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愛國英雄嗎?

秀才下山


岳飛不但是愛國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最具傳奇色彩最完美的愛國英雄,岳飛不僅打仗厲害,而且還有文采,不好色不貪財,簡直就是完美的化身,一個位極人臣高官厚祿的男人,能夠不納妾這個就很不可思議,而且作為一個武將,還會填詞,而且水平還非常高,《滿江紅》《小重山》都有極高的意境,岳飛給人感覺就不是人,是神!


楊喜光


是的。

岳飛確實是個十足的愛國(宋)英雄。只可惜他對君王愚忠,而且他的君主是個聽信讒言的人。對這樣的君王忠心,是岳飛致命的原因。

岳飛至始至終都想恢復國家失去的領土,所以他對國家而言是忠誠無二的;他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否則他也不會冒死都要收復河山和拯救國家和百姓!以他的地位,如果他願意的話,他足以偏居一隅或者打下一個自己的江山社稷。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始終忠於南宋朝廷。

只可惜岳飛不明聖意,宋高宗是想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已經足夠了,而岳飛是堅決要收復失地;所以意見出現了很大的分歧,但這還不是致命的,最致命的是當時南宋正在與金國談判,岳飛卻建議收復失地與金國交戰,金國要岳飛死,所以南宋為了談判能夠有滿意的結果,宋高宗和秦檜把岳飛給害了。





羅蕭弋


不是愛國英雄。愛國就應該愛這個國家的人民,南宋政府昏庸,下層人民民不聊生,爆發了楊麼農民起義,岳飛帶頭對楊麼農民起義進行了無情的絞殺。面對苛捐雜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冗官,冗祿,冗兵使政府不強,人民不富,范仲淹提了10條改革主張,王安石還掀起了變法,都有體現民生的部分,相比較岳飛只是直搗黃龍收復失地,沒有在民生上提出任何主張。報國報的是趙家的國,收地收的是趙家的地。精忠報國最後變成了愚忠,一直搞不清該忠於誰,絕對不是岳母的本意。在一個天下為私的社會里,愛國就是一個笑話。一群人圍著一個傀儡皇帝,名義上是保家衛國,實際上保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


秀才下山


1、關於“愛國”的判斷標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如你所說,在南宋時代,那時的很多人,即使是士大夫,也很少有人能將“國家”和“朝廷”分開。對他們來說,他們所效忠的朝廷即國家。所以出現你所說的愚忠問題。但站在南宋的角度,岳飛沒有判朝廷,即是愛國。所以,站在南宋時人的角度,岳飛是愛國的。

2、站在現代的角度,岳飛是否愛國,首先要判斷今天以哪個朝代為正統。當時南宋和金對峙,在今天的史學視野中,已基本蛻去了80年代以來的史觀,對金和南宋一樣看待,因為他們都存在於歷史中國的土地。所以,岳飛是民族英雄。

3、再者,你提到南宋朝廷“昏庸”之類。這或許於歷代中國的朝廷相比,確實如此。但是你沒有看到整個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官待遇最高的時代,是市民文化興起的時代,可以說,南宋在政治地理建樹上和其他朝代沒法比,但,北宋和遼、西夏的講和,以及南宋和金的講和,使得雙方的多數黎民百姓得以在長時間裡安居樂業,所以宋代也創造了一個儘管雙方對峙,但大的戰事較少的和平局面。如果拋出黎民百姓的平穩與安樂,去評判歷史,我想那是不公正的。

4、近幾年來,歷史學界,如北大和日本學者,如平田茂樹等,開始著意關注南宋史。南宋並不如你說的那樣。

5、看書的時候注意出版的年代,早期的史書觀點可能會造成影響。

6、你要求岳飛要把國家和朝廷分開對待,但是你又站在南宋朝廷的角度判斷南宋的整體,這是否合適。


理簡


是的



ganzhoutenglian


拉長曆史看,趙匡胤對軍隊採取的文人帶兵、頻頻換防、削弱將權等改革手段,使得一個經濟文化上極其強大的宋朝卻有了一隻戰鬥力與之極其不相稱的軍隊。再加上後繼者的昏庸無道,最終使宋朝走向滅亡。岳飛確實生不逢時,但不能否認他是愛國英雄!岳飛只忠於皇帝,是愚忠?那麼在皇權制度下不忠於皇帝他又能忠於誰呢?因為這是他的謀生的手段。別無他法。看他是否愛國要看他做了什麼,做的事情是否對國家和民族有利。在他那個年代,女真人入侵北宋,就是侵略者。侵略者就要燒殺搶掠,塗炭生靈。岳飛作為朝廷軍隊將軍帶領軍隊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就是愛國英雄!


無咎齋


看了您的思考,您的意思是真正的忠是為了國家,為了老百姓而不懈去奮鬥,而非是為一家一姓的安危去拼命。

但是,您是否想的有點偏差呢。真正意義上的談及人民利益的是近代社會才開始的!古代是沒有人民利益這樣的說法的。

就算是中國古代很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過要愛民思想,但他們的根本出發點還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還是為了皇帝這一家一姓的利益!

