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個屋簷下都有著各自愛憎交織的關係與秘密。美國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代表作《長夜漫漫路迢迢》講述的就是關於家庭中愛憎秘密的故事。

尤金·奧尼爾是美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他一生創作了近50部戲劇,最關注的主題,就是人在外在壓力之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過程。1936年,奧尼爾成為美囯20世紀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劇作家。他的自傳性作品《長夜漫漫路迢迢》完成於1941年,被認為是奧尼爾成就最高的劇作,創下了連演565場的記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偉大的戲劇居然是在他去世3年後才進行公演,並於次年榮獲了作者人生中的第4個普立策戲劇獎。

《長夜漫漫路迢迢》是四幕劇,講述了蒂龍家在1912年8月的某天從早晨到午夜的生活片斷。小兒子埃德蒙被診斷出患了肺病,母親瑪麗剛從療養院戒除毒癮回來。兩個忍受痛苦的人逐漸牽扯出了父親蒂龍和大兒子傑裡,四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氣氛逐漸緊張,他們相互指責、相互埋怨,同時又陷入內疚和懺悔之中,反映了家人之間愛恨交織、埋怨與寬恕不斷循環的關係,表達了生活的無望,以及無望中隱約閃爍的希望。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真實還原奧尼爾的原生家庭

1939年夏末,奧尼爾開始著手撰寫自傳體戲劇《長夜漫漫路迢迢》的劇本,他下定決心,要把發生在自己家中的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公諸於世。

在戲劇界,幾乎找不到把自己的故事寫成劇本的作者,而奧尼爾是第一個。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可奧尼爾偏偏要把真實生活中吝嗇的父親,吸毒的母親,酗酒的哥哥和患病的自己毫無篡改地如實記錄下來。這讓他十分痛苦,可他偏要執拗地去做。

是什麼原因讓奧尼爾如此煎熬呢?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

奧尼爾的父親是個演員,憑藉著英俊的長相一度擔綱莎士比亞戲劇的主演。但是由於他沒有接受過教育,因此只能做個收入低微的臨時演員。母親埃拉出身於大戶人家,為了追求浪漫的愛情,她跟著大自己14歲的丈夫四處漂泊,過著貧苦的日子。奧尼爾出生的時候,母親難產,父親為了省錢,請了個庸醫給他母親注射嗎啡止痛,導致他母親染上毒癮。

奧尼爾有個哥哥,可是兄弟倆的關係並不親密。哥哥天資聰穎,卻總怨恨奧尼爾的出生搶走了本來就不多的來自母親的關愛,於是他自甘墮落,吃喝嫖賭樣樣都來。奧尼爾自幼體弱多病,從小就跟著當演員的父親到處巡演,居無定所,為了生活,他還去過國外當水手,結果染上肺結核。因為窮困潦倒,導致他每段感情都不太順暢。

成家後的奧尼爾依然沒有擺脫不幸的命運,他的大兒子是大學教授,有著良好的前途,卻因為酗酒導致精神失常而自殺,小兒子未成年就染上了毒癮,女兒又在18歲那年與早已年邁的卓別林私訂終身,由於奧尼爾堅決反對,女兒不惜與他斷絕父女關係。可以說,自始至終,奧尼爾的家庭始終充斥著悲劇。他們像是被綁在一條沒有方向的船上,毫無目的地從漫漫的長日,漂向漫漫的長夜。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到了老年,奧尼爾的健康狀況極度惡劣,整夜失眠,他常常叫醒妻子,傾訴自己備受過去記憶的折磨,因此不得不寫下這個故事。對於這段經歷,奧尼爾的妻子這樣說:“1939年,6月21日,整夜悶熱,不能入睡。尤金向我長談數小時,講關於計劃寫他父母、父親哥哥和他自己的一部戲。”那些過往在他心靈深處作祟,逼著他非寫不可,否則他就永遠得不到安寧。為了寫這部作品,他每天都經受著折磨。晚上他從書房出來的時候形容憔悴,有時候還抽泣著,兩眼紅腫,整個人比早上進書房時似乎要老上10歲。

