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新唐書》、《貞觀政要》。

一、唐朝誕生之前的亂局

在西晉永嘉之亂以來3個多世紀裡,隨著漢人南渡,北方的劉淵、石勒、慕容皝、符堅、慕容垂、姚萇、拓跋珪等遊牧民族首領的勢力此消彼長,建立了繁多的王朝,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們試圖通過戰爭來統一中國,但都無一例外地全部失敗了。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南北朝


另一方面,衣冠南渡的東晉王朝與後來的南朝宋齊梁陳諸帝又無力北上,始終偏安於江南一隅,守江則必守淮。整整3個多世紀,南方政權只有宋武帝劉裕北伐稍有斬獲,但也始終沒有突破黃河一線,很快就敗退回淮河一線。

在這段時間裡,先有東晉十六國國爭鋒,後有南北九朝劃江而治。長期的戰亂造成了漢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大量傷亡,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各民族的融合。南北朝時期,我國的多民族共居的局面才正式形成。而歷時了300多年的動盪局面直到隋朝才劃上了句號。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可惜的是,全盛時期的大隋王朝卻在楊廣的統治下驟然崩塌。隋文帝開皇末年時,全國有戶780萬戶,經過楊廣時期的暴政統治和隋末的動亂後,全國人口下降了大半,青年勞動力大量死亡。

二、唐朝的歷史興衰走向

隋文帝開皇之治所遺留下的豐盛成果,在楊廣的弊政統治下滅亡於農民起義,取而代之的是由隴西李氏建立的唐朝。得到了魏晉南北朝長期戰亂後民族融合成果的正是唐王朝,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但由於隋朝末年的動亂,人口大量減少,經濟凋敝。唐朝初年,國內虛弱,“貞觀初,戶不及三百萬”!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趁隋末中原動亂,邊境的突厥、契丹、高句麗、吐谷渾等民族/政權紛紛崛起。突厥是其中的最強者,達到了“控弦百萬”的程度,一度對關中、幽州、河西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唐人驚呼“自古戎狄之盛,未之有也!”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高祖、唐太宗面臨的是極其嚴峻的國內形勢和強鄰環列的國外形勢。為緩解統治危機,李淵、李世民在位時期,廢除了隋煬帝的弊政,擇其善政而從之。

並依據隋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頒佈均田制及租庸調製,重建府兵制。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後,更是勵精圖治、納諫如流,逐漸充實了唐朝的國力。

在唐朝前期,軍事武備、社會經濟、文化詩歌處於上升階段,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輸出文化與技術的巔峰時期。對外,唐朝呈現出兼容幷蓄的態度,與當時的新羅國、高句麗、百濟國、渤海國和日本列島諸國、吐蕃王朝、琉球等國都建立了聯繫。

從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開始,唐朝逐漸減滅群雄。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消滅國內最後一支割據力量梁師都,宣佈統一全國,隨後開始對付漠北的遊牧民族突厥人。

現代一般認為,唐朝的強盛期是從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6年)開始,直到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前(755年)結束,共計一百二十九年的歷史。

在爆發安史之亂以及其後的一百餘年裡,唐朝外困於吐蕃、回鶻、南詔等少數民族入侵,內亂於宦官專政、朋黨爭權與藩鎮割據,國家主體分崩離析,形成了“自宮門以外再不受天子節制”的局面,其間雖然不乏也有唐德宗、唐憲宗、唐武、唐宣宗這樣有作為的皇帝,但均未徹底扭轉唐朝的頹勢。

晚唐時期有“天子九遷,國都六喪”之禍,長安先後被安史亂軍、吐蕃軍隊、藩鎮叛軍、黃巢起義軍攻佔,皇帝多次潰逃,此時的唐朝已不能稱為強盛的帝國了。不過晚唐時期,唐武宗聯合消滅了漠北的回鶻汗國,唐宣宗重創了桀驁不馴的吐蕃收復了河西走廊。可見,藩鎮割據下的唐王朝地方軍事力量並不弱,甚至強於中央武備軍,這與宋朝“強幹所枝”的政策完全不同,但晚唐的“武人奪權”、“藩鎮之亂”荼毒深遠,影響惡劣。

在唐朝的強盛階段(626年~755年)裡,一般以唐太宗在位時期(626年~649年)和唐高宗在位時期(649年~683年)為軍事全盛期,代表有“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

以武則天專政時期(683年~690年)和武則天稱帝時期(690年~705年)為平穩過渡期。

以唐玄宗在位時期(712年~756年)為經濟全盛期,代表為“開元盛世”,軍力雖不如太宗、高宗一朝,但國力遠勝前代。

三、唐朝的對外開拓戰爭

唐朝前期,軍事上面臨的主要強敵共有7個,分別是位於蒙古高原的東突厥汗國、漠北地區的薛延坨汗國、西域的西突厥汗國、天山的九姓鐵勒、東北的高句麗王國(扶余系)、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青海盆地的吐谷渾汗國(鮮卑系),而其他的一些小國,比如高昌、龜茲、于闐、百濟、小勃律等國雖然也曾與到唐朝爆發戰爭,但因其國力弱小故不做單獨論述。在以上的國家中,除了吐蕃以外,均遭到了唐朝的致命打擊。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滅東突厥汗國(630年)

