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太平軍控制過的區域裡,百姓對他們的印象和評價是怎樣的?

駐足小站看歷史


太平天國的基督本就是拿來做個樣子的,他的失敗根本不是沒來得及培養什麼知識分子,你以為他沒有知識分子嗎?洪仁軒也能算知識分子?他編的東西也只是個理想的事物,出生之後就束之高閣了,只是被拿出來唱一唱好聽點,要不洪秀全能有八十多和老婆?八大王才有資格跟媳婦住一塊,其他人都必須分居,這不就是特權階層。再說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去了太平天國被重用了嗎?

武將才有前途好不好,動不動就封王,文官沒有絲毫地位,文官辦公沒有什麼經費,而且一群人擠在一個小破樓裡辦公,到了後期,太平天國封了太多的王了,是個當兵的出來都有個封號,就那點資源,各個王都想佔個山頭,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回到基督教上,西方有很多考察隊去考察太平天國,結果卻大跌眼鏡。連洪秀全自己的師傅都不認為他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更何況其他人呢?跟誰親打什麼旗號全看對自己是否有利。八大王自相殘殺後,太平天國就沒落了,瞧瞧洪天富貴,一點文化都沒有。

太平軍早期起事後,對青壯年,手藝人釆取全部擄走的政策。所以人數增長的很快,金田起事萬餘人,永安突圍幾萬人.到打下武昌順流直下南京時就有五十萬人了。早期進入城市釆取男歸男館,女歸女館,童歸孩營的政策。天京事變後,政策放寬,大家淨一眼閉一眼。蘇常地區歸李秀成管轄,此人還算開明,轄下的老百姓少受點罪。其實百萬太平軍真正凶悍的也就是那萬把兩廣人,太平軍稱之為老骨頭。

洪秀全們起事時的初衷主要是尋找自己的出路,反滿的民族意識在什麼位置,難說。 立天京後,基本上就是一個封建性統治集團,互相殺戮,爭權奪勢。 這個政權如能長久存在,它又能是什麼性質的呢? 建議複習一下杜牧的阿房宮賦。成書於1866年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在書中,呤唎對太平軍的印象概括地總結評價為一句話就是,“太平軍是聰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是他們的自由風度特別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見被韃靼人所征服的中國人的奴顏婢膝;但是太平軍縱使面對死亡,也都無不表現出了自由人的莊嚴不屈的風度。”

呤唎加入太平軍後,受到了忠王李秀成的賞識和重用。他先是幫助太平軍訓練炮手和槍手,並幫助太平軍和英國人做軍火生意,採購了大量的洋槍洋炮。當他最後一次受派遣回國採購武器之際,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告於失敗。 農民起義是有侷限性的,這和其出發點和宗旨沒什麼關係。看洪秀權後期的作為,失敗是必然的,忘記了初衷。這就和現在的爆發戶是一樣的,沒錢的時候還像個人,有兩個錢就開始飄,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是一個道理,是劣根性的爆露。太平天國錢拿來,糧哪來? 曾國藩的湘軍都要為糧食和財物發愁,更何況最初起義沒有生產能力太平天國? 敢情樓主,真的以為出去大喊一聲,推翻滿人腐朽統治,平均地田,百姓們無不感動拋棄家產獻田獻糧加入殺九族的舉動,真是感動了我。

太平天國是宗教式的農民起義,難免會帶有封建意識和稍富即安的小農思想,以現在的標準去衡量它,肯定是有弊端的。但今天有人惡意把太平天國黑得一無是處,毫無人性,絕對是別有用心的。“殺長毛”!在蘇南地區確實是這樣,一代代人口口相傳的,我也聽我奶奶說過,講故事總會說到長毛殺人的事,雖然我是70後,故事也沒阿長那麼詳細。這也是後來我對太平天國這一歷史事件特別感興趣的原因。老人說的和學校教的完全兩回事!

