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秒”批後的思考


2020年2月6日《閩西日報》二版要聞以《市發改委——特事特辦作表率 多措並舉戰疫情》為題,報道了市第二醫院醫務處幹事鄧濱華把申請材料送到龍巖行政服務中心發改委窗口,以立等可取方式獲得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定點醫院(龍巖市康山醫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前後不到半個小時。有人把如此好事形容成“秒”批。

龍巖市康山醫院項目的“秒”批,主要訣竅在於:一是贏在起跑線。行政方主動向相關部門和業主瞭解情況,根據《政府投資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先行擬好了批文草稿。二是有條件實現從果到因的創新。一般情況下由因到果,行政方收到的申請材料是“因”,依此的批文是“果”。由果到因,先有了行政方批文草稿以及同意其他手續容缺,加上代建單位的幫助,項目業主很快準備了申請材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些人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事中,不看事前與事後。事中,指從遞交申請到出具批文期間;事前,指申請人沒到窗口前,行政方主動與申請人和相關部門溝通、先行準備批文草稿等“最先一公里”;事後,指申請人把拖欠材料補齊的“最後一公里”。

對於“秒”批,我們要有冷靜的思維。一方面,在項目審批服務實踐中,行政方要時刻保持以申請人至上的態度,從事實出發,以法律為準繩,不斷創新、挖掘潛力,努力實現審批服務的提速提質提效。另一方面,要防止一葉障目,更不能盛行浮誇風,把一些已經壓縮至極限的項目審批服務時限再壓縮,與繩子負荷過大、繃得過緊會斷了一樣,如此亂作為的指揮棒會造成基層負擔增加甚至導致形式主義現象的發生。


□ 廖志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