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龙教授:应对Deadline的挑战

黄勃龙教授:应对Deadline的挑战 | 治学大家谈

特殊情况下科研岗位上时间管理的心得分享

应对截止时间(Deadline)的挑战

新年伊始,大家还没有从节日的欢乐中回过神来,就面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重痛击。能够通过严校长创建的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除了对在困境中克服一切努力学习和生活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深深的敬佩,也想在这里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如何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对一些同学来说可能是个难题,因为居家环境毕竟不如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都会让学习状态大大减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学面临着“截止时间(Deadline)”,也就是导师或岗位安排的一些作业和工作的到期日或时间点,如果在家无法持续高效地学习工作,那么这些积压的“截止日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把握住三点,就能尽可能地在自由环境中保有高效学习的状态:

1,不要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新闻内容和社交平台上

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纪伯伦曾说过:有些人背对着自己无法把握的整体,却忙乱于琐碎的个体而不能自拔。当前肺炎疫情如鼎水之沸,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动态﹑新新闻,但也因此真假难辨,各家争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过多的时间和心思花费在新闻上,不仅浪费时间,更让自己的心情不定,烦躁不安,难以专注于学习。

2,保持沟通讨论,自觉学习

作为大学生,拥有学校提供的众多资源,比如图书馆资料,各大数据库的平台和论文的下载渠道,在无法跟导师、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寻找答案。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开展了网上平台的授课,虽然部分功能和交流渠道不能达到在校学习的方便程度,但同学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汲取知识,支持和帮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种种不便。在遇到困惑的时候,除了保持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丰富的资源自己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提升了文献调研、资料收集的能力和经验,也学会了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而不仅仅限于从别人的结论判断真伪。

3,为自己规划作息时间表

在家期间,作息时间会和在校时间稍有不同,为了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同学们可以根据家庭的生活规律制作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将吃饭和休息时间固定之后,尽量将其他时间合理高效地安排,在配合网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留下充分的消化时间和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

通过以上这些安排和计划,能够让大家在家期间保持稳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时间,这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关于面对“截止时间/日期(Deadline)”,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我经常对组里学生说,英文里之所以把它称之为Deadline,从某种意义上是形容有些不善管理时间的人在规定日期无法完成,所以导致自己在临近日期时极度焦虑,反而更加无法完成工作,导致自己“死去活来”。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早计划,早完成,早解脱。在一开始收到任务计划时,应该对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设想,这样有利于安排计划,不至于手忙脚乱;给自己设定好计划后,更要思考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如果只是随意糊弄一下,那么不仅没有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浪费了时间。

在学习中,大家难免会遇到文献阅读和收集的问题,特别在针对导师安排的论文阅读与工作汇报的“截止日期”上。这时候,对前期读过的文献进行清晰地分类整理,将极大地节省时间。实际上,将文献根据自己的需求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也是构思文章结构和分段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收集好,那么在插入文献和引用文献的时候,就不会下笔无物了。

这些内容就是对大家在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建议,最后还是祝福大家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和督促自己,因为终有一日,我们都会回到那个期盼已久的校园中去。也正如我对组里同学们说:“等你回来开组会!”

黄勃龙,剑桥大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进理论计算算法开发研究和稀土无机功能材料应用与性质调控。目前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紧密合作关系。

黄勃龙教授:应对Deadline的挑战 | 治学大家谈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主编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