太平天國邪教徒屠殺了多少不信邪教的民眾,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南方几個富庶的省份死的不少如一億人,經濟遭到極度破壞,可以說當時國家的衰落不完全是外敵的入侵和朝庭的腐敗,基本上是這夥邪教暴把國家的元氣完全摧垮了。


歷史深度揭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是南京人,這裡就是太平天國的首都。

我從小聽老人說太平軍的一些事情,然而反面佔百分之九十九。

總體來說,至少蘇南一帶的人,對太平軍沒有任何好感,通常蔑稱為長毛。

總結起來,主要是幾點。

主要的在於,太平軍殺人太多。

中後期太平軍殺人相對少了一些,但初期是很多的。


蘇南到處都有太平軍亂殺人的故事。

浙江也差不多,連魯迅都寫過:

她(長媽媽)說得長毛非常可怕,他們的話就聽不懂(多是廣西、湖南、湖北人)。她說先前長毛進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只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飢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我那時似乎倒並不怕,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個門房。但她大概也即覺到了,說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那麼,你是不要緊的。”我以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門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還有許多灸瘡疤。

  “那裡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麼?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以上的話,其實並不是胡說。

人民最怕的,其實就是魯迅保姆長媽媽說的: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事實上,太平軍佔領南京以後,強行將幾十萬市民分為男營和女營。

男營都是男人,平時主要做工,一旦前線吃緊就強迫從軍。

這些人,說通俗就是炮灰。

很多人驚奇,太平軍起家時候才二三千戰士,能夠從廣西一直殺到南京,無人能敵。

然而,後期經常數倍兵力去打湘軍、淮軍,卻總是贏不了。

其實,這個數倍兵力就是這些炮灰,拼湊起來的民夫。這些人根本不想為太平天國送死,怎麼可能打的贏。

另外,就是長媽媽說的: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確實也是這樣。

太平天國的高級官員和軍官們,都會從女營中挑選漂亮的少女,強行作為自己的妻妾。

僅僅洪秀全一個人,妻子就有88人之多,其他王爺也是不少。

其實,太平軍的故事還有很多,但魯迅這短短几句話,就已經說得不錯了。


薩沙


相當的不好!燒殺搶掠盡幹壞事!我們老家就是鐵證!

我老家在江西上饒一個叫佛母的南宋千年古村,我們王家的宗祠就是被長毛所燒!清政府固然腐敗,長毛一樣的不是東西!

只為一己之私的洪賊長毛黨羽禍害國人久矣!乾的那些個壞事已經是罄竹難書,此處不必贅述!


王飛品牌心理師


答:在太平軍所控制的區域裡,百姓對他們的印象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沒什麼好懷疑的,天京(南京)的百姓對他們的印象是很差的,畢竟,城中殺戮太嚴重了。

但在其他區域,就有好有壞了。

比如,石達開脫離天京控制後,曾一度盤桓在廣西,他在廣西的口碑就很好。

老實說,石達開本身是廣西人,而太平天國事業發肇於廣西,如果據廣西而興王業,在地理上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廣西窮山惡水,貧瘠缺糧,難以維繫大軍生存。

石達開在慶遠停駐了八月之久,一直為糧事而焦心,最終不得不踐行離攻閩浙失利後就謀劃過的入川之策,致有大渡河之恨。

又比如,英王陳玉成治下的民眾對他所帶領的太平軍也非常擁護。

當時,有一個時年十七歲、名叫趙雨村的河南商城農莊讀書人曾被裹脅在陳玉成的軍隊之中。他以中立者的身份,把自己的親身見聞寫在錄《被擄紀略》(又名《刀口餘生》)中。

《被擄紀略》裡有提到,沒接觸太平軍之前,只聽人家說太平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接觸到了太平軍,才知道“賊兵(趙雨村站在清廷的立場誣衊太平軍為賊後)內部有軍規,很嚴”,不敢行姦淫事。

趙雨村還特別註明:“沒和賊兵接觸過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也由此可見,太平軍是遭受了極其嚴重的妖魔化的。

有趣的是,趙雨村在軍中結識了一個來自老河口的進士,姓戴名鶴齡,號松喬,此人有功名,絕對是站位清廷的人,他出京到四川至湖南,被太平軍所擄,他居然對英王陳玉成萬分敬仰。

趙雨村稀裡糊塗被太平軍劫持,卻不知道這支太平軍是英王的部隊,甚至不知英王是什麼人,他悄悄問戴鶴齡:英王是何人?

戴鶴齡吃驚得下巴差點跌下地面,回答說:英王這樣的大人物你猶不知道?你亦知湖北省會,安徽省會,浙江、江蘇省會,都是誰攻破的嗎?全都是此人所破。此人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角色!