貞觀三年,唐太宗不堪渭水之盟的羞辱,趁國力強盛和突厥發生天災之際,開始對東突厥大規模用兵。10萬唐軍分六路北方,攻滅了內亂不堪的東突厥汗國,俘虜末代君主頡利可汗和前隋蕭皇后。這位在3年前還引兵20萬在渭水之畔逼迫唐太宗簽訂城下之盟的突厥可汗,被李靖的唐軍押解到長安城。隨後,東突厥的突利可汗、貴族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人悉數前往長安歸降。唐朝滅東突厥汗後,於其地置單于都護府(下設都督府)。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攻吐谷渾汗國(634年)

貞觀九年,唐軍為報復吐谷渾屢屢東侵,以李靖為主帥西征吐谷渾,在河西大破其軍。吐谷渾伏允可汗攜眾遠遁青海,唐軍追至青海湖。第二年,李道宗在青海湖擊敗吐谷渾軍。唐軍趁勢西進,分兵兩路。北路唐軍俘獲吐谷渾重臣慕容孝雋。南路軍俘吐谷渾名王梁屈蔥。伏允可汗死於亂軍之中,其子舉國投降。由此,吐谷渾成為唐朝的附屬國。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滅薛延陀汗國(646年)

貞觀十一年,薛延陀汗國吞併東突厥故地,擁有部眾數十萬。薛延坨汗國真珠可汗阿史那夷男(“阿史那”是突厥的王室姓氏)大舉南攻,想要進入長城以南入主中原。但薛延陀汗國的真珠可汗與多彌可汗均被唐朝李績擊敗。唐朝聯合回鶻和鐵勒部落,消滅了薛延陀汗國。薛延陀汗國咄摩支可汗投奔長安,唐朝在薛延陀故地設置了燕然都護府(安北都護府),羈縻今天蒙古國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和貝加爾湖周圍的廣袤地區,並徵發突厥騎兵到東北攻擊高句麗。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滅西突厥汗國(657年)

顯慶二年,唐朝對西突厥汗國發起進攻。北路軍以蘇定方為統領,南路軍以阿史那彌射和阿史那步真為統領。蘇定方以寡擊眾,率領2萬唐軍與遊牧聯軍,俘虜了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並在中亞地區建立了羈縻統治。唐朝在西突厥故地,設置了安西都護府,羈縻新疆與中亞部分地區。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平定鐵勒九姓(661年)

鐵勒是遊牧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有9支:色楞格河流域的回鶻,土拉河上游的僕固,土拉河下游的同羅,僕固東面的拔也,位於僕固﹑同羅之間的思結,土拉河上游的契苾和渾,天山北面的拔悉蜜,金山以西的邏祿部落,統稱鐵勒9姓。龍朔元年,鐵勒九姓首領比粟擁兵10萬叛唐朝。唐朝派薛仁貴赴天山平亂,大敗九姓鐵勒,殺降卒軍數萬人。“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朝滅高句麗(669年)

乾封元年,唐朝以高句麗內亂的緣故,從山東和遼東分佈水陸兩軍並進,討伐高句麗。至乾封二年,唐軍終於攻破平壤,俘虜高句麗王高藏以及宗室妃嬪。唐滅高句麗後,於其故地置安東都護府,下轄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羈縻遼東半島、朝鮮半島以北、吉林西北等廣大地區。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唐高宗總章年間,國土面積達到空前的1237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河靜、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越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國內除了漢人外,還有突厥人、回鶻人、鐵勒人、室韋人、契丹人、靺鞨人等各民族。漢地置關內十二道,邊疆設置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和北庭六大都護府。

六大都護府的性質類似於今天的自治機構,唐代都護府可徵調當地的少數民族軍隊和牲畜馬匹用於作戰。在唐朝的對外戰爭中,就大量突厥、契丹、靺鞨、鐵勒人跟隨唐軍作戰,這也是為什麼唐朝騎兵部隊強大的原因。

長期以來,突厥各部落要向安北都護府提供大量的牲畜馬匹,還要提供兵丁被唐朝徵調出去作戰。唐朝進攻高句麗和西突厥汗國都大量使用了突厥軍隊,因此突厥人對唐朝繁重的兵役和徭役非常不滿。突厥內部的親唐派人物阿史那社爾等人相繼去世以後,不太善於處理少數民族關係的武則天進一步激化了突厥人與唐朝的矛盾。在高宗的末年,後突厥汗國的突然崛起使得唐朝統治了近40年的北方地區獨立,原先由安北都護府管轄的地域也全部淪陷,北疆從貝加爾湖縮回內蒙地區。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後突厥汗國從682年叛唐自立到744年被回鶻人所滅,只存在了不到62年的時間,但卻是突厥人在中國歷史上最後的輝煌。公元744年,回鶻人攻殺了後突厥汗國白眉可汗,並將其首級傳到長安向唐玄宗稱臣。

