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 羅屏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 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將進酒》

“將進酒”是漢代樂府的曲名之一,這種曲名很像我們常見的“詞牌”,例如“蝶戀花”、“沁園春 ”等,詩人可以在這個曲名下,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創作,以“將進酒”為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的那首,上面這首的作者是李賀,《新唐書》主修官宋祁在評價唐朝詩人時,曾把李賀和李白並列“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加上他的詩歌經常以神鬼喻當世,所以後人也把他稱為“詩鬼”,但他為何英年早逝呢?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少年英才

李賀本是李唐皇室的宗親,如果不出意外,他在唐朝應該會很幸福,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生存的土壤,相反“意外”倒很有生存空間。這個意外是武則天當政,武則天即位後,本著斬草不除根,早晚留禍根的古訓,大肆捕殺李氏宗親,她的祖上也因此凋零。都說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到了李賀父親這一輩,已經徹底褪去了皇親的光環,最高只做到了陝縣令。等到李賀的父親去世,李賀一家就徹底淪落了。

當時李賀家沒有什麼田產,而且李賀的父親也沒給留下什麼餘財,於是李賀只能外出打工,混個溫飽。他把這種境況都寫在了他的詩歌裡“欲將千里別,持我一斗粟”、“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早年溫飽無憂時,李賀就在天分和努力上開始碾壓同齡人,他在七歲時,就為上家串門韓愈等人寫了一首《高軒過》。其中“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這樣的句子,讓唐宋八家之一的韓愈都很震驚。(也有考證說這首詩寫於成年)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不過有天賦,而不知道珍惜的人也有很多,例如《傷仲永》的方仲永,也是天賦奇高,但是後天沒有持續努力,最終和普通人的差距越來越小。而李賀不然,他雖然天分很高,但是依然很刻苦。“詩囊”的典故就源自李賀,據《全唐文》記載,李賀白天一直想著文學創作,一有了靈感,就把它記在紙上,並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再拿出來整理,從早到晚學習創作不輟,以至於他的母親都非常心疼。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世上的母親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但李賀的努力,讓他的母親又憂心忡忡,可見李賀是多麼勤奮。李賀的勤奮也並沒有白費,他的學識與日俱增,到了十五歲,他的詩名就和當時邊塞詩的翹楚李益齊名。李益到了後世除了詩歌有名,他和霍小玉的愛情故事也為他增名不少,他還是唐朝詩人中最長壽的一位,活了八十多歲。

鬱鬱而終

在古代是學而優則仕,學好文武藝,最終要賣到帝王家,李賀也不例外,但是他接連遇到了意外。在他成名後,他本打算走韓愈的路線,然後參加高考(科舉),但是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為了守孝,延誤了幾年才參加考試。不過這次的意外就比較離奇了,當時有人放出風聲,說李賀考進士犯了他父親的諱,因為他父親叫李晉肅,“進”和“晉”諧音,這簡直是無理取鬧,所以這背後一定有我們還不知道到的原因,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李賀最終無奈的回去了。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仕途受挫對於一個有志文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的,這種打擊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質上的。李白和杜甫都曾受阻於仕途,以至晚年食宿皆無定所,最終鬱鬱而終。李賀和李白杜甫的經歷很相似,這次沒有入仕,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憤,再加上文人的清高使然,在他們以低階官吏再次踏入仕途時,他們都沒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以至於他們又都以不同理由退出了體制。

李賀在厭倦了體制時,又遭受了喪妻之痛,這讓他感到心力交瘁,於是他辭去了文職,離開了帝都長安,開始南下發展。和李白、杜甫一樣,在文職上感到沒有出路後,他也選擇了給軍將當幕僚,他跟的人是顏真卿的好友郗士美,據史書記載,郗士美為官廉潔,統兵有方,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所以李賀跟著他時還說的過去。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戰事的不順利,郗士美請了病假回了洛陽,而無依無靠的李賀也只好選擇回鄉。李賀身體本就不好,加上心中憂憤難平,再長途跋涉回鄉不久,就與世長辭了。

小結

李賀之所以英年早逝,除和他的體質有一定關係外(他早年身體瘦弱先天不足,父親去世後,後天營養又沒跟的上),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他在仕途上的不順,和一腔的熱忱無處去用,他和李白、杜甫一樣,都是死於那個時代的不公。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參考文獻:《新唐書》《全唐文》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