在廬州府,趙雨村在人群中遠遠見到騎白馬、著黃衣的英王陳玉成,情不自禁地寫“我始知英雄自有真也。”

有一個名叫黃秋江的醫生,也在人群裡,悄聲說英王生平有三樣好處:第一愛讀書的人,第二愛百姓,第三不好色。

再有,李秀成的口碑也不錯。

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曾在1936年春,到蘇州觀摩“吳中文獻展覽會”時,意外見到了一個碑拓本,其內容記載的是太平軍治下地區“軍民頌德糜崖,黎庶歌功無盡”的人民安居樂業繁榮景象。

這塊碑,後來經過大力鉤沉、尋訪,最後終於找到了這塊高1.61米,寬0.8米,厚0.24米的石碑,碑文首行為“報恩牌坊碑序”6字,全文共391字,內容為歌頌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常熟的政績。

簡又文後來查相關文獻,確證當時在太平天國領域下的江蘇、浙江兩省的商業都很繁盛。

其中,英商怡和洋行上海支店負責人惠濤(Whittale) 在公元1863年春與香港僕希佛爾信的大量通信,也說明當時在太平天國領域內生產力發展遠遠超過清朝統治時期。

當時的蘇州人王韜對於江蘇一帶商業繁盛的評價是:“盛於未亂時倍蓰。”


覃仕勇說史


歷史上的太平軍怎麼樣呢?

有洋人的資料記載,有清政府的資料記載。還有一些民間的說法。

從客觀性來說,自是洋人的資料記載準確一些。


因為百姓的說法,一般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宣傳影響,清政府的記載則更是偏向於摸黑。

在洋人的記載中,太平天國控制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地區之一。

首先哪裡的農民都很勤勞的種地,都是面帶喜色,商人也是可以很愉快的經商。

但是奇怪的是這裡沒有學校,且對讀書人很不友好(儒生)。

根據洋人的記載,太平天國裡邊處決過寫文章汙衊天王的儒生,並且下令將很多書籍列為禁書。

並且洋人認為太平天國缺乏合理的市場秩序,缺乏管理經驗,一切都很粗獷,可負責的官員大多都很清廉。

在太平天國的管理體系中,包括軍隊體系中,都沒有體現出近代資本主義管理的理念。

所以最後一些洋人記者得出結論,認為太平天國同清政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認為洋人的記載還是挺客觀恰當,因為太平天國起義,還是針對地主階級,還是以捍衛農民的權力為主。

太平軍所到之處,他們殺哪些不服他們的讀書人,殺掉哪些貪官汙吏和地主,然後又建立他們的治理體系。

這套體系又是延續了以往的這種土地關係,簡而言之就是他們把其他地主趕走了,然後把土地又分給哪些傭農。

而太平天國就靠著土地的稅收來滿足他們的財政支出,這同以往的農民起義沒有什麼區別。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也在於此,因為當時面臨的環境已經變了,有了列強的加入。

清政府因為有了列強的幫助,其財政和軍火供給都是有保證的,所以太平天國面對清政府,持久下去必然失敗。

所以對於太平天國運動,有其侷限的一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根本上還是一句話,那就是官逼民反!


小司馬遷論史


我想,現在對太平天國的說法,大多是人云亦云,說太平天國如何殘暴。大多是統治階級的宣傳。象有的談太平軍未到,許多婦女就害怕得自殺了,其實是誤信宣傳,也有魯迅說的趁火打劫的。哈唎寫的《太平天國親歷記》,比較中肯全面。

太平天國不足三萬,進入江南,沒有民眾的擁護,僅靠殺人放火,何以壯大立國十三年?石達開在江西,就很受人擁護,甚得民心,李秀成在蘇州,民望也不錯,這是有記載的。有人把天王府的女兵,都說成是洪秀全的嬪妃。但這些女兵,在天京破日,都力戰而死,說明什麼問題?

許多人談太平天國的損失,把湘淮地主武裝的作惡,甩給太平天國,象曾國藩連屠六城。

更有甚者,把太平天國的理念“人人平等”,看作是邪教,似乎只有孔孟,才是正教,但孔孟之道,又是什麼東東!

