於相聲藝術家石富寬門下。

最重要的是于謙善於溝通交流,交友廣泛,這也是沒有人抨擊他的一個原因。







牛蛙君


因為郭德綱的性格直爽潑辣,火爆,簡直就是個直腸子,有啥說啥,敢說敢當,而於謙就不同了。他很像他的師傅石富寬。于謙說話穩重自然,溫和有節,文雅而沉著,有根有葉,點到為止……



再說了,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班主老大。有什麼要說的話會說老大郭德綱,而不會去說于謙。于謙只是德雲社的一個成員,同時也是郭德綱的老搭檔。

一個人容易遭到別人的抨擊和批評,很大程度上是這個人的說話很衝。再加上他的言談舉止和所有的種種表現。郭德綱就是因為學歷低,從最底層滾打摸爬二十來年,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的這個位置,有了點成績,也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衝擊,致使一部分小人眼紅。看不慣了就開始抨擊郭德綱。

姜昆就在多種場合下公開批評郭德綱是小快餐小大眾、小盒飯。……代表主流相聲的姜昆就這麼說,也致使一部分人,隨大流跟著這麼說了。中國人的風俗就是這樣,大家都這麼說了,我也跟著去摻和,湊熱鬧。

不管怎麼說,郭德綱在相聲界做出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相聲和德雲社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歡和熱愛。

你說你的吧,郭德綱的德雲社照樣發展,照樣進步,照樣在路上……


沒有你哪有我


這麼說吧,你和一群人在衚衕裡邊賣水果,各自都商量好了自己的水果怎麼吆喝,自己的蘋果賣多少錢、西瓜賣多少錢、橘子賣多少錢……每次賣完水果還要幾個一起到夜市裡邊去喝點小酒樂呵樂呵。

這樣的日子過得是不是很愜意,有錢大家一起掙,還能坐在一起玩。

然後你們的街坊的孩子也想賣水果,賺點錢。大家都是相親,家裡也都認識關係也都不錯,那就讓他擺攤唄,互相幫襯嘛。

過兩天又來了個小夥子賣水果。眾人一看,這人我們不認識啊,而且他的水果比自己的大、吃起來還甜、價格還便宜,這不是搶生意嗎?

所以所有人都商量好了,必須把他擠走,他破壞了市場。

所以這個問題跟賣水果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郭德綱就是那個外來賣水果的小夥子,于謙就是他們的鄰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