奧尼爾試圖通過對劇本人物的塑造來反省自己的家庭關係。他在《長夜漫漫路迢迢》中塑造了4個主要角色:詹姆斯·蒂龍、他的妻子瑪麗、大兒子傑米和小兒子埃德蒙。四個人糾纏在一起,互相指責埋怨,隨即又深深懺悔,他們始終被絕望和自責以及憎恨籠罩著,所謂“家庭”,完全不是避風港,而是一個無底深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神受委屈,卻又明白自己對這個家庭有所虧欠。他們用最刻薄的話語傷害彼此,然後又懊悔不已。每當問題發生時,他們爭先恐後地將責任推卸給別人。他們彼此交談卻從不傾聽,所以他們總是不歡而散。正是這些懸而不決的愛恨情感導致了這個家庭始終逃脫不掉悲劇的命運。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1940年9月20日,劇本完成了。奧尼爾並沒有如釋重負,反而比之前更加躊躇。猶豫再三,他決定把稿子交給蘭登書屋封存,一再叮囑必須等他去世25週年後才能發表。

13年後,奧尼爾去世了。又過了3年,奧尼爾的妻子決定公佈劇本。為答謝瑞典為尼爾頒發諾貝爾文學獎,她把首演機會交給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劇院,瑞典的國王和王后觀看了首演。正如他自己說的,這是一部血與淚凝結而成的作品。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舞臺劇震撼了所有的觀眾,一位評論家甚至說:《長夜漫漫路迢迢》是本世紀最有影響的現實主義劇目,它的力量就來自於催人淚下的現實性。

家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從表面看來,蒂龍家非常體面:中產階級,有錢有閒,夫妻恩愛,兒子優秀。而實際上,這個家庭虛假表面下隱藏的是令人一籌莫展的生存困境。

65歲的蒂龍是個很受觀眾歡迎的演員,幾年前他投資了一部戲,為此他全國各地演出,全家都跟著他到處奔波。他在地皮買賣方面比較在行,也賺了一些錢,然而妻子瑪麗卻並不認為他們的生活富有,相反,她覺得丈夫是個吝嗇鬼,寧願把錢投資在地皮上,也不願意為家人買一個固定的住宅。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瑪麗滿腹牢騷,一想到朋友都住著體面的房子,她便忍不住對兒子們抱怨:“一切都那麼簡陋寒酸,你們父親從來不願花錢把這裡整得像點樣。”

因為沒有固定的住所,瑪麗不得不將第二個孩子留給母親照看,沒想到孩子染上麻疹夭折了。瑪麗深受打擊,將這一切歸咎於丈夫的失職。“生活讓我明自,想要孩子們有出息,就得讓他們生在個像樣的家裡;女人想做一個好母親也得有一個像樣的家。”在瑪麗看來,蒂龍沒有給他們一個像樣的家,這是一切悲劇的根源,如果他們有一個穩定的住所,那麼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除了房子的問題,讓瑪麗更怨恨的是蒂龍對待家人方面的吝嗇。瑪麗生小兒子埃德蒙時難產,導致患病。蒂龍為了省錢,找了個庸醫來給瑪麗注射嗎啡,致使她染上了毒癮。有了妻子這個前車之鑑,蒂龍沒有吸取教訓,又因為同樣的方式應對小兒子埃德蒙的肺結核。在確認了埃德蒙的病情後,蒂龍決定把他送到一個州立的二流療養院,這讓埃德蒙十分氣憤,父子之間引發了劇烈的爭吵。

埃德蒙身體不好,經常咳嗽,胃口也很差,這讓瑪麗非常擔心。曾經有一段時間,瑪麗成功戒掉了毒癮,可是好景不長,當她得知埃德蒙患了肺病需要住院治療時,她又開始藉助毒品來逃避現實。正是由於瑪麗對小兒子的過分關注,讓大兒子傑米感覺自己被忽視,於是原本品學兼優的他開始用酗酒來刷存在感,甚至誘導弟弟也借酒澆愁。起初,學校對於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開始酗酒表示惋惜,甚至給家長寫信來表達歉意,後來看到他遊手好閒不知進取,漸漸也放棄了他。

此時的傑米已經33歲了,卻始終沒有成家立業的想法,成天吃喝玩樂不思進取,這讓蒂龍失望透頂。他既對傑米惱怒,又不能看著他流落街頭,他給傑米安排了一個劇院裡的職位,卻並沒有得到兒子的理解和感謝。事實上,傑米內心是敏感的,他的玩世不恭其實是在逃避現實,每當父親稱讚他時,他總是轉移話題,顧左右而言他。母親也總是對他惡語相向,這些都給他造成了深深的傷害。而埃德蒙更是一個遊離於家庭之外的存在,他因為母親的毒癮而痛苦,更是對父親的吝嗇憎恨不已,面對哥哥的墮落,他冷嘲熱諷,因此他每次出現都會引發一場爭吵。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可見,儘管事業成功,但蒂龍的日子過得並不舒心,家庭成員之間的貌合神離令他壓力倍增,毒癮發作時歇斯底里的妻子讓他痛苦不堪,於是他更加關注物質,並且成天外出喝酒。他無視妻子的痛苦,對兒子的墮落也束手無策。可以說,蒂龍和瑪麗既不是幸福的夫妻也不是成功的父母。他們都很愛兒子,但是由於表達方式不對,導致每次表達都會以爭吵而告終。