太平天國失敗後,後來還有小刀會、捻軍,繼續太平天國的理念,在人民的擁護下進行鬥爭。


安平144796971


百姓對太平天國和太平軍的評價非常低,認為他們是為禍天下,事實也確實如此。太平天國和太平軍對百姓非常殘酷,慘無人道,百姓當然痛恨他們。

1853年太平軍進入南京後的屠殺,恐怕僅次於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凡是滿清官員、滿族的百姓、知識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統統殺頭,許多人不堪凌辱被殺,就舉家自殺。一次,楊秀清手下的邏查人員(即密探)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非刑拷打投入大牢,幾天就把這些人全部斬首,不少人被冤殺。整個南京城一片血腥,老百姓嚇得戰戰兢兢。不但如此,歷代古都的文物古蹟還被嚴重毀壞,諸子百家、歷代書籍都遭禁止、焚燬,比秦始皇還要徹底。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屠戮,也是對文化與文明的毀滅。

天國的法令森嚴,刑律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天條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點天燈”“五馬分屍”“割肉”“抽腸”等非刑。所謂“點天燈”,是一種極殘酷的刑罰: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裡浸泡,入夜後,將犯人頭下腳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從腳上點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鳴鑼聚眾,講說道理,宣佈罪狀,然後當眾行刑,令觀者驚心怵目,自然俯首聽命,而造成一種恐怖氣氛。這種恐怖統治,完全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歸於失敗。

當時太平軍上下,群眾反映最為強烈、影響政局穩定最迫切的是婦女問題,太平軍早期佔領大城市後嚴厲施行的“女館”制度以及強行勞動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風的廣大城鎮鄉村好人家的婦女,個個變成了挖溝、砌牆、搬運的“勞改犯”,嚴重摧殘了太平軍佔領區的婦女身心健康。細細思之,令人髮指。

當時天京城內,從侯以下所有軍政官員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離散,分居在男營女館,男人入營當兵,婦女住女館參加勞動。當時天京大興土木,婦女參加天王府建設。有一首詠歎老年婦女從明故宮拆城取磚石運料苦況的樂府詩說:“老人城上搖,旋向城下拋;女人城裡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壞;女人一失手,觸頭頭必碎。”洪秀全驅使成千上萬婦女修建天王府,並親自監工督迫,風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女人女病倒,並有打人殺人事情發生。

一次,洪秀全曾親自責罵修天王府的婦女,並把挖湖的女監工楊長妹踹得吐血,然後逼迫她們在冰冷的季節必須完工,完不成就要斬首。她們和家人久久分離,了無期限,十分悲慘。楊秀清於1854年9月29日假託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鋪爾一班小弟小妹團聚成家”,才把實行了一年半、喪盡人心的女館解散,恢復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慘重的代價。

至於被居於厚望的《天朝田畝制度》,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天朝田畝制度》由於嚴重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閣,從未被實施。


袁衛宇


蘇州是太平軍曾經佔領三年多的城市。

1860年6月初,李秀成打下蘇州,1863年12月,太平軍投降。據道光年間統計,蘇州人口將近600萬,同治年間統計180多萬。蘇州城區,在1860年前有130萬,1863年底僅剩三萬。

北宋末年,金兵曾將蘇州燒燬,自此幾百年,經南宋、明、清,蘇州成為“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紅樓夢》語),蘇州城西大片地方,聚集二十萬家商戶,閶門至楓橋十里長街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楓橋米豆市場,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

蘇州,“城內半亭園”,幾百座園林僅剩網師園及閶門外的留園,滄浪亭成了一片白地。20年後,城裡仍是瓦礫場,元和縣(清代從吳縣分出)令李超瓊在當地遭災後向富紳募捐從城內收集瓦礫,運至金雞湖築堤,使災民有飯吃,利於城內恢復,減少了航運風險,一舉三得,長堤稱為“李公堤”,可見蘇州城遭受了多大苦難。

遍佈城鄉的寺廟、古蹟,除玄妙觀的三清殿一殿外,全部燒光。虎丘景區五千間屋宇只有斷梁殿一間倖存,虎丘塔幸是磚塔,飛簷燒了,磚體猶存。

這70%的人口損失,不全是被太平軍所殺,打下蘇州城後,一船一船的糧食、財寶運往天京。後期天京缺糧,太平軍大肆收集糧食,農民大批餓死。

太平軍一直被蘇州百姓稱為“長毛”,“長毛”一詞從此用來嚇唬孩子,直至我們教科書將太平軍稱為革命隊伍為止。


寧儉堂徐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歷史上太平軍控制過的區域裡,對太平軍的印象一般不是很好。