四、唐朝與吐蕃的戰和關係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在唐朝的周邊對手中,吐蕃是最頑強的。唐時的吐蕃王朝之盛,遠非宋元時期的吐蕃諸部可比。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唐朝與吐蕃關係還較為良好,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並協助唐朝討伐西突厥、天竺,兩國相處融洽。

但吐蕃國內的松贊干布和祿東贊等人相繼去世後,吐蕃為了爭奪青海和安西(新疆)兩大地區,逐漸與唐朝對立。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在唐高宗時期,吐蕃先是在大非川之戰殲滅薛仁貴的5萬唐軍,後來又在青海之戰擊潰李敬玄的17萬唐軍。此後,唐朝不得不在隴右和劍南部署重兵防禦吐蕃的進攻,並在安西和吐蕃反覆攻殺。吐蕃騎兵對唐朝的河西走廊和安西四鎮都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後來更是趁安史之亂後攻入帝國首都長安燒殺掠,成了唐朝心腹之患。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五、李唐王朝的極盛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繼位時,距離唐高宗李治去世已經過去了近30年時間,此時的唐朝經歷武則天主政、突厥叛亂、吐蕃入侵、契丹叛亂等系列事件,國內外形勢再度嚴峻起來。

得益於武周時期積累的經濟基礎,唐玄宗在位的“先天”、“開元”、“天寶”共44年時間裡,唐朝對外收復了武周時期淪陷於契丹的遼西營州,並在桑乾河之戰中鎮壓了契丹與奚族的叛亂,收復了吐蕃佔據的黃河九曲之地,擊潰了青海地區的吐蕃北方軍,降服漠北的室韋(蒙古)與東北的靺鞨(女真)等少數民族。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在西域方面,唐軍越過帕米爾高原(蔥嶺)吞併了跟親吐蕃的大小勃律國,攻滅了突厥系的突騎施部落。塞北方面,唐朝聯合回鶻汗國攻滅後突厥汗國。西南方面,唐玄宗扶持南詔王國對抗吐蕃,並將雲南讓給南詔發展,但在天寶末年,南詔投靠吐蕃而反過來對付唐朝,成為了唐朝的另一個強敵。

不過,唐玄宗前期的文治武功在唐朝諸帝中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屈指可數,但天寶年間以後的唐朝逐漸步入衰敗的深淵,這與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沉溺女色是脫不了關係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將河西、隴右的精銳內調,使得吐蕃趁虛而入。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六、唐朝皇帝的血統問題

唐朝皇帝是漢人男子與鮮卑女性(匈奴裔鮮卑人)結合的後代,有八分之一的血統。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曾擔任過西魏王朝的上八柱國之一。李氏的遠祖為五胡16國時期建立西涼王國的隴西漢人李暠,從李暠往上則不能考證。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李唐皇室雖自認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和西漢的飛將軍李廣之後,但沒有宗譜,疑為冒認。有史學家推測,李氏的祖先可能是在永嘉之亂前後這段時間,為了逃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隴西的漢人。

永嘉之亂(西晉末年的遊牧民族大入侵事件)時期,黃河流域的漢人一部份跟隨晉元帝司馬睿南遷江浙和湖北,而另一部分往西遷移到了荒涼的甘肅避亂,李氏的祖先可能在這一支人中。

北朝時期,李氏的家族逐漸在隴西形成氣候,並發展為了北朝時期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北朝是鮮卑人當政的朝代,李氏與鮮卑族女性多有通婚。為了響應西魏宇文泰的胡化運動,李氏得到了鮮卑姓“大野氏”。隋唐兩朝的帝王中,都有八分之一的鮮卑血統。從血統上看,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楊廣還是表兄弟,他們的母親都是西魏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舊唐書》裡提到的李天錫就是唐高祖李淵的曾祖父。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

七、唐朝是如何取代隋朝的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強人政治頻出。強人政治是指由權臣奪位而來建立的政權,如曹丕篡漢、劉裕滅晉、宇文覺代魏、高洋廢魏、蕭道成滅宋、蕭衍篡齊、陳霸先滅梁、楊堅篡周等等。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隋朝末年時,天下大亂,李淵立隋朝宗室為傀儡,但當時天下並未統一。李淵在隋朝滅亡已成定局時才起兵自立,佔據了有利的關中逐步吞併群雄,這與隋文帝楊堅篡周還是有區別的。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在唐朝逐步穩定時,隋煬帝就已經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等人所殺。當時比較大的割據勢力有竇建德(夏)、王世充(鄭)、蕭跣(梁)、李密(魏)、薛舉(秦)等,李淵也只是隋末群雄中的一支。李唐王朝剪滅群雄,統一國內便足足用了十年時間。

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全面解析李唐王朝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