所以,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不能脫離他們的時代背景,跳出時代,來用現代人的價值觀去評價他們!

言歸正題,開始說岳飛的忠到底是愚忠還是真正的忠?不論宋朝,就算上自始皇開始到清朝溥儀王朝結束為止,整個中國封建時代所宣揚的正統思想都是忠君愛國!也就是說君即是國,國即是君!民為主的思想從未佔過主流,不論是“兼愛”的墨家,或者說明清時期黃宗羲、顧炎武這些的新思想所提出的“民為主,君為客”的觀點,他們從來都並非主流,並且歸根結底它們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鞏固君主統治,為了保障皇帝的安穩統治罷了!

所以說,當時的時代,什麼才叫忠呢?那就是忠於君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人民眼中的所有人的地位先後是天、地、君、親、師!所以說,在當時老百姓的眼中,皇帝的地位甚至是要高於父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忠孝難兩全的說法,因為古代君王的事情甚至比孝順父母的事情都要重要!

這也就是說,在當時百姓的眼中,岳飛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忠臣所應該有的做法!即使皇帝是錯的,岳飛也要服從。不能因為皇帝給你的是不對的指示,你就不去執行,你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辦事。這才是人們眼中的“大逆不道”!

這也就是《三國演義》中為何會寫到諸葛亮在北伐的關鍵時刻,明知道劉嬋召他回去是錯誤的決定!明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能把握機會,就有一統天下的可能!明知道他就算不聽從命令,劉嬋不會也不敢把他怎麼樣!但他最終還是服從了命令,他寧可放棄自己心中夢寐以求的天下一統的夢想,而聽從的命令!為什麼?因為這就是諸葛亮眼中的“忠”!這個“忠”甚至是比他的生命還要重要!是可以讓他放棄一切的精神信仰!

同樣的道理,岳家軍兵強馬壯,當時的時機,如果能當機立斷,立刻北上的話。那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並不是一個空話!當時的金軍可以說完全被岳家軍剋制,金國賴以克敵的騎兵部隊,被岳家軍的長槍短棒一系列的招數給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可以說,岳飛那個時機是南宋朝廷最接近能收回北方時代的最好時機了!

但是,問題在於有時候最符合人民利益的時候,往往卻不符合君王的利益!如果岳飛收回了失地。那勢必會迎回老皇帝,到此時,讓徽宗這個現任如何自處?是退位讓賢?還是讓他們繼續當太上皇?這絕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歷代為了皇位而出現父子相殘,兄弟相傷的局面還少嗎?前有隋煬帝淫亂後宮,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最近的也有晉王趙光義“燭影斧聲”的疑雲!徽宗有這個膽量敢迎回二帝嗎?他不敢嘗試,所以他必須召回岳飛!

而岳飛呢?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君王就是天,君王就是地,是可以主宰他一切的人!所以,這樣一個人的命令,他能不服從嗎?就算是錯的,為了“忠”他也要拼命的去做,哪怕他會死亡!

所以說,岳飛當時的做法才是當時百姓眼中的“忠”的表現!不是你為國家為百姓做了多大的貢獻,而是你為皇帝做了多少事,盡了多少力!岳飛如果當時不接受徽宗的命令的話,最後他也必死無疑,而且會是以一個百姓眼中的“亂臣賊子”的身份而死去!當時的時代就是如此!思想也是如此!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各位看到的朋友能多多評論討論!歡迎大家評論關注我,關注後有更多精彩內容哦!我是一名專注於歷史的創作者,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在此拜謝各位朋友了!!!


觀古鑑今說歷史


岳飛忠君愛國,想為南宋收復河山,迎還二聖。但宋高宗不願迎還二聖,只想偏安江南一隅,加上秦檜投降主義所左右,岳飛在北伐時有直搗黃龍,收復河山的大好機會,卻被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岳雲、宋憲下獄論罪處死。。。在封建時代,君大於天,若不依詔命如同謀反,岳飛精忠報國,文韜武略,但受制於朝廷。江山是宋高宗的,是南宋的,岳飛有心報國卻無可奈何,岳飛有天大的本事但又不能忤逆朝廷,生在封建時代君庸臣死是沒有辦法的,儘管岳飛愚忠,但岳飛還是愛國英雄,在北伐為南宋收復河山取得過輝煌戰績。





劉坤忠120


談古論今,岳飛南宋名將,抵抗外部侵略,為保大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被奸臣秦檜誣陷害死,雖然岳飛有愛國的思想,在封建王朝時代,今天只能稱之為民族英雄。。南宋不能和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有天壤之別,不能相提並論,一個是封建王朝,一個是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在今天岳飛可稱愛國英雄,反之民族英雄。


海洋185140255


你好,我是倒茶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岳飛不是愛國英雄而是民族英雄。

中國的歷史是一個整體,岳飛是不是愛國英雄我認為應當從今來論。

岳飛所抗的金,是現在的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數量約為1041.05萬人,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於古代,岳飛抗金,是漢人與外族的鬥爭,對於現在而言是民族之間的鬥爭。

華夏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就是漢民族,所以,岳飛是民族英雄而不是愛國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