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老百姓極端困苦的基礎之上。

進入天京以後,太平天國領導層的腐化就明顯地暴露了出來。

說一下東王楊秀清,在古代8人抬的大轎以及是非常氣派了,即便是明朝的首輔張居正坐的32人抬的轎子都是前無古人了,而楊秀清坐的是48人抬的轎子,數十對參護背令旗、騎對馬前導,鼓吹音樂數班後隨,武裝護衛又數十百人,前呼後押,橋後還有龍燈、鉦鼓,花花綠綠,吹吹打打,好不熱鬧。楊秀清出行的儀仗隊足足有上千人。老百姓見了都只能跪在道路的兩旁,連看都不準看。曾經燕王秦日綱的馬伕因為楊秀清的一個小舅子路過的時候沒有站一旁規避,就被楊秀清砍了腦袋,秦日綱本人也被楊秀清打了100大棍,即便是天國的領導層頂撞了楊秀清的家人都如此對待,更何況是普通百姓了。

天王洪秀全的生活也是極盡奢華,他的宮中養了88個妃子,這裡天王的88個后妃已超過了歷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數了。楊秀清雖然不如洪秀全,但是也有六十六個妻子,也就是六十六個東王娘,這個數字也超過了歷代不少的帝王后妃數目,外加上東王府被他以各種名義召入王宮的女子,實際女子數量已經上千。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為例。整個宮殿群以原兩江總督署為基礎,拆毀萬餘間民宅,向外擴展十里。每天參與工作的建築工人達萬餘,主要是徵用沒有隨軍的婦女、老人,工匠則是專門從安徽、湖北招募來的且都是無償勞動。天王府一共修建了兩次。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燒燬了一部分。於是,次年正月又開始了第二期工程。兩期工程所用的磚石木料都是從明故宮、廟宇、民房拆取搬來的,可謂勞民傷財。本來還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計劃擴建到周圍的二十里,但因局勢動盪未能實施。

而到了後期,洪秀全為保住天國基業開始亂封王,前後封了2700多個王,結果封王的人都馬上找王府,選王娘,這些人個個都生活的非常氣派,而這種氣派的生活又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呢?

所以從天平天國領導層的生活情況來看,當地的老百姓生活是好不到那裡去的。

其次,太平天國殺戮太多

根據歷史學家的記載,整個太平天國戰爭直接死亡人數超過了7000萬人,間接損失人口則超過了1億。什麼概念呢?八年抗戰,我國軍民傷亡總數是3500萬人,也就是說,八年抗戰期間平均每年傷亡437.5萬人左右,而太平天國戰爭,從1851年到1864年14年間,平均每年死亡人數在500萬人左右,間接死亡人數每年超過了700萬人。而當年日軍侵華的時候用的都是大規模殺傷性的熱武器,經常毀滅性地屠殺中國老百姓,如南京大屠殺等,太平天國時代還基本停留在冷兵器時期,可見殺人之多了,之狠了。


太平軍的殺戮也過於嚴重。洪秀全本人為人暴虐,還未當天王時,就經常將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帶領下,太平軍殺人如割草,只看太平軍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見一斑。

清朝官員、滿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醫生、店員、藝人,都被太平軍視為妖人。太平軍辨別妖人的方法極是荒謬:掌心紅潤,十指無重繭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見即殺,或問答後殺,或有些人不堪刑訊自認是妖被殺,還有一些人乾脆自殺。對於滿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殺光。不少漢族大小官員、紳士、讀書人,逃不掉又不願死在太平軍手裡的,全家便一同自殺。

在太平軍內部,大家互相殘殺起來也絕不心慈手軟。對於違反天條、禁令的太平軍將士,大多數被斬首。對於“反叛通妖”的,更是處以“點天燈”、“五馬分屍”極刑。搞得廣大太平軍成為沒有思想感情,沒有人身自由,更沒有人的尊嚴的“三無”工具。諸王之間更是全然不講情誼。

人身控制及嚴

前期來說,太平天國把從軍人員都分成了男營和女營,不許底層人民夫妻同住。到了一個城市就開始抓男丁充軍,遇到長相好的女孩就抓去給高層軍官充當妻妾。

在這個過程中,從天王洪秀全到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等人都扮演了“神棍”的角色。洪秀全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楊秀清則是天父附體,在西王蕭朝貴死後經常一個人扮演天父附體的把戲,迷惑欺騙眾人。

