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疫情過後醫療人員子女高考應照顧加分,你支持嗎?你怎麼看?

於無聲處34


應該支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國解憂,他們的貢獻是最大的。孩子也應該得到照顧。


送高三專業戶


不支持,原因很簡單。公平不能因為特例而失去意義,而子女的高考不能多了父母“醫考”這一項。

先插個題外話,希望讀者可以諒解我先說這個。

對於這次疫情,我們都深感痛心,但作為非醫務人員,又沒辦法參與前線防疫,只有發著加油多點力量和溫暖。特別是當好醫生李文亮離世的消息傳來,悲痛不言而喻。

即便如此,我依舊認為高考不能因為特定事情而開口子,不然公平就會受到質疑。

首先從高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國家選拔人才,而高中則是培養人才。

如果醫療人員的子女照顧加分,那麼勢必會對不是醫療子女的學生不公平。

一個不公平選拔的人才也不會有太大的公信力。

或許你會問:適當照顧下也不會加很多分。那是你不知道高考的一兩分可能就會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再者另一個問題便是一種社會現象。

如果醫療子女加分了,那麼必然醫療人員這個行業會變成許多人思之若騖的行業,許多人會選擇當上醫療人員而去為自己的子女加分,那怕掛個職位也好。你可以想象這件事情是多麼瘋狂。高考的會多了一項“醫考”,變成了父母們的“醫考”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因為這次事件而設了特例照顧。

那麼這些行業要不要照顧,他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性質。

救火英雄的消防員,守衛疆土的戰士,緝毒警察,邊疆教師,困難群體。

那是不是也得給這些人照顧加分,那要加多少分?因為危險程度越高分越多?還是貢獻越多,加分越多?那為國捐軀怎麼算?

如果下一次的災難發生,是不是又要有一部分群體加分?試想一千年以後會有多少人加分。

早在之前,國家就有相應取消高考加分的措施,說明真的是弊大於利。

終上,高考不能為醫療人員照顧加分。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舒書的生活書扎


我覺得吧,對於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無論發多少錢的獎金、無論給予怎樣的獎勵都不過分。但是要把他們的功績“傳遞”給子女,這個事就有點讓人不舒服了。

<strong>

如果按照這種思維來衡量的話,那麼同樣奮戰在一線的其他崗位的人,子女要不要加分?肯定有人要說了,其他崗位怎麼能跟醫護人員相比呢?

那好,我們想想一個場景:

<strong>

十幾天沒能回家的一名普通警察,滿臉疲憊,剛推開家門,就迎面得到了高三兒子的一聲靈魂拷問:“爸爸,你為什麼不是醫生?” 警察莫名其妙,滿頭霧水。接著兒子就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都是抗疫,人家醫生護士的孩子就能高考加分20分,你們警察就沒有!”


高考,最著名的特點就是公平

其實我國的高考,雖然多年來一直飽受爭議甚至指責,絕大多數人指責的方向也是說高考帶來了高分低能的結果。

但是自從1977年冬天恢復高考以來,已經讓很多貧寒子弟跨出了大山,走出了自己原本貧寒的家庭,讓自己過上了好生活。

就是因為高考是公平的。

天底下大概沒有比這個再公平的事情了。


2020年高考加分政策

今年1月,教育部出臺了高考的加分政策:

1. 烈士子女等4類考試,加分20分

2. 自主擇業的退伍軍人,加分10分


總結:如果事事都想要在高考上動一刀的話,只會加重社會的不平等。前幾天拒絕就醫的退休廳官,給我們帶來的震撼還不夠嗎?

<strong>


夏醬Summer


不能,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勇敢向前,衝鋒陷陣冒著生命危險,還有交警,城管,運管,還有機關單位工作者,也辛苦了,

但是話說回來,上面提到的人員,都是在工作,職責在身,有工資的………

而且在疫情面前抗擊疫情,“主動”報名參戰防控一線的志願者才是真真的勇敢者,冒著生命危險冒著被家裡人擔心,沒有一分收入,到貼油費,倒貼口罩,手套,參戰防控沒有任何的被迫心理,做一位中國志願者的人,志願者不圖什麼,只為疫情快點過去,

有志願者自從1月28曰參戰防控以來,生活中多了一個習慣,回家吃飯,用二雙筷子,…………

志願者的勇敢無私奉獻的收穫就是:辛苦了,謝謝,這二個字就滿足了!