在《長夜漫漫路迢迢》裡,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生存困境裡苦苦掙扎,他們都是人生競技場中的失敗者,面對尖銳的矛盾,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一種迴避的態度,他們對自己不抱希望,對生活也不再追求。這就是作者奧尼爾對家庭的審視和反省。他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寫入到作品中,儘管他們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那些曾經的輝煌,還有對親人真摯的愛,是他們無望生活中的希望。

作品中籠罩的憂鬱意象

《長夜漫漫路迢迢》裡有三個元素是貫穿始終的,分別是霧、霧笛和酒。這三個元素分別象徵著各自不同的東西。

瀰漫的大霧象徵著無望的前途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在作品中,濃霧始終籠罩著蒂龍一家,給整部作品鋪陳了一種晦暗虛無的基調。當瑪麗再次染毒時,蒂龍心灰意冷地說:“是的,我說得過早,恐怕咱們還得碰上大霧。”埃德蒙說:“我喜歡呆在霧裡,整個人生都被遮蓋起來,彷彿我就是個霧中的鬼魂。”在大霧的遮蓋下,世間的一切痛苦都顯得遲鈍了,長夜漫漫,前途茫茫,只有霧能讓這一家人在沉重的生活中稍作喘息。

蒂龍家的四個人都口是心非,內心深處對家人有著深深的愛,也渴望得到家人的關注,卻總是互相揭露傷疤,用渾身的刺來防禦別人;他們身處迷霧之中,更像是身處在生活之外的旁觀者。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霧笛也是作品中貫穿始終的元素。每當瑪麗沉浸在迷霧之中,陷入幻想逃避現實時,霧笛就會適時地響起,因此瑪麗說:“我恨霧笛,它叫你不得安生。它老是提醒你,警告你,把你召回到現實世界中來。”霧笛低沉婉轉,像命運的喪鐘一般警醒著瑪麗,讓她正視生活,不要陷入對往日的回憶和對當下的逃避,鞭策瑪麗回到現實,從而在掙扎中實現自我救贖。

蒂龍一家每個人都有嗜好。瑪麗迷戀嗎啡,蒂龍和兩個兒子則迷戀著酒。他們無法忍受瑪麗吸毒,自己卻吸毒般地沉迷於烈酒。蒂龍受夠了沒錢的苦,因此他寧願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投資,而對生病的家人卻捨不得多花一分錢。對自己,他更加吝嗇,十幾年如一日地不換衣服,他認為自己這樣做並沒有錯,也從未想過要改變,面對妻兒的不理解,他只能寄託於酒精,試圖在酒館找到精神寄託。

兩個兒子也都各自有著自己的苦惱,他們毫無例外地借酒澆愁,因此當他們碰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一身酒氣,而酒精又控制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對彼此各不相讓,針鋒相對,把一切變得更糟。


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怎麼辦?親人之間的愛恨往往最戳痛人心


這三種意向體現了奧尼爾對愛情和親情的思考。奧尼爾的感情生活很坎坷,他同情自己的母親,這個原本一帆風順卻因為愛錯了人而顛沛流離半生的可憐女人影響了奧尼爾的愛情觀,讓他始終對愛情持一種懷疑態度。他結過三次婚,卻始終牴觸愛情,最後在旅館中死去。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種踏實穩定的“家”的感覺,然而直到最後也沒有實現。

在《長夜漫漫路迢迢》中,親情也是一種奢侈的東西,無論是父母與兒子之間的親情,還是傑裡和埃德蒙之間的手足之情,都是一種相愛相殺的複雜情感。他們都深愛著親人,同時又用刻薄的言語折磨著彼此,傷害之後又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感體現,是因為在奧尼爾的成長環境中感受到的就是這樣的親情。奧尼爾渴望來自父母親密無間的關心,也希冀得到兄弟的理解和愛護,然而這在平常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親情卻是奧尼爾一家奢求不到的東西。因此他在作品中設置了濃霧、霧笛和烈酒,試圖通過這些來解釋自己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是有客觀原因的,也可以視作是奧尼爾對自己的救贖。

無論如何,《長夜漫漫路迢迢》是偉大的,它寫出的家人之間的隔膜與關愛,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舊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