當然,當時確實很多人都非常相信這一套把戲。根據相關記載,北伐的林鳳祥部在靜海被數倍的清軍包圍之後,一直困守孤城。當時在他的士兵中也突然出現了一個天神附體的人物,一番裝神弄鬼之後林鳳祥堅信不疑,士兵說天父會派兵來救援他們。林鳳祥便提升了這名士兵的官職,還提升了他的生活待遇,給他配了一名侍妾。但是這名士兵在後來的扮神過程中出了紕漏“上帝會派關雲長、黃漢升等神將來助戰”,因為孔子、關羽、黃忠這些人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裡都是屬於邪門人物,這個士兵這樣說自然是漏了餡了,後來被點了天燈。這件事情也說明當時楊秀清的把戲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這就是精神上的控制。

到了天京之變後,這套把戲沒人信了,便加強了人身的控制,經常強迫居民充當士兵上前線打仗當炮灰。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太平天國前期往往能以少勝多,而後期即便是軍隊人數佔絕對優勢也往往打不贏的情況了,真心為他們打仗的人越來越少了,到了後期的炮灰部隊就沒人想為他們打仗。

所以,我們今天如果多去看地方誌,最好是原始的版本,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基本沒有好的。我曾經看過我們本地的地方誌,(湖南湘陰,左宗棠的故鄉)基本就是說太平軍到了那個村殺了多少人,到了那個地方殺了多少人,云云之類的。

因此,我想當時的老百姓,除了真的參加太平軍的,其他的人對他們印象是很不好的。


老威觀史


蘇南、上海、浙江等地,通常對太平軍都沒有什麼好印象,通常都會叫太平軍“長毛”。裡面有著很大的鄙視的意味。但是蘇州可能是個例外。


對於太平天國後期而言,南京是國都,蘇州就是總司令部。太平天國後期的真正軍事統帥李秀成就一直駐紮在蘇州。“忠王府”現在依然保存完好,作為一個歷史遺蹟矗立在蘇州市博物館西側。

蘇州也是當年太平天國基層政權建設試點省——蘇福省的省會,轄常熟、江陰、太倉、松江、青浦、崑山、吳江、武進、無錫、丹陽、金壇、溧陽、宜興等當時的魚米糧倉。


蘇州更是太平軍對陣上海的前沿指揮部,以及天京的東南屏障。所以蘇州對於太平天國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蘇州曾經是太平天國除天京之外,重點當作自己地盤來經營的,從上自下都非常重視。為了鞏固政權建設,並沒有拿蘇州當作此前天庫制度的試驗品。可以說事從分尊重了當地的一些基本經濟制度。

洪秀全曾經親自下可一個叫《諭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詔》的詔書,向蘇州及周邊的人民宣傳其統治思想,並切實地表達他體恤民生之艱難的想法,還表示了要減輕稅負,希望達到更多群民歸順的效果。

還有一個例子體現了太平天國對蘇州的重視,蘇福省中的“福”字,實際上已經犯了洪秀全兒子“洪天貴福”的諱了,洪秀全特別下旨不用改。


可以說,基本上太平天國攻佔蘇州之後,並沒頭想在其他地方一樣進行一切歸聖庫的劫掠措施。而相反的是,太平軍比較注重發展經濟,積極地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

李秀成甚至下令軍隊協助老百姓去疏通河道,興修水利,保護耕牛。在李秀成的努力之下,甚至一度出現了軍民一心,蘇州的農業竟然連續幾年都出現了豐收的可喜的景象。

這個鏡頭在蘇州,是歷史上張士誠也曾幹過。張士誠死後,蘇州人民偷偷祭奠張士誠,產生了一個燒“狗屎香(九四香)”的習俗。

太平軍軍紀嚴明,蘇州人對太平軍沒有太多的惡感,反而是因為此前清廷的腐敗,帶給普通市民深深的惡意。

但是隨著太平天國的整體形勢惡化,蘇州也變得朝不保息,開始變得極不穩定。但是蘇州城內秩序在“蘇州殺降”之前,仍然是保持穩定的。


從這一點可見當時李秀成對蘇州真的是花了很多心血,對老百姓要遠遠好於清廷的。

在蘇福省太倉州,會王蔡元隆詐降李鶴章,差點沒把李鶴章打死。這也成了後來李鴻章接受蘇州時投降時,大規模誘殺降軍的一個誘因。據不完全統計,有8萬之多。加上淮軍紀律差,各種洗劫,導致了民怨頓起。

從這一點來講,也導致了蘇州老百姓對李鴻章和她的淮軍沒有好印象,卻對太平軍產生了深深的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