順愛公益協會


支持。

第一、疫情來臨,國難當頭。類似這種舉國或世界性疫情,實屬罕見。危害性大、涉及面廣,類似戰場。事實也看得出,面對疫情出現的各種心態。也才能發現誰是真正勇往直前或急流勇退的人,誰是敢於擔當或逃跑畏縮不前的人。在大考面前,只有獎罰分明,才能弘揚正義。如果原來的加分項目屬於常規加分,那麼今天的疫情高考加分屬於特殊加分。

第二、高考加分。過去有過高考加分的情形,近幾年逐漸取消。那些加分項目取消也是正確的。因為那些加分項目的重要程度趕不上今天疫情加分。


劉俊利


堅決反對,給醫護人員加薪升職都可以,但堅決不能給孩子加分,孩子高考中考要靠自己努力,也是對將來社會國家負責。難道又要回到拼爹的時代?難道又要在孩子心中有一種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想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A通過自己的努力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績比孩子B高29分,然而B通過父母加了30分,最後B上了大學,而A卻落榜,這樣合理嗎?


小月150503087


大力支持為一線護工人員給予大量獎勵和榮譽,但並不是以子女高考加分的方式。個人覺得,這些醫務人員的奮鬥與努力是他們自己堅持不懈沒日沒夜工作的結果,並非其子女的功勞。高考分數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要,一分也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對學生來說,最好還是公平競爭,以個人實力取得成功,而並非靠父母的光輝。對於醫務人員,可以換一種方式給予獎勵,激勵他們不畏艱辛的精神,這樣也不會引發議論。


若有人兮山之阿


我感恩抗疫戰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應該受到尊重和照顧,但是我不支持全部為他們的子女高考加分。

首先了解一下去年國家加分政策(今年政策未出臺),《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規定這4類人可加分。 第一類人:是少數民族考生,但對於少數民族考生所在的地區,有嚴格限制,僅限於牧區、山區、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資格; 第二類人:臺灣省籍考生、華僑子女考生、歸僑考生及歸僑子女考生; 第三類人:烈士子女。 第四類人:退役士兵。相比較以上加分政策我認為:

一、照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加分政策不適應國家政策要求,國家正在逐步減少高考加分項目,對加分項目控制更加嚴格,不可能再增加加分項目。

二、加分項目太多容易滋生腐敗,如果增加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加分,真正加分的一線醫護人員子女不一定能加上,不是一線的領導幹部子女加上的更多。

三、加分項目太多會造成高考的不公平,不利於考生的公平競爭。

四、可以給在抗疫戰線感染疾病去世的醫護人員按烈士待遇照顧子女加分。

再次聲明本人非常感激戰鬥在抗疫戰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就事論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浪淘沙liu


我不支持。誠然,醫護工作人員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為大家舍小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和敬佩。

但是,醫者仁心,救死扶傷,是神聖職責所在,我們身邊現在也有很多默默奮戰,守護自己神聖職責使命的人,他們是警察,交警,志願者,小區保安,社區工作人員,還有我身邊許許多多善良勇敢的普通人,我相信他們如果不是受專業所限,一定也會義不容辭,完成醫者使命。在我看來,疫情結束,完全可以採用表彰,獎勵獎金,住房,職務晉升等方式來嘉獎前線醫護,不要把獎勵放在後代上。

其次,教育是為了選拔培養多領域人才,教育面前機會平等,不可讓莘莘學子們喪失鬥志,心理失衡。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學校多加宣揚其醫護父母的無私奉獻精神,講述其事蹟,重視榜樣力量,提高醫護子女學校地位,使其他學生更加敬佩醫護子女。只有偉大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融入了中華民族骨血,才能孕育出代代相傳,翱翔於天際的雙翼。





悅瀛